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杰觀點:緩解兩岸僵局的思考─台灣非台獨、中華非中共

2017-08-21 06:40

? 人氣

首先,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一方面持續敦促對岸正視中華民國政府依然存在的事實;另一方面要求蔡政府還原中華民國傳承兩岸的法理基礎。前者是未來兩岸官民互動重回正軌的善意基礎。九二共識自始存在中華民國政府容身的位置與空間,否則台灣缺乏與大陸交往協商的驅動力及安全感。後者是台灣執政者得以發號施令的合法性來源及載體,以及台灣民眾安身立命的安全閥及護身符。台灣民眾實應覺察,蔡政府為實現「現狀台獨化、台獨現狀化」而對中華民國法理傳承的虛化及窄化,將招致兩岸的對立及緊張,加劇台灣的內耗及弱化,最後終結中華民國的存續、斷送台灣的前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次,國民黨可將兩岸論述由「兩岸同屬一中」的框限式語境,轉化為「兩岸共有一中」的共構式論述。特別是敦促北京在兩岸的外部互動上,將一方獨佔「中國」代表權,還原為兩岸共有的「中華之國」。亦即將「九二共識」運用於兩岸的涉外互動:兩岸共有主權,依各自憲法互不視彼此為「他國」,將各自國際交往行為視為內部「治權」分享的延伸,「主權」並無分裂之虞。換言之,國共兩黨不妨就如何定位現階段台灣所擁有之旗、歌等政治符號及仍享有國際法人地位的現狀進行對話,敦促對岸視我方為共有「中華國家地位」之「政治實體」,並探討台灣以實體身分參與國際組織的可行性。如此,法理上大陸可在國際上維持一中論述;操作上以「屋頂」論述來解決台灣的定位問題。藉此滿足台灣民眾在國際參與上有代表自我而不從屬於北京的個別實體身分的正當要求。

再者,國民黨應將宏觀的九二共識與微觀的分配正義連結。和諧的兩岸互動是台灣持續發展所繫的現實條件,亦是台灣青年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下規劃個人生涯及生計所需的穩定外部環境。大陸市場的縱深及潛力更是台灣青年擺脫低薪、成就自我的場域。兩岸在制度上是發展模式不同的差異,而非高低優劣的差距。台灣民眾應區分大陸民意與黨意的分殊,以及大陸民眾對台灣意象的好惡對大陸涉台決策影響力日增的事實,進而反思被過度妖魔化的「中國」意象,並體認到爭取大陸民心對台灣社情民意的理解及認同的重要性,不亞於爭取美日對我國的支持及同情。

相對地,國民黨亦應強調台灣年輕人並非「天然獨」,但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卻是「天然台」的基本成分,包括對程序正義和參與感的堅持。因此,促使大陸改變慣性思維,不再武斷地認定台灣青年世代的兩岸觀建構,只是純然受到所謂去中國化史觀的影響,而須了解民主人權價值在其政治社會化的成長過程中對其兩岸觀建構的影響。雙方應共同形塑「陳述差異、理解差異、尊異求同」的理性氛圍,找出雙方年輕人得以相濡以沫、共同決策、揮灑創意的切身議題和互動形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