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若選上總統,美國還會支持台灣嗎?日經:拜登政府將重建盟友信任,但挺台力道可能減弱

2020-10-23 08:10

? 人氣

2020年10月22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出席美國大選最終場辯論會(AP)

2020年10月22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出席美國大選最終場辯論會(AP)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如果在11月3日的大選中勝出,這對亞洲意味著什麼?他會是歐巴馬2.0,還是延續川普在亞洲的政治遺產?美國大選僅剩兩週時間,太平洋兩岸的政策制定者無不關切這個問題。畢竟拜登目前在民調暫居領先,他如果乘勢當選,勢必得面對川普過去四年在亞太地區所留下的重大影響,這些問題包括美中貿易戰、美中科技戰、北韓問題、南海爭議,當然還有台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普對中國採取了鮮明的對抗立場(無論是貿易戰、科技戰,還是在南海、東海、台海的軍事升溫,或者是在新冠疫情責任上的針鋒相對);持續威脅日本與南韓要提高軍費分攤(否則就要撤回駐軍—但最近他沒這麼極端了);對北韓則偏好與金正恩直接建立關係(但在河內川金會告吹後,美朝關係早就陷入僵局,北韓的核武與飛彈研發也顯然沒有停止);撤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讓美國與亞洲的經貿關係受到動搖;不過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則是來到雙方斷交四十年來的最高峰。

2015年9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的抵達儀式上合影。(美聯社)
2015年9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的抵達儀式上合影。(美聯社)

那麼拜登若能取而代之,他對上述亞洲政策會有什麼改變呢?《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拜登如果成為美國總統,對中國大致上會維持科技戰的局面,但關稅戰的做法會有所調整;對於亞洲的盟友則會強調重建信任關係,共同對抗中國。但川普對北韓採取直接交往的失敗做法,顯然會被拜登政府揚棄;川普政府對台灣積極出售軍武的決定,拜登政府則不見得會持續下去,不過國會裡兩黨對台灣的支持,也不會讓拜登政府與台灣的關係迅速降溫。

中美科技戰

拜登陣營雖然宣稱,美國在拜登的領導下將贏得與中國的競爭,但他們對於拜登將對中國的科技公司採取什麼措施卻鮮少著墨,也沒有提到川普將華為等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的強硬作法,會不會被拜登保留下來。不過拜登確實說過,中國從1991到2016年的研發支出成長了三十倍,因此他提出了「購買美國貨」的經濟議題,並且承諾要對新技術投資3千億美元,範圍包括電動汽車、材料科技、5G網路與人工智慧,這些都是中國正在迅速崛起的領域。

此外,拜登的顧問也留下了不少線索。美國前亞太助卿、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政策的主要推手康貝爾(Kurt Campbell),以及前國務卿希拉蕊的前外交政策顧問、目前也是拜登團隊重要成員的蘇利文(Jake Sullivan),2019年曾在《外交事務》的專欄中寫道,面對中國偷竊智慧財產權、有針對性的產業政策、以及經濟和國安部門兩者的混同,美國都需要保護自己的科技優勢」。《日經》認為,這些都是美中貿易僵局的主要癥結所在。

美國「華為禁令」波及全球半導體產業。(美聯社)
美國「華為禁令」波及全球半導體產業。(美聯社)

康貝爾與蘇利文主張的對策是:強對科技投資和貿易雙向流動的限制,但應該「有選擇地」實施這些限制。他們認為美國應該針對那些對國安和人權問題至關重要的科技,而不是「全面性地」實施。康貝爾與蘇利文警告,對於科技的過度限制,可能反而會把其他國家推向中國。不過這並不是美國政府目前的做法,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簡稱CSIS)這個月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71%的美國領導人認為,應該禁止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進入美國5G市場。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華府應該禁止所有對這些中國企業的出口。

