台灣是中美交鋒的「易燃物」「催化劑」:《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選摘(3)

2017-09-07 05:10

? 人氣

然而美國對台軍售的主要目的是,讓台灣在兩岸開戰時有能力短暫抵禦中國的進攻,為美軍爭取趕赴台海的時間並加入戰局。不幸的是,在近年兩岸軍力失衡的趨勢下,美軍馳援台海戰局的時間已大幅縮水(有些電腦模擬指出,美國能爭取到的時間已從幾天或幾週驟降至幾小時),因此將迫使美國在兩岸爆發戰爭時採取反射性的回應──不假思索的反應極其危險。 另一方面,中共高層強烈懷疑美國對台軍售的動機,因為雷根曾於一九八二年的《八一七公報》中承諾美國將會減少並逐步終止對台軍售。但雷根隨後表示,美國終止對台軍售的前提是,中國必須同意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鄧小平表示他對此無法苟同。雷根隨後指出(語中不帶嘲諷),由於通貨膨脹的關係,美國可以同時增加和減少對台軍售的金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布希曾提供台灣一筆金額龐大的軍售,因為他需要掌握幾個特定武器生產州的選票(其中牽涉工作機會),以打敗對手柯林頓。由於北京當時希望老布希連任,因此未極力反對該筆軍售。 然而,中共高層至今依舊難以接受美國任何一筆對台軍售。對北京而言,軍售會提振台獨支持者的士氣,並鼓勵台灣持續避免與中國談判。對北京而言,軍售的敏感性不僅在於台灣可否藉由軍購取得談判籌碼,也關乎中國的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已成為改善或維持中美關係的一大障礙。

針對台灣問題,北京近年常把「國家存亡的底線」和「無法妥協」等詞掛在嘴邊。

儘管如此,許多美國民眾依然堅持美國必須保護台灣,而且這股聲音有轉強的趨勢。對美國而言,台灣是極為重要的資產。例如,台灣在對中國情報蒐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儘管這點不太常被提起,但許多美國的情報單位都以台灣為根據地,並以無線電和其他電子設備對中國解放軍和特務行動展開情蒐。此外,透過其設備及對中共高層和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台灣也可提供美國許多獨特的協助。 最後,台灣擁有華盛頓不希望落入北京手中的巨額外匯存底和高科技產業(有些台灣公司可使用屬於美國國家機密的專利)。

總之,美國希望台灣屹立不搖,繼續與中國隔海對峙,進而使第一島鏈繼續發揮阻絕中國海軍和空軍深入太平洋地區的作用。美國的戰略制訂者意識到,若中國突破第一島鏈,中美在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將大幅傾向中國。此外,美國能否信守對盟友的軍事承諾和落實轉向亞洲政策攸關其形象,因此華盛頓無法在台灣問題上做出讓步。如今美國的公信力已岌岌可危,華盛頓必須重申對亞洲盟邦的承諾,以平衡來自中國崛起的挑戰。

今日的情勢可以如此描述:損失(或犧牲)台灣將可能嚴重衝擊美國,並對美國在亞洲的聲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害──甚至可能終結美國身為亞洲強權的地位。 因此,華盛頓絕對不會允許以上的情況發生,並將會挺身而戰;而中國很樂意看到上述情況發生,並且將採取各種手段使它成真。

*作者康培莊(John F. Copper)是美國羅德學院(Rhodes College)史坦利.巴克曼(Stanley Buckman)傑出教授,國際研究系榮譽教授。畢生關注台灣和兩岸關係發展。本文選自作者最新版著作《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台灣問題專家四十年的深度觀察》(譯者:劉泰廷,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許劍虹,事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遠足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