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的7個特點:為什麼有些公司績效傑出,卻故意不擴張、也不讓股票上市?

2020-11-21 06:50

? 人氣

文中列舉十四家企業,都刻意選擇不公開上市、限制企業成長,並因此得到經營自由。而自由,正是這些經營者們最大的回報。如果一心追求最大的成長、引進外部資金、將公司公開上市,往往也會因此失去了自由。(取自pixabay)

文中列舉十四家企業,都刻意選擇不公開上市、限制企業成長,並因此得到經營自由。而自由,正是這些經營者們最大的回報。如果一心追求最大的成長、引進外部資金、將公司公開上市,往往也會因此失去了自由。(取自pixabay)

你應該知道的是:我們歷來受到的教育、薰陶,企業就是為了擴張而存在,即便規模越來越大,不可避免將陷入效率與獲利陷阱,也應當不斷追求成長。但作者從全美企業發掘許多反其道而行的「小巨人」公司,同樣表現出色,打破了以往的認知。

為了上市,成了企業奴隸,值得嗎?

如果你領導的是一家公開上市,或是由創投公司投資的企業,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成了企業奴隸,必須滿足各式各樣的要求。你得不斷找人、銷售、訓練、談判、握手、哄騙、安撫、警告、請求、勸誘,永遠沒完沒了。你也許樂在其中,但你很可能不再有多餘時間做其他的事情,更不用說仔細思考要為公司或自己的生活多做些什麼打算。選擇不公開上市、將股票集中在少數人、願意將其他目標置於成長之前的創業者,可得到兩大回報:控制與時間。這兩項回報,與自由──更精確的說,是「自由的機會」──同等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我選出了十四家企業,包含了我認為能代表這個現象的兩種企業類型。其中,規模最小的是塞利馬(Selima Inc.),這是一家流行服飾設計製作公司,僅有兩名員工,位在邁阿密海灘,成立六十年。規模最大的是歐希泰納(O. C. Tanner Co.),擁有七十九年歷史,位在鹽湖城,員工人數高達一千七百人,年營業額為三億五千萬美元,主要業務是協助客戶制定員工獎勵計畫以及為客戶設計服務獎牌,二○○二年冬季奧運金、銀、銅牌獎章,就是出自這家公司之手。(延伸閱讀:10年平均現金殖利率4.5%的隱形冠軍,靠一片快篩試劑,變身防疫國家隊)

雖然這些創業家的背景不同,但有許多相似處。例如,他們都有「比營收成長與版圖擴張更重要」的目標,他們很有定見,也很有信心。「選擇應該拒絕的事,比選擇該接受的事,能賺更多錢,」聯合廣場餐飲集團的創辦人丹尼.梅爾說:「我是說真的,因為我完全沒有因此而少賺錢或犧牲品質。」

你的公司,有沒有……「那個特質」?

你可以將這本書,視為一部紀錄片。為了寫這本書,我一一採訪這些企業,希望可以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與眾不同。城市倉儲的諾姆.布羅斯基提到,他曾邀請鐵山公司(Iron Mountain)董事長兼執行長理查.瑞斯(Richard Reese)造訪。鐵山是美國最大的檔案儲存公司,年營業額超過二十億美元,瑞斯在一場產業研討會上聽了布羅斯基的演講後大為激賞,於是安排來看看他的公司如何運作。

布羅斯基大約花了四、五個小時,帶領瑞斯參觀公司,介紹每位員工。正好當天布羅斯基的太太伊蓮、也是公司的人力資源副總裁,要為員工上一堂客戶服務的課,布羅斯基邀請瑞斯一起去聽。結果瑞斯聽得津津有味,忘了還得繼續下個行程。

告別前瑞斯對布羅斯基說:「你創辦了一家了不起的企業,我希望我們也可以跟你們一樣。」

「你是指哪一點?」布羅斯基問。

「我指的是你經營企業的方式,」瑞斯說:「真的太棒了。參觀完你的公司,和你們的員工聊了之後,我覺得應該要把這些做法帶回我公司,但我知道我們不可能做到。」

「我不懂,」布羅斯基說:「為什麼你們做不到?」

「公司規模變大之後就很難了,」瑞斯說:「或許你可以來參觀我們的公司,就會明白我的意思。」布羅斯基將瑞斯這番話視為對城市倉儲的讚美,並轉述給員工聽。

瑞斯對於城市倉儲的評語,正是我對書中這十四家企業的感想。他們展現出某種真實存在、令人激賞的特質,但我們很難具體說出到底是什麼樣的特質。當我拜訪這些企業時,我可以感受得到,我可以在布告欄以及每個人的臉上看到,我可以從他們說話的聲音中聽到,我可以從他們每個人與同事、顧客與陌生人的互動中感覺到,但是我一時之間也無法具體描述「這個特質」。

