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窮人最好的疫苗就是糧食

2020-10-18 06:20

? 人氣

正義既非來自歷史,亦非源於哲學,而是發端於人的內心後,柯亨著力探究富有的平等主義者的內心世界。他發出振聾發聵的詰問:「如果你們比絕大多數人富有,又篤信平等主義,那麼,你們如何能為自己不捐獻大部分財產而自我辯解?」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問題,也是一塊異常「危險」的「哲學礁石」,但柯亨毫不躲閃,迎難而進,對這個觸及政治哲學核心的難題進行了大膽而深人的解剖。在這裡,柯亨不惜筆墨,層層推進,運用分析哲學的工具對富有的平等主義者拒絕慷慨捐贈的各個理由展開細緻而嚴密的論證。最後,他雖然承認,在不平等的社會中,某些富有的平等主義者確有保留其財富的理由,但在一般意義上, 他認為,信仰平等主義的富人應該捐獻其大部分財富,以促進其篤信的平等與公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宗教很勇敢地去碰觸這一塊異常危險的「哲學礁石」

這一塊異常危險的「哲學礁石」令人想起《聖經》中的幾個故事。《馬太福音》19:16 記載,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有古卷:良善的夫子),我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他說:「甚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 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甚麼呢?」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馬太福音》 6:24又說:「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同樣是《馬太福音》 19:24記載,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聽見這話,就稀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在佛教中也有「金錢戒」。從佛在世,有了僧團開始,那時候僧團就不摸金錢。對僧人而言的這叫「金錢戒」,就是不允許僧人去儲備金錢、手持金錢和触摸金錢。過去波斯匿王對於有個別僧人使用金錢的問題產生了疑問,有了疑問以後就派個大臣去問佛說:「您看看,有摸金錢的僧人,也有不摸金錢的。」佛就給做了回答。佛說:「僧人是不允許捉持金錢的,如果在末法時期,有人手持金錢而自稱我的弟子,當知絕非是我弟子。」佛當時就把這條戒律定下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