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德國空軍何以輸了二戰?無法與盟友建立聯合空中戰力

2020-10-18 07:20

? 人氣

可見生產力不如美國,是大家公認德國打不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然而歷史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其實回到75年前的時空背景,整個歐洲大陸除了蘇聯這個交戰國,還有瑞士、瑞典及梵諦岡等中立國外,基本上不是德軍佔領下的淪陷區就是與納粹德國結盟的軸心國。換言之整個歐洲大陸的天然資源與人力,尤其是以斯拉夫人為代表的奴工,都可為德國有效動員來對抗美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重要的是,參加軸心國的歐洲國家,包括義大利在內都有獨立的空軍能和德國空軍並肩作戰。尤其是以義大利、羅馬尼亞、芬蘭還有匈牙利為代表的四個歐洲國家,都還有規模不算小的航空工業能力。假若德國能夠有效運用這些國家的空中武力和航空工業,肯定能發揮出不下於美國的戰鬥力與生產力。那麼德國又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沒有將歐洲軸心國的航空戰力整合起來為己所用呢?

羅馬尼亞的IAR 80戰鬥機,稱得上是二戰時東歐軸心國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機種了。(資料照,作者提供)
羅馬尼亞的IAR 80戰鬥機,稱得上是二戰時東歐軸心國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機種了。(資料照,作者提供)

對中東歐民族的種族偏見

首先是納粹的種族主義教條,讓以戈林為代表的德國空軍領導階層不認為歐洲的盟友們,尤其是中東歐的盟友們有發展空中武力的必要。畢竟希特勒始終認為,廣大的俄羅斯是亞利安人的生存空間,中歐和東歐國家則是德國的糧倉和天然資源生產中心。羅馬尼亞有廣大的油田,匈牙利則除了油田外還有鋁土礦,都是發動德國戰爭機器所不可或缺的資源。

羅馬尼亞人與匈牙利人看在希特勒眼中,雖然不是像猶太人那樣應該被趕盡殺絕,或者如斯拉夫人那樣必須永世當亞利安人的奴工,但還不至於像北歐人或西歐人那般能與德國人享有平等的種族地位。所以即便這兩個國家從30年代起就發展出不下於加拿大的航空生產力,戈林元帥仍不認為他們有資格發展獨立自主的空中武力,而是應該把他們的資源優先提供給德國空軍使用。

擁有航空工業能力的國家,還不是只有羅馬尼亞跟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與南斯拉夫王國都能打造和生產自己的飛機。比如捷克斯洛伐克的阿維亞(Avia)B-534雙翼戰鬥機就十分優秀,擁有極高度的靈活性與空中纏鬥能力。至於由塞爾維亞王室主導的南斯拉夫王國,則連下單翼全金屬的IK-3戰鬥機都研發出來了,完全符合40年代初期的時代潮流。

然而納粹黨痛恨斯拉夫民族,哪怕是波蘭、捷克以及塞爾維亞等反對共產主義的斯拉夫民族也不例外,下令將波蘭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和南斯拉夫王國全部解散掉。捷克斯洛伐克被拆解成兩半,斯洛伐克在蒂索(Jozef Tiso)領導下成為法西斯國家,捷克則是以波西米亞與摩拉維亞保護國名義直接併入第三帝國的管轄之內,前面提到的阿維亞公司也只能替德國空軍生產戰機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