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非到2025世界經濟不可能復甦

2020-10-14 07:20

? 人氣

三個變數肇致全世界經濟復甦極不均衡

此外,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表現差異更爲驚人。根據OECD經合組織最新預測,2020年七國集團中表現最好和最差的國家之間,彼此經濟成長率差距,竟然可以高達6.7個百分點之鉅,遠遠大於10年前世界金融海嘯危機時期的差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大型經濟體中,祇有中國可以在2020年實現正數成長,美國等其他先進國家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將面對經濟大幅度挫落下滑的頹退格局。在2020年及其以後,決定全世界各國之間不同經濟表現的主要爲「三個變數」:第一個變數是,產業結構,依賴零售業和服務業的國家經濟恢復較慢;第二個變數是,信心,一些國家糟糕的經濟表現很可能與政府應對疫情不力有關;第一個變數是,究竟面對川普貿易戰與Covid-19疫災效應,所將採取的是何種刺激經濟措施。

「傷痕效應」直到2025年才可能完全解除

IMF最新經濟展望預測,固然假設新冠疫情可以在2020第二季退燒,且各國政府「嚴格行動禁制令」管制措施,可以同步逐漸放寬。但事實情況是全球疫情之繼續延燒已經超越第三季,且不免仍有可能延滯到2021年,新冠疫情還會再度升高,而主要國家執政當局竟還會繼續偏執地再擴大人流管制,則全球GDP預估將抵達超級悲慘的-8%到-10%成長水準,恐怕亦所難免。

而其同時,主要國家為遏制新冠疫災而竭力防疫抗疫,必將肇致國家財政枯竭,公共支出銳增,以致引發主權債務危機,國家貨幣價值與國際地位為之頹落動搖;而天量的紓救計畫,益使國家財政赤字驚天暴漲,以致政府必須把更多財政收入用於償還債務和利息,而嚴重扼殺國家長遠發展,此即所謂超級經濟危機過後,過度動員國家貨幣金融及財政收支工具手段,可能遺留下來幾個世代都難以抹滅的「宿醉效應」及「傷痕效應」;如此一來,其能肇致對全球經濟引申而至的賡續波及影響,以及拖延低迷難局,可能直到2025年才完全解除,得見真實復甦。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