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川普的關稅大棒有用嗎?中美貿易戰沒有提振美國製造業實力

2020-10-30 09:00

? 人氣

美國製造業指數創下近10年來新低。(AP)

美國製造業指數創下近10年來新低。(AP)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透過與中國的貿易戰,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以抑制進口,但經濟數據顯示,這未能實現扭轉美國製造業下滑勢頭這個核心目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述關稅措施確實令2019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收窄,但那一年美國的整體貿易失衡情況比以往年份更加嚴重,而且還在繼續惡化,8月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840億美元,因為美國進口商轉向從越南、墨西哥等其他國家進口價格更低的商品。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也有所上升,目前已回到川普政府上台之初的水準。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另一個目標,即美國製造業崗位的迴流也沒有實現。製造業就業增長在2018年7月開始放緩,製造業產量在2018年12月見頂。

不過,川普的貿易顧問表示,這些關稅措施成功迫使中國在今年1月份同意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政府同意採購更多美國商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消除農業貿易和金融服務的監管壁壘,以及不操縱人民幣匯率。

2020年1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AP)
2020年1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AP)

他們還表示,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將逐步迫使中國停止不公平的做法,有助於重建美國的製造業基礎。美國每年針對價值約3700億美元(約台幣10.6兆元)中國商品的關稅政策依然在執行。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關稅「正在產生將製造業工作崗位帶回美國的效果」。他援引統計數據顯示,從2016年11月到2020年3月,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淨增加40萬個。2020年3月時新冠疫情迫使美國工廠大範圍關閉。

不過,新增製造業就業機會中,75%左右發生在2018年7月美國針對中國的第一批關稅生效之前。當時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的年度增幅達到峰值,之後開始下降。到2020年初,即便是在美國暴發疫情之前,製造業的就業增長就已停滯不前,截至今年3月份的六個月中,美國製造業有四個月裁減了員工。

美國聯準會(FED)對各個產業進行的一項分析顯示,在與中國有貿易關係的產業中,透過保護國內產業免受中國價格更低的進口商品影響,關稅確實幫助就業增長了0.3%。

但這些提振不足以抵消中國進口零組件成本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成本上升將製造業就業拉低了1.1%。另外,上述分析發現,中國針對美國出口的反制性關稅拖累美國製造業職位減少0.7%。

在川普之前,也曾有多位美國總統使用關稅來保護其看重的產業。例如歐巴馬(Barack Obama)曾對中國產輪胎徵收高額關稅,小布希(George W. Bush)曾加徵進口鋼鐵關稅,雷根(Reagan)也曾對日本產的電視機和電腦揮出關稅大棒。

但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舉加徵關稅,標誌著美國大幅偏離了二戰後的經濟方針。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領導了一輪又一輪的全球貿易談判以降低關稅。這一切已不復存在。

中美貿易戰,川普對中國商品開徵高額關稅,美國製造業面臨成本高漲壓力。(AP)
中美貿易戰,川普對中國商品開徵高額關稅,美國製造業面臨成本高漲壓力。(AP)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貿易專家鮑恩(Chad Bown)稱:「這是大蕭條時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以來對關稅工具的最大力度的使用。」他表示:「其經濟影響將需要數年時間逐步顯現。」

川普自稱為「關稅人」,並表示抱怨關稅影響的企業應該直接在美國建廠。

川普2018年11月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採訪時曾表示,他喜歡使用關稅策略是因為自己是個聰明人。他稱:「我們被那些來偷取我們財富的人騙得太慘了。」 當時正值貿易戰愈演愈烈之際。

不過,美國製造商因關稅戰略受到的影響各不相同,取決於他們各自的具體情況。這一點從兩家中西部製造商Atlas Tool Works Inc.和Hemlock Semiconductor Operations的經歷中可見一斑。

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的Atlas表示,川普對來自中國的類似零組件徵收關稅後,該公司用於製造業的支架、齒輪和傳送帶銷售在一年內增長了18%。但總部位於密西根州的Hemlock仍在苦苦掙扎,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生產用於電腦晶片和太陽能電池的多晶矽。

