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臺灣本土特色古典性格的李梅樹:〈百年爛漫〉選摘(3)

2020-11-25 05:10

? 人氣

圖為畫家李梅樹作品〈寧靜的村落〉。(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圖為畫家李梅樹作品〈寧靜的村落〉。(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新北市三峽的祖師廟,主祀福建泉州的清水祖師,是三峽當地的信仰中心。剎宇雕梁畫棟,繁密的雕刻與彩繪,曾是李梅樹幼時藝術的啟蒙。一九○二年李梅樹出生於三峽(三角湧)的殷實家庭,在就讀公學校時期便展現對藝術的興趣,如今尚可見到他少年時期所畫的觀音媽聯與福祿壽三仙等因應信仰需求的傳統彩繪,可見李梅樹所受傳統藝術表現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來李梅樹自臺北國語學校畢業,原本想前往日本學習美術,但因為父親不允許,遂任教於瑞芳公學校。教學之餘,李梅樹參加石川欽一郎在臺灣時期開設的「暑期美術講習會」,學習西畫,與他一起學畫的還有陳植棋、李石樵、李澤藩等人。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雖然有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等人引進了西洋繪畫的技法,使臺灣人得以真正接觸到西方藝術表現,但一直沒有設立專門的藝術學校培養藝術人才。也因為如此,真正有志於創作的學子,除了到日本接受專門藝術訓練外,只有石川欽一郎這樣在課餘時間提供學生基本的西方繪畫訓練,帶學生出去郊外寫生。在李梅樹之前,陳植棋先到東京美術學校求學。為了學到真正的藝術創作內涵,當時的臺灣人需遠赴日本求學,對臺灣學子而言,是相當沉重的經濟負擔。

畫家李梅樹晚年作畫。(取自維基百科)
畫家李梅樹晚年作畫。(取自維基百科)

李梅樹在任教於工學校期間,適逢臺展開辦,他認真創作,作品入選第一回和第二回臺展,展現他決心往藝術創作發展的企圖心。最終在兄長的支持下,李梅樹才得以赴日求學,這時已是一九二八年。雖然一九三○年兄長過世,李梅樹只能中斷日本的學業返臺奔喪,但仍不能中止李梅樹對於藝術的追求。於是他說服家人,在一九三一年赴日繼續未完成的學業,直到一九三四年學成返臺。

李梅樹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師從岡田三郎助(一八六九-一九三九)。岡田三郎助是日本第一代赴歐洲學習西洋繪畫的畫家,他在法國留學時期,師從拉菲爾.柯林(Raphaël Collin, 1850-1916),學習古典學院派的技法,但參雜了印象派戶外寫生的精神與色彩運用,因此稱為「外光派」(Pleinairisme)。岡田三郎助回到日本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後,也以這樣的風格傳授學生。其風格深刻影響了李梅樹,他返臺後的創作基本上都有嚴謹的寫實技巧,但捕捉了戶外光線所影響下的顏色變化,便是承襲自岡田的外光派風格。

在畫面的構成上,李梅樹於戰後早期入選省展的作品,多半可看到參照西方古典歷史畫的構圖,換上臺灣人的鄉土景色與衣著,呈現出具臺灣本土特色的古典性格。到了後期,李梅樹的人物畫開始大量依靠照相取景的畫面,甚至忠實呈現出相機焦距朦朧或反光不清晰的部分,似為某種本土化的照相寫實主義。有學者研究認為,這是李梅樹試圖透過自己的繪畫實踐,重新塑造出屬於臺灣的古典寫實主義,晚年以照片為構圖依據的畫面呈現,標誌出李梅樹自我追求的寫實風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