此外,CSIS的中國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認為,拜登如果上台,美國政府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空間與影響力都會大幅提升。甘斯德預期,拜登政府可能會沿用一些川普政府的策略—像是出口控制與投資限制—但實施起來會大不相同,不過甘斯德也說,美國的政策還是跟著中國的所做所為走,如果中國繼續實施他們現在的作法(包括新的五年計劃與十五年科技計畫),將會繼續招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負面反應。

中美貿易戰

拜登曾經表示,他希望與美國的盟友攜手合作,向北京施加集體壓力。川普政府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讓全球經濟蒙受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根據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數據,儘管中美已經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不過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仍然保持在19.3% ,比起中美貿易戰在2018年開始前高出6倍多,至於中國對從美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則是20.3% 。

喜好單邊主義的川普,一直避免與盟友合作或者加入國際協議。他執政近四年來就退出了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巴黎氣候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伊朗核協議。川普也一直威脅要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川普政府真的宣布退出WHO,這個決定也將在2021年7月6日生效。

中美新冷戰:川普與習近平。(圖/van huy nguyen@flickr)
中美新冷戰:川普與習近平。(圖/van huy nguyen@flickr)

美國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貿易專家貿易專家奧登(Edward Alden)認為,拜登如果主政,美國政府在運用關稅方面將會更為謹慎,但他不認為美國會立刻撤除關稅壁壘。根據拜登競選團隊在網路上的說帖,拜登認為川普與北京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根本是「空洞的」,因為這份協議並未解決不公平貿易行為與智慧財產權的盜竊問題。拜登提出的解方是,與美國的盟邦一起合作,改變中國的種種不當行為。

《日經》指出,大多數專家認為,美中之間的競爭勢不可免,美國如何面對這種競爭態勢,則是兩國關係積極變化的關鍵所在。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美中研究所(U.S.-China Institute)所長杜克雷(Clayton Dube)認為,成功之道在於將中美關係建立在「一個現實的框架」之上,美國不該「在不可能的事情上花太多時間」 ,像是要求中國改變他們的政府。杜克雷也主張美國該與可靠的盟友合作,並對北京說明「改變最終會有利於中國,而不改變則會傷害中國」,他認為如此一來,美國更可能讓北京接受談判條件。

不過《日經》也警告,拜登上台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會立刻重回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CPTPP)。CPTPP是美國退出TPP後,由其他11個成員國所簽訂的後續版本,已在2018年12月30日生效。因為拜登一直沒有對TPP問題明確表態,雖然TPP當初得到歐巴馬政府的支持,不過民主黨內的進步派卻對此很有意見。不過拜登曾經主張,美國在簽訂大型的貿易協議之前,應該加強對國內的投資,他也希望將醫療用品的關鍵供應鏈搬回美國,但他也說,不需要把所有東西都搬回國內。

紐約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所長卡特勒(Wendy Cutler)指出,拜登必須重建亞洲對美國的信任,並且證明美國希望參與貿易。卡特勒建議,在重回TPP之前,美國可以先從各個領域的臨時協議下手,如此就可避免國內外許多敏感問題,並且重新在亞洲建立信譽,包括數位貿易、醫療產品、環境與氣候問題都是不錯的選擇。卡特勒也主張,美國可以先跟CPTPP中值得信賴的盟友合作,先解決供應鏈過於脆弱的問題。

南海問題

拜登2016年曾以副總統身份訪問澳洲,他當時宣示美國將確保海上航線的安全,天空也將保持開放。他對澳洲表示:我向你們保證,美國哪裡也不會去,將會繼續留在太平洋。這番話說明了拜登的立場,拜登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也一直強調美國要加強與盟友的關係、恢復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若把這個立場放在南海問題上,則意味著美國將與東南亞各國進行更多接觸。

