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徘徊在合作與抵抗之間,加入日本帝國的台灣人和朝鮮人

2020-11-08 07:20

? 人氣

根據王曉波的看法,如果美國不挑撥中日兩國開戰,那麼中日兩國必然將走上結盟之路。一旦中日聯盟形成,整個西太平洋就沒有美國立足的餘地,所以必須加以破壞之。相信類似的看法,也為太平洋戰爭爆發之際的許多台灣人和朝鮮人所接受。既然沒有辦法擺脫日本殖民統治,乾脆除掉導致殖民主義的「罪惡源頭」,在同屬黃種人的日本人領導下一起對抗歐美霸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難怪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志願參加日軍的朝鮮人數從84,443人飆升到14萬4,743人,到1943年又增加到30萬3,394人。當日軍在1942年首度招募台灣人參加陸軍志願兵時,主動報名者高達42萬5,921人,比同時期朝鮮人的25萬4,273人還要多了將近兩倍。可見與西方國家的戰鬥,確實遠比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更加吸引台灣人和朝鮮人的參與。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高舉中日兩國國旗為日軍勝利歡呼的汪政權繼承者,他們的精神其實更為今日在台灣同時高舉五星紅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的統派人士所繼承。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高舉中日兩國國旗為日軍勝利歡呼的汪政權繼承者,他們的精神其實更為今日在台灣同時高舉五星紅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的統派人士所繼承。

帶有抵抗意識的合作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初取得的勝利,確實激勵了無數台灣人和朝鮮人的士氣,讓他們相信自己是在從白種人手中解放有色人種。軍國主義大師竹內好還加碼提出所謂「近代的超克」,指出由西方國家打造的人類「近代歷史」將為日本打造的「大東亞共榮圈」所取代。主導東亞秩序上千年之久的朝貢體系,將在西方人被驅逐出亞洲後強勢回歸。

金時德則認為,除了將西方人驅逐出亞洲的民族情緒外,台灣人與朝鮮人大量加入日軍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無法預測到日本最終會有戰敗的一天。他在書中指出:「1942年新加坡淪陷時,不是預言家的多數朝鮮人與台灣人,似乎是感受到沒有可與日本對抗的國際勢力存在,才會判定獨立已經是現實中無法觸及的選項。」

出於這樣的認知,朝鮮人和台灣人透過主動參加日軍來提升自己與同胞的權力,至少擺脫次等公民的地位。傀儡國家滿洲國的成立,從一開始就打著「五族協和」旗號,目的就是要讓心底裡不認同日本,卻願意為「大東亞共榮圈」效力的朝鮮人成立的國家。滿洲國軍不只讓朝鮮人多了一個參軍選項,還讓他們滿足自己從軍報國夢想的同時,又不必擔心遭到其他同胞的鄙視。

此外還有許多人是希望經由加入日軍學習軍事知識,來為日後的獨立或者「回歸祖國」做準備。如前大韓民國總統朴正熙,就表示自己報名參加日軍以及滿洲國軍的原因,是為了向敵人學習軍事技能為獨立後的韓國所用。陸軍少年飛行兵出身的台籍飛行員劉樹發,就記得他在日本受訓時遇到幾個朝鮮同學,暗中不斷灌輸他朝鮮要獨立的想法,還勸他日後一定要推動台灣脫離日本。

朝鮮人這種暗中抵抗的情緒,事實上很難避免為日本人所知道。根據金時德的研究,日本人非常擔心朝鮮人學會如何運用武器,更不願意看到朝鮮人大量成為日軍將領,這將有損日本人的種族尊嚴。所以最後日本陸軍只允許20%的朝鮮人加入野戰部隊,剩下80%的人留守後方,甚至擔當戰俘營看守的任務,許多人因為虐待盟軍俘虜而成為B級或者C級戰犯,台籍日本兵的下場也十分類似。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