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有找」薪資門檻16年未修正 外籍專業人才放寬標準該怎麼拿捏?

根據勞動部統計,2020年國內外籍白領人數增幅為近10年來最大;在薪資門檻16年未修正的情況下,外籍專業人才放寬程度要該如何拿捏?(資料照,美聯社)

擴大引進外國專業人才,有利於提升國家競爭力,打通產業發展的任督二脈,但實務上放寬程度的拿捏卻並非易事。事實上,向來被外籍專業人才公認為亞洲市場首選的新加坡,礙於近年本國經濟萎縮、失業率創下金融風暴以來新高;為優先保障本國人就業機會,今年已數度調高外國人赴星工作的薪資門檻。

根據勞動部統計,即使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肆虐,今年截至9月底為止,在國內工作的外籍專業人才已達3萬5531人;另教育部也統計,目前各大專院校聘任的外籍專任教師1120人,兩者相加總計3萬6651人,較去年底疫情發生前夕反倒增加了4438人、14%,而這也是近10年來國內外籍白領人數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

(延伸閱讀:疫情年人力板塊大地震!外籍白領反增14%、年年攀升的藍領竟首度減少了

20201106-SMG0035-黃天如_C近年在台工作外籍白領(專業人才)人數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外籍白領想到台灣工作必須找到月薪不少於4萬7971元的工作,門檻並不低,這也是主管機關每每面對各界質疑,大舉引進外籍白領可能損及本國勞工就業機會時,最常提出的解套理由。但事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外籍白領薪資門檻4萬7971元 配偶、部分工作幾無門檻

首先,月薪4萬7971元已是2004年我政府對外籍白領來台就業訂下的門檻,換言之,這已長達16年未修訂的標準。其次,依據勞動部的行政命令解釋,我開放引進的外籍白領人才共有7大類,包括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宗教藝術及演藝工作、補習班語文教師工作、履約、學校教師工作、華僑或外國人投資或設立事業之主管工作,以及運動教練及運動員工作。

而月薪須達4萬7971元以上,主要是針對從事專門性或技術性,以及補習班語文教師工作者所訂的門檻。更甚者,這其中還有不少但書,例如:大專院校為專題研究計劃聘雇的專任助理研究人員,學士學歷月薪僅須在3萬1520以上,碩士學歷的助理研究員月薪也只須3萬6050元以上即可。

20201106-SMG0035-黃天如_B不同工作類別外籍白領(專業人才)在台工作人數
 

外籍白領既被允許來台長期居留工作,總不能不顧及其配偶的工作需求吧。但勞動部對外籍白領配偶薪資所訂的規範,即使是從事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甚至擔任華僑或外國人投資設立事業之主管工作,都只須時薪不低於200元,相較於本國勞工最低時薪158元,若要稱之為「門檻」,也有點勉強。

防疫表現優秀吸外籍人才?孫友聯:那就等著被打回原形

勞工陣線聯盟秘書長孫友聯就抨擊,無論是外籍藍領或外籍白領,國內政策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沒能說清楚」。「台灣是真的缺工嗎?」那為何近年國內整體薪資不進反退?又從現在到未來,台灣要爭取的究竟是具備什麼專業的外籍白領?又如果國內市場連我們自己培養的優秀子弟都留不住,又哪來的自信與籌碼可以吸引高端外籍人才來台?

代表資力立場的台灣商業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台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說,台灣防疫表現全世界有目共睹,這對深諳「賺錢有數、性命要顧」的專業人才來說,就是再大不過的誘因。此外,台灣大環境自由開放、崇尚民主,四季氣候適宜、人民友善熱情 ,對吸引外來人才都有加分作用。

20201029-搭台北捷運乘客須強制戴口罩。( 林瑞慶攝)
相較於全球疫情肆虐,台灣狀況相對穩定,防疫表現備受國際肯定。示意圖,非關新聞個案。( 資料照,林瑞慶攝)

但孫友聯強調,相較於一份需要長期居留的工作,疫情影響只是暫時的,台灣不可能永遠只靠防疫表現吸引外籍白領投靠;若真如此,等到疫情過去,國內這9個月來創下的外籍白領人數成長比例新高記錄,很有可能又會被打回原形。

此外,政府始終未能交代為何外籍勞工政策充斥著矛盾,如一方面營造業不斷喊著缺工,甚至號稱即使祭出月薪4、5萬元都招不到本國勞工,一定要靠政府鬆綁輸入更多的外籍營造工人才行。另方面,多數資方代卻堅持本國勞與外國勞基本薪資必須脫勾,即只肯依最低基本工資月薪2萬3800元雇用藍領外勞,對改善勞動條件,降低職災發生率,更是說的比做的多。

20200515-立法委員郭國文召開「反滲透人身安危優先!」記者會,圖為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蔡親傑攝)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台灣的外籍勞工政策相當矛盾。(資料照,蔡親傑攝)

孫友聯:保障本勞就業才是第一順位

孫友聯指出,若政府急欲招攬來台的外籍白領,確實普遍具有本國勞工難以望其項背的專業,就不應長達16年不修訂提高4萬7971元的月薪門檻。又若以國內現有的就業環境,能招募到的並不是國際上最最頂尖的人才,相關單位該檢討改進,並將現有工作機會優先留給本國勞工。

孫友聯強調,相較於招募國外人才,保障本國勞工就業,是一個政府更該列為優先順位做到的事;否則,一旦兩者出現嚴重砥觸,本國勞工為了生存集體走上街頭,恐怕也只是遲早的事。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新新聞1757期
新新聞1757期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