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翻轉浪潮,建中校園改變:《成就一個孩子》選摘

2020-11-02 05:20

? 人氣

本文作者由採訪徐建國校長看108課綱帶給建中校園的改變。圖為建國中學。(取自維基百科)

本文作者由採訪徐建國校長看108課綱帶給建中校園的改變。圖為建國中學。(取自維基百科)

上午10點,猛烈的陽光,加上大樓的冷氣和汽機車的廢氣,臺北市區的室外溫度已達36、37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約訪建國中學徐建國校長的時間到了,踏進校長辦公室,怎麼還是感到那麼熱,難道校長室的冷氣壞了嗎?

「我的辦公室,五年沒開冷氣了!」校長招呼我說,「怕你熱,我們到隔壁會議室,那兒有開冷氣。」

我不解,既然校長室的冷氣沒故障,為什麼不開?難道校長怕冷?他說,其實他也很怕熱,因為天氣熱,所以在辦公椅上面掛了條毛巾,每隔半小時左右就要去洗把臉,用毛巾擦擦流汗的身體。

既然怕熱,為什麼不開冷氣呢?校長解釋道,「我鼓勵全校師生節能減碳愛地球,如果我在那麼大間辦公室裡面,一個人吹冷氣,你想,他們會信服我說要節能減碳的話嗎?所以我只好忍耐!」

「學校裡其他辦公室吹冷氣,我不管,我只要求我自己。」響應節能減碳的他,也已經吃了41年的素。

教育家福祿貝爾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

徐校長很重視身教。他說,108課綱對老師教學、對學生學習的改變都是正向的,他期許全校老師,包括他自己,不敷衍、不作假,確確實實地推行新課綱。「你要改變學校,要改變學生,就要從自己做起。」

108課綱上路了,在徐校長的帶領下,經過一年的努力,建中校園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以下是他受訪的內容:(以徐校長第一人稱的方式呈現。訪問時間:109年6月18日)

新課綱不能敷衍,也不能作假

新課綱要實施前,有些老師說,為了學生升學,108課綱敷衍一下就好了。但我堅持,教育本來就是要「實事求是」,不能作假。如果我們心想為了學生好,所以「說一套做一套」,多元選修課程都是玩假的,不管選什麼,實際的上課內容都是幫學生複習考試的科目,你想,學生會接受嗎?他們會不會覺得,「奇怪,老師平常不是這樣教我的,你在騙人嘛!」所以建中的多元選修課程,都不是升學要考的科目,而且學生也真的跑班上課。

多元選修開的都不是升學考試的科目,學生會認真上嗎?建中學生就是有這個成熟度。舉例來說,幾天前有個學生報告〈用程式設計去控制混音〉,引用的文章都是英文的,上台報告也用英文,而且要接受台下老師和學生的挑戰。有一名大學教授在場聽了學生的報告,提了一些重點要學生說明,結果學生把他所引用的公式解說得很清楚,教授聽完後確認學生是真的懂,「不是唬弄的!」

我們真的不要小看高中生,雖然不是每個高中生各方面都好,但只要是他們有興趣、想要去研究的某一學門,他們就會用心研究,甚至不輸大學生和碩士生,所以我們要給他們研究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作最好的自己。

學校的社團也跟著社會的脈動走,這幾年成立了創業社、投資理財社、創造發明社、無人載具社、機器人研究社等很夯的社團,最近哲學社也剛成立,除了研究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外,還要學習思辨。

想幫助建中學生創業

校方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幫忙建中的孩子有機會在高中時期就知道怎麼創業。學校有創業社,但是沒有錢,因此我們就想要籌募一個建中學生的青創基金,讓學生的創思有機會實現,只要學生提出proposal申請補助,通過後就讓他去創業。去年十月,我們開了第一次的青創基金籌備會議,希望先找100位學生家長和校友,每位捐助100萬元,就可籌到1億元。可惜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沒辦法出國募款,因此現在要調整成先募集三千萬元。

我既然有心要做這件事,也推動了半天,總不能全叫別人出錢,因此我也加入一份,捐一百萬元。

大家或許不解,這件事和高中生有什麼關係?我們學生現在做的一些專題,例如無人飛機、機器人等,裡面有很多創造發明的元素,而且我們也有創造發明社,學生創造發明了多好東西,可惜沒辦法商品化,無法將他們的idea變成商品,貢獻社會國家。因此我們就想有什麼方法可以幫他們找到資金,讓學生寫proposal去申請補助創業,賠了錢也沒關係,至少讓學生學習到創業的觀念。