這讓我想起過去與當紅企業打交道時的感覺。這些企業都處於快速成長期──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人民航空公司(People Express Airlines)、班傑瑞(Ben & Jerry’s)、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甚至還有《企業》雜誌。他們非常積極,樂觀地期待著未來,像是再推動某種運動,對於自己該走向何處有目的感、有方向感。我想,當人們發現自己完全與市場、與世界、與身邊每個人心有同感時,就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切似乎都做對了。(延伸閱讀:台灣另類隱形冠軍 世界第一的台灣水族王國)

我所認識的企業中,絕大多數後來都失去了這樣的特質。 

這特質,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我發現,這些創業者或領導人與其他創業者不同,他們完全不受限於傳統標準的做法,他們質疑業界對於成功的定義,想像各種可能性,不會把自己限制在一般大眾所熟知的選項。

第二,這些領導人選擇了一般知名企業沒選擇、想必也不願意走的另類道路,並克服了過程中的沉重壓力。這些領導人仍握有公司掌控權(或重新取回掌控權),不斷尋找企業靈魂,婉謝許多好意的建議,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不願接受外界所期待的企業型式。

第三,每家企業與所在的城市、鄉鎮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是「回饋鄉里」而已,當然回饋也是其中一部分,但重點是他們所建立的關係是雙向交流的──社區塑造企業特性,企業也在社區生活中扮演關鍵角色。

第四,他們特別重視與顧客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這些領導人起身帶頭,努力建立良好關係。顧客們會以電子郵件回應,供應商也會因此而提供更好的服務,最後在企業、供應商與顧客三方之間,建立了社群感與共同目的感。這種親密關係,是大型企業無法做到的,原因無他,就是規模太大了。

第五,也是讓我驚訝的一點,這些公司也擁有極為友善的工作環境。他們就像是功能齊備的小型社會,努力滿足員的各種需求:除了經濟需求外,還包括創意、情感、精神及社會需求。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 的賀伯,凱勒赫(Herb Kelleher)曾觀察出,西南航空眾所周知的活潑企業文化,是建立在「盡心關照人們所有生活需求」的原則上。這,就是書中企業正在做的事情。他們打造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感受到生活上的一切所需都被照顧到,創業者們用尊敬、公平、友善及寬容對待員工。

第六,這些公司採用的組織結構與治理模式,與一般人的想像非常不同。由於是非上市企業,他們可以建立自己想要的管理制度與方法。例如辛格曼,就創立了自己的商業社群,包括訓練公司:辛格曼訓練(ZingTrain),負責傳授辛格曼做生意的方式。錘頭製作公司自行發明了「手風琴組織架構」,新產品打從上市開始就強推,只要產品不再熱賣便結束業務。還有瑞爾精準生產公司,是我見過最民主的企業,該公司有兩位執行長,組織架構非常奇特,但卻運作良好。另外有幾家公司則是將自己轉變為教育機構,教導員工成功創業所需的財務、服務、領導等相關知識。

最後,我注意到,這些領導人對於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懷抱熱情。他們熱愛自己的事業,不論從事的是音樂、警示燈、食物、特效、啤酒、檔案儲存、建築、飲料或時尚業,他們是完美的生意人,但絕不是傳統的經理人。事實上,他們與傳統經理人正好相反,他們對公司、對員工、對顧客、對供應商,都有非常深切的情感,這種情感聯繫往往是傳統經理人的致命傷。

小,是我故意的:不擴張也成功的14個故事,8種基因(圖片來源:MOMO購物網)
小,是我故意的:不擴張也成功的14個故事,8種基因(圖片來源:MOMO購物網)

本文節錄自小,是我故意的:不擴張也成功的14個故事,8種基因(10週年全新增訂版)作者序,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作者/鮑‧柏林罕(Bo Burlingham)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