美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澳洲皇家海軍19日在南海進行海上演習,三方今年第5度在印太區域聯合演習。(圖取自twitter.com/USPacificFleet)
美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澳洲皇家海軍19日在南海進行海上演習,三方今年第5度在印太區域聯合演習。(圖取自twitter.com/USPacificFleet)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亞太安全事務主任克羅寧(Patrick Cronin)說,拜登不僅關注對抗性的中國政策,更在意如何解決美國盟友與夥伴的在地關切事項,藉此為中美對抗設立安全閥。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國務院亞太助卿、主管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羅素(Daniel Russel)表示,拜登將採取各種做法,避免因為溝通不當導致軍事對立升級。

不過羅素認為,拜登如果當選總統,在南海問題上最大的差異是誰來制定政策。羅素說,美國近年來在南海的行動—比方說航行自由,並非來自川普,而是來自美國國務院與五角大廈。這可能說明了川普對於南海問題並沒有太大興趣,不過拜登上任後將會改變這個局面,美國對於南海問題的政策將會由總統主導。羅素說,美國在這個區域不該只是派遣軍艦,而應該有一個整體的國家安全戰略,包括積極接觸與參與東協與區域論壇。

美台關係

對於台灣及兩岸問題,拜登最為人所知的立場,該是2001年在《華盛頓郵報》的投書:〈Not So Deft on Taiwan〉。拜登主張美國在台海兩岸的問題上應該保持「戰略模糊」,反對小布希總統當時主張的「積極保衛台灣」。不過這篇文章距今已經有19年之久,中美與兩岸之間都出現了許多變化,拜登對中國的態度也轉為強硬。

 

《日經》指出,拜登除了批評習近平對香港問題的處理,也是第一位祝賀台灣總統蔡英文連任、並且敦促加強美台關係的民主黨總統後選人。但《日經》也認為,川普政府對台灣大方出售各種武器的作法,不見得會被拜登政府完整繼承。曾在雷根政府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如今是紐約大學美中關係研究中心(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主任的德農(David Denoon)就認為,歐巴馬政府當初就沒有同意台灣購買新的高性能軍武,因此拜登政府對台灣的軍售可能不會那麼慷慨。不過德農也說,國會兩黨目前都非常支持台灣,因此拜登上台也沒辦法完全退回原點。

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亞太政策中心主任多薩尼(Rafiq Dossani)指出,美台關係的推動力並不在於美國,而在於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多薩尼認為,如果台灣當局與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我預期拜登將會支持台灣,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不過如果兩岸局勢緩和,美國可能會有更多餘裕來處理中國的關切。

北韓與美國駐軍問題

2020年10月10日,北韓(朝鮮)慶祝勞動黨成立75周年,於凌晨舉行閱兵式,金正恩親自主持(AP)
2020年10月10日,北韓(朝鮮)慶祝勞動黨成立75周年,於凌晨舉行閱兵式,金正恩親自主持(AP)

《日經》指出,相較於拜登急於拿軍費分攤問題施壓日韓,拜登主張與亞太地區的盟友—尤其是日本、南韓與澳洲—合作,一同施壓北韓、迫使其實現無核化。拜登也希望與俄羅斯合作,加強對這個區域的軍備控制。哈德遜研究所的亞太安全事務主任克羅寧(Patrick Cronin)認為,美國與南韓的關係正在受到傷害,拜登上台後一定會盡早表態,派出國務卿到亞太地區展現不同作法,積極改然美國與日韓之間的關係

上個星期在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主辦的鎮民大會上,拜登就談到了他的外交政策,並且承認美國與日本、南韓之間「確實存在分歧」,他的政府也會對此進行修補。川普對於北韓問題偏好與金正恩個人建立關係,並且由美國單方面與北韓達成協議,但是這條路在河內川金會破局後已經不通,北韓的核武與長程飛彈研發顯然都沒有停止。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東亞專家林德(Jennifer Lind)認為,重視與亞太各國關係的拜登,對於北韓問題的處理將回到過去的方式,一方面加以威懾、一方面也會透過(類似六方會談的)外交管道尋求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