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中心提前吹響開幕號角 打造藝文產業人才創育基地

2020-10-31 14:00

? 人氣

北藝中心總監王孟超要讓北藝中心成為國內「藝術家的創意基地」。(柯承惠攝)

北藝中心總監王孟超要讓北藝中心成為國內「藝術家的創意基地」。(柯承惠攝)

台北市民的藝文聖地又有更多選擇了,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明(2021)年中完工,預計於後年下半年開幕,展開一系列精采的開幕慶典。北藝中心好事多磨,雖然建造期間歷經波折,卻讓北藝中心能更充裕、完整地整備資源,在藝術人才養成與產業營運規劃上蓄積更加豐沛驚人的能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開幕前腳步從未停下人才人流提早佈局

「北藝中心完成後,台北市將增加三個劇場,等於一年可以多舉辦上千場藝文活動。」北藝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新的資源與空間將會影響藝文產業整體供需,因此表演藝術籌備與觀眾開發都是趁著完工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究竟是節目好才能吸引人,還是有人看才代表節目好?王孟超說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他坦言培養更多新的藝術家、製作好節目,確實有利於打開新的觀眾族群,創造不同面向的題材會吸引更多類型的觀眾願意走入劇場,觀眾能尋找到內心共鳴的作品,讓人與劇場的連結更有意義,這也是北藝持續投入人才培育、致力開發多元表演路線的原因。

想像力不是兒童專屬兒童劇場其實充滿深度

臺北兒童藝術節「藝術樂園」,C MUSICAL製作《Wash your Hands-給孩子的洗手舞》。(圖/北藝中心提供)
臺北兒童藝術節「藝術樂園」,C MUSICAL製作《Wash your Hands-給孩子的洗手舞》。(圖/北藝中心提供)

期待吸引不同族群共享藝術的美好,王孟超渴望打破作品疆界與刻板印象,他笑說:「像是兒童劇場其實不只是給兒童看的,往往受啟發最多的會是家長。」現在的兒劇節目已經和過去不同,拜網路發達所賜,兒童日常接觸到的資訊比以往廣泛許多,節目題材也因此不再受限,不必然是天真爛漫的內容,而可以探討更多複雜的親子或社會議題,甚至論及生死。

為了鼓勵更多藝術家投入兒童藝術創作,北藝中心每年夏天都會舉辦「臺北兒童藝術節」,推出0-99歲觀眾都能一同參與的作品和活動,另外年年也都有兒童戲劇劇本創作徵選,除了獎勵辦法也積極推動劇本實際演出,讓獲獎劇本能在今年首創的「童創基地」做階段性展演,兒童與成人觀眾有各自理解內容的方式,彼此視角不同所形成的獨特體驗就是兒童劇場的魅力。

王孟超特別分享了今年一齣兒劇作品《小路決定要去遠方》,製作團隊精心打造觀眾能遊走移動的沉浸式演出,其中一個環節是讓兒童進入由紙牆打造的獨立空間,而家長必須在外面等候,原本團隊有在思考是否要讓家長能透過牆上小孔觀察兒童活動,但後來決定讓小孩完全脫離父母的陪伴與注視、專注體驗節目內容。果不期然,在外守候的家長們一開始各個探頭探腦、焦急緊張,擔心子女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應,直到聽到牆內傳出的笑聲才終於放心,節目透過這樣的過程也讓家長體會到在特定時刻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冒險,像小路一樣勇敢走向遠方。

青少年投入劇場創作學習認識自我掌握人生

「童創基地」《回家》。(圖/北藝中心提供)
「童創基地」《回家》。(圖/北藝中心提供)

如同大眾對兒童節目的既定印象,過往作品常依觀眾年齡區分路線,王孟超發現這種現象讓藝術領域出現嚴重斷層,不是特定年齡段的觀眾就不太看戲或是找不到適合觀賞的作品,如劇場中訴求青少年與熟齡族群關注的議題偏少,相對地他們也不會成為主要觀眾群,創作-市場-產業環環相扣且互相影響,當劇場沒有跟著觀眾的年歲並進便難以培養整座城市的藝術氛圍。

王孟超感嘆:「在兒童與成人間明顯消失的一段就是青少年的參與。」小孩在學習成為大人的階段最容易敏感、徬徨,而國內現行教育體制卻缺乏探索自我的引導,因此北藝中心與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合作「青少年夏日瘋劇場」,提供完善的設備、空間與演出機會培育青少年藝術人才,讓青少年能從戲劇中認識自己,並透過表演活動全方位地學習建立與社會的關係。

「希望我們可以成為青少年心中的戲劇甲子園。」王孟超以棒球比喻,對於潛力無限的青少年藝術家來說,擁有夢想殿堂是重要的;而戲劇既能裝載夢想也能讓這群孩子提前預習人生課題,因為在劇場幕前幕後都需要各種角色支援,如何找到適當的個人定位及與他人協作便是青少年在展演過程中的重要訓練,並能由此嘗試發展出自身優勢進而掌握生命方向。

馬戲結合多方精隨開創藝術展演全新格局 

北藝中心的「馬戲棚計畫」提供臺北試演場讓演員們練習舞台技巧。(圖/北藝中心提供)
北藝中心的「馬戲棚計畫」提供臺北試演場讓演員們練習舞台技巧。(圖/北藝中心提供)

除了拓展藝術家與觀眾的養成,北藝中心在節目體裁上更是極力創新,引進馬戲概念翻新國內既有的表演內容,今年還在圓山附近的臺北試演場開設「馬戲棚計畫」,提供挑高、寬闊的場地讓演員們練習高空技巧。王孟超表示他們特別將整體空間中分成兩部分運用,一塊作為馬戲、雜耍訓練用途,而另一塊則開放給其他藝術項目一起練習,邀集音樂、街舞、歌劇等各方好手,當各式各樣的表演元素交流、撞擊、融合後,彼此的藩籬與界限瓦解,藝術領域便能達到嶄新的突破。

「對產業界來說,馬戲未來充滿各種商業的可能性。」王孟超指出馬戲具備不同身段與技巧,和任何的藝術都能有共融之處,加上台灣的馬戲實力並不輸國外,只是欠缺了說好故事的能力,這也是創設馬戲棚的初衷。目前馬戲棚計畫已吸納許多視覺藝術、導演、京劇等不同背景的專家投入,年底將會對外展現練習成果。

「亞當」串聯亞太藝術網絡展望國際舞台

王孟超認為台灣藝術能量充沛,但是單打獨鬥難以步上國際舞台,期望透過場館的連結來讓台灣藝術家被國際看見。(柯承惠攝)
王孟超認為台灣藝術能量充沛,但是單打獨鬥難以步上國際舞台,期望透過場館的連結來讓台灣藝術家被國際看見。(柯承惠攝)

談到台灣藝術創作的獨特性,時常在各國藝術節出沒的王孟超毫不猶豫地回答:「自由、多元。」因為跟多數國家相比,台灣創作門檻相對低,不同類型的藝術能更有機會被嘗試與實現,無限的創造力也形成台灣面向國際時最大的優勢與潛力。

「我相信台灣的藝術家站上國際真的會發光」他堅定地說,然而台灣藝術能量雖強但規模較小,單打獨鬥難以步上國際舞台,王孟超認為透過場館連結亞洲資源能讓台灣的藝術家更容易被國際看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