華盛頓和北京在今年1月份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規定,中國將購買更多美國太陽能級多晶矽,這是Hemlock的主要產品。但是,就像美國保留了對大多數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一樣,中國也從未取消多晶矽的關稅,因此,Hemlock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我們聯繫過中國公司了,『你們有興趣購買多晶矽嗎?』」Hemlock首席商務長登博夫斯基(Phil Dembowski)說,「但他們的回答都一樣——沒辦法在繞開關稅的情況下進口多晶矽。他們想買,但是負擔不起關稅。 」

相比之下,Atlas之所以能從關稅中獲益,是因為避開了中國供應商——這是這家成立於1918年的家族企業引以為傲的一點。

Atlas表示,2000年代初,由於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Atlas不得不關閉了一塊利潤豐厚、向電信設備生產商供貨的業務。該公司所有者莫特爾(Zach Mottl)說,此後Atlas重新專注於國防和醫療產業的製造設備,但最終也受到來自中國低價競爭的衝擊。

川普2018年批准加徵關稅後,Atlas的產品銷售變得很熱門。Atlas沒有中國供應商,因此其成本得以維持穩定。該公司新增了大約20個就業機會;相關關稅舉措出爐前,其擁有大約100名僱員。

莫特爾說:「上述關稅措施一推出,我們的情況立刻變好。」

但對Hemlock等公司而言,這些關稅帶來了事與願違的結果。北京當局未在壓力下開放市場,而是回應以對等的關稅舉措,這讓Hemlock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變得更加昂貴。此外,從中國購買零部件的美國公司突然面臨更高的成本。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意識到Hemlock等很多美國公司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尋求讓中國削減產業補貼。但1月15日簽署的美中貿易協議未能實現這個目標,該問題留待未來的談判解決;後續談判尚未舉行。

川普與他的競選對手、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已就川普的貿易和關稅政策是否已把製造業工作崗位帶回美國爭執不下。川普在第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中談及拜登和歐巴馬時稱:「他們放棄了對美國製造業的信心。」

拜登在當時的辯論會上同樣對川普的成績不屑一顧,稱美國製造業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陷入困境。

儘管如此,拜登的高級顧問們並沒有承諾會撤銷川普針對中國的關稅。他們表示,拜登會與盟友協商如何處理該關稅問題。拜登的高級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稱:「關稅將是我們與盟友共同應對時考慮的工具之一。」

2020年10月22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美國大選最終場辯論會,於田納西州納士維(Nashville)的貝爾蒙特大學(Belmont University)舉行。(AP)
2020年10月22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美國大選最終場辯論會,於田納西州納士維(Nashville)的貝爾蒙特大學(Belmont University)舉行。(AP)

保守派機構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常駐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起初支持川普政府的對華方針,但現在表示這方面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實現目標。

史劍道稱:「實施關稅是有原因的,雙邊逆差關係重大也是有理由的,但這在製造業就業方面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回報。」

Hemlock首席執行長巴西特(Mark Bassett)曾對川普政府採取措施為太陽能產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感到高興。但之後他開始認識到,對於他的公司,以及其他與享受北京補貼的中國對手競爭的企業而言,需要更多根本性變化。

「你需要稍微更全面地看待事物,而不是採用類似打地鼠的方法,」巴西特說。他將關稅比作這種目標不斷出現的街機遊戲。

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中國公司在2010年購買了價值10億美元的美國聚矽氧烷,如美國公司Hemlock生產的聚矽氧烷。由於預計對華銷售將保持強勁,Hemlock斥資逾10億美元在田納西州克拉克斯維爾建造了一座新工廠,該工廠於2012年完工。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計劃。在中國希望主導高科技製造業的全國性計劃「中國製造2025」中,太陽能被明確列為中國佔主導地位的戰略性產業。「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包括自主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矽,從而將中國從Hemlock的客戶變成競爭對手。

到2018年時,對中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矽出口已萎縮至1.07億美元。上述克拉克斯維爾的工廠從未運營過,已於2014年關閉。

「這是典型的中國產業做法,」巴西特說。「持續的補貼,不要求提供投資回報,不強制執行環境或安全標準。人為壓低價格,致使其他所有人破產。」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