我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從沒創過業,為什麼會想要做這件事呢?104年,我再回到建中當校長時,就發願要做二件事:第一、要把所有舊校舍都改建修繕好,這件事我已經完成了。第二、我要把校友的力量凝聚起來,所以我去了上海、去了美國很多州,去成立校友會。第一年去成立校友會的感觸尤深,當時在上海和一位87年畢業的校友聊到,他當時40多歲,在上海開了一家公司,做得很好,有很多建中的學弟在他那兒工作。他說,如果他以前讀建中、讀台大的時候,有一位老師或一位學長跟他談、跟他分享如何創業,他可能可以減少很多年摸索、奮鬥的時間。他說,我們建中、台大畢業的,比起淡江、逢甲、中原等大學畢業的,創業的比例太低,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建中人、台大人太聰明,做事前多會先想成功的比例,成功比例要達到80%、90%才願意做,但很多其他學校畢業的,只要有個三、四成的成功機會,就做了,就算失敗一次、二次或三次都沒關係,只要有一次成功就不得了了。中國大陸人的狼性更強、更可怕,只要有二、三成的成功機會,他們就去拼了。未來的世界,如果我們建中人還是那麼保守,不敢出來帶領創造世界,那就要一直作別人的幹部,當別人的幕僚,幫人家賺錢。

這位校友說的沒錯,我在建中20多年,看到的現象就是這樣。

提升建中學生未來領導世界的能力

為了提升我們學生未來領導創造的能力,除了多元學習、幫助學生創業之外,我在學校還用力推以下幾件事:

雖然大學入學考試不考,但我仍力推第二外語,包括日語、德語、越語、法語、西班牙語、韓語、柬埔寨語和緬甸語。剛開始推的時候,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反對,「學第二外語做什麼?這些語文等上了大學再學嘛!現在考大學都不考,哪一個學測、指考要考日文、德文……?」英文老師尤其反對,「英文都沒學好就學德文、法文,會把文法搞亂啊!發音都會搞錯啊!」

你覺得呢?我覺得,不可能嘛!

我跟老師說,我們這邊學第二外語,不要趕進度,也不要一直教文法,要多一點對話、要實用,而且要教他們文化,吃的、住的、用的……等等生活經常接觸的。如果你帶學生出國,當地的文化都不清楚,你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麼,怎麼溝通呢?

我們學第二外語,還有一點不一樣。我們可以接待來台參訪的外國學生。日本有「修學旅行」,一次就會來300、400百人,台北市有哪一所學校可以一次接待四百名日本學生?可以的話,也是集中在大禮堂交流,但日本人不喜歡那樣。

建中第二外語修日文的有450到500人,當400名日本學生來到建中時,我們怎麼辦?我們就讓接待日本學生的建中生停課半天,好好交流。我們讓建中生和日本學生交錯坐在一起,日本學生就是你的學伴,停課這4節課,你就好好和他交流,你的日語會不會進步?當然會進步。但是建中生的日語和日本學生比起來,還是有很大落差,如果全用日語交談20分鐘,建中學生就吃不消了、講不下去了,接下來的3個多小時怎麼辦?接下來就是講英文了,但英文要講3個多小時也不容易,於是比手畫腳、用寫的、畫的或查手機,等結束回家後,學生會覺得英文重不重要?當然重要!

同樣的,有80名德國學生要來交流,請問要哪所學校接待?還是建中。有法國學生來交流,也還是建中接待。通通都來建中交流沒關係,我們接待的學生就停課半天。

剛開始,家長、老師罵得要命,「怎麼可以停課呢?」後來問學生,學生說太值得了,在台灣的大學讀4年德文或法文,都很難得有和德國人或法國人在一起大半天的時間,他就在你旁邊和你講大半天的話,相談之後,你不但覺得德語或法語重要,你也會覺得英文更重要。

因為學生覺得英文更重要,就會努力讀英文,因此建中這幾年大學學測和指考的英文成績,都比以往更為亮眼。

*作者為資深教育記者。本文選自作者新作《素養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12年國教108課綱的願景與挑戰)》(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