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宣傳戰還未到頂 收復藏南還有得等

2017-08-09 20:00

? 人氣

中印邊界軍事對峙:中國軍隊拿著寫著「你越界」的標語布條(AP)

中印邊界軍事對峙:中國軍隊拿著寫著「你越界」的標語布條(AP)

中國與印度在不丹洞郎地區邊界爭議已持續一個多月。印度堅不撤軍,另一方面中國忙於軍改及建軍九十周年的大閱兵,無法立即調動優勢兵力部署,僅由西藏軍區進行應急的戰前準備,另派火箭軍的導彈部隊支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挾山地作戰十五萬優勢兵力為後盾,企圖迫使中國承認印度軍隊在邊界護衛不丹主權的長期事實。

媒體戰形塑發動戰爭正義性

八一建軍紀念日,習近平分別在閱兵及紀念大會上發表措詞強烈的講話,隨後一日內由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駐印大使館等六個單位接連發表強硬聲明。外界認為印度如不從邊界撤兵,中國有可能採取軍事行動。

中國透過媒體不斷強調對手錯誤與責任,目的在形塑發動戰爭的正義性,以獲得國際社會支持。特別正值北戴河開會期間,習近平為避免權力競爭對手質疑無力應對外敵入侵,必須採取強硬談話,先期完成動員準備,以便隨時投入戰爭。

戰爭挑起與發動非常容易,在緊張情勢下,任何衝突導火線點燃就會擴大成為戰爭。例如第一線部隊的誤擊或開火,若無有效管控措施就可能開戰。為了挑起衝突,也可能透過精心策畫,趁對手在發生錯誤時借題發揮,引起軍事衝突。

問題在於如何結束戰爭,尤其對主動挑起戰爭的國家而言,在何種情況及結果下結束戰爭非常重要。基於國際環境制約與軍力對比,中國不會藉邊界衝突擴大討伐及占領印度,也不會趁勢占領不丹。若中國藉機擴大戰端,一併收復藏南地區,將引發印度激烈反抗與報復。在中國政治內部權力安排尚未穩定之際,習近平如此做風險很高。

半世紀前中印戰爭與今日異同

我們可以回顧一九六二年的中印邊界戰爭,以對照出今昔的異同,並藉以判斷中印雙方下一步可能的行動。當年的戰爭大致由下列幾項條件所造成:

一、中國派遣極優勢兵力:根據公開資料,一九六二年中印邊界戰爭同時在東段的藏南地區及西段的阿克塞欽發動,中國動用約八萬兵力,印度軍隊未預期中國會出兵,故只有一萬二千人的兵力,中國具有七、八倍優勢,導致戰爭結果非常懸殊。

二、中國內部政治因素:西藏在一九五九年發生獨立戰爭,雖被中國弭平,但是游擊隊經常透過印度占領區進出,造成中國在邊境管理的困擾。又因大躍進政策錯誤,毛澤東被迫於一九五九年將國家主席職務交給劉少奇,兩派鬥爭並未停止,毛與劉、鄧等人的心結仍在。掌權者對於外在領土問題,不肯示弱。但因為內部政治因素,不敢讓中印戰爭擴大為長期戰爭。

三、外國勢力介入:印度在初期戰爭失利後,無力收復失土,當時印度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兩次致信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請求派遣十二中隊超音速戰鬥機、先進雷達和通訊設備給印度,另要求美國提供兩個中隊中程轟炸機對中國境內進行轟炸。

補給困難與外部壓力迫中國停戰

美國派代表團之外,也支援大型運輸機,幫助印度搶運增援部隊與物資。美國軍援行動讓中國顧忌可能與美國爆發戰爭,故而主動停火。

四、文宣手段的運用:中共在發動戰爭前一個月,《人民日報》發表標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警告印度立即從邊境撤軍,否則將使用武力。但是尼赫魯並不在意,仍命軍隊繼續擴張領土,中國遂於六二年十月二十日對印度發動反擊。

五、停戰原因:中國在戰爭過程中長驅直入,收復許多失土,卻在戰爭一個月後,單方面停火,而且全線後撤至五九年十一月七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以北二十公里外,並返還虜獲武器及軍用物資等。

一般認為停戰原因,是後續補給困難、美蘇的壓力等。中國因為與美國衝突、中蘇交惡及中印戰爭,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支持印度後,形成國際孤立,為防止美國介入戰爭而主動停火及後撤。

我們可以用上述五條件分析中國與印度是否會發生邊界戰爭:

在兵力方面,洞郎山區無法投入大量兵力進行大規模作戰,只能進行碉堡陣地的清除;如果要擴大戰爭規模,則需更多兵力。

印度已經先期在藏南地區派遣十五萬兵力,表示中國必須派遣至少三倍兵力,但在短期內難以動員完成。但是中國在空軍戰力比以前先進,可以彌補地面部隊劣勢。

在內部政治因素方面,目前北京及北戴河警衛森嚴,權力布局與安排非常謹慎,怕有變局發生。這也證明中國內部的權力鬥爭非常激烈,外敵入侵會成為雙方角力的得點;同樣的,戰爭成敗也會影響政治權力的變化。

戰爭正義性上,中國稍占優勢

在外力介入方面,印度近年大量向美國及歐洲購買先進武器,軍事合作也愈見密切。如果發生戰爭,美國、亞太周邊國家及歐洲,有可能站在印度這方,將使中國在戰爭範圍擴大會趨向保守。

中印邊界爭議地區
中印邊界爭議地區

在文宣手段方面,中國從八月三日上午至四日凌晨,分別由外交部、國防部和《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以及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等,先後指控印度軍隊越界,但還未以規格更高的社論或評論員評論的方式指責,習近平也尚未指名印度撤軍,戰爭爆發之前,警告與威脅似乎還有升級的空間。

在停戰方面,如果中國只對洞郎地區印度軍隊越界而出兵,印度軍隊只要迅速撤離,改不丹士兵駐守,問題立即解決。如果中國想要借題發揮,趁勢奪回藏南地區,將會形成一場大規模戰爭,若無具體戰果,停戰難以達成。但若任一方慘敗,將牽動兩方內部政治權力的變化。

從中國不斷指控印度越界來看,戰爭正義性的爭取仍是中國出兵的主要考量。甚至兩方在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的交鋒方面,中國均占優勢。印度出兵不丹顯得理不直、氣不壯,凸顯不丹處於印度附庸的地位。

不過,正當亞太國家因為軍事崛起而對中國加強防範之際,中國貿然出兵教訓印度或趁勢收回領土,更加印證中國過去的「和平共處五原則」與防衛性國防政策都是謊言,會讓中國形象更差,甚至引起另一波的中國威脅論。

洞郎衝突毋需動用大部隊

若以中國軍隊的戰術戰法來看,戰爭之前的心理戰不僅可以指控印度的邪惡,更可強化本身的正當性。接著會以制電磁權優先,掌握資訊戰及電子戰的優勢。

由於印度邊防部隊仍採傳統作戰方式,電子戰效果比較明顯。之後採取聯合火力打擊型態,將以戰術導彈、空中武力、遠程火箭及火砲對印度發動攻擊,由於高原的碉堡工事無法抵禦這些火力攻擊,應該可以輕易摧毀與打擊。

所以問題在於,洞郎問題與衝突毋需動用大部隊解決,數十名印度軍隊後撤非常容易,中國沒有必要以大規模兵力清除入境印軍。若因此招來印度大規模部隊報復,或變成無休無止的邊境軍事衝突,對中國戰略利益毫無助益。

中國希望收回藏南地區,但目前並非最佳時機。(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