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延丁專欄:同是臺灣人 相煎何太急

2017-08-06 06:50

? 人氣

「大家好,我是恒春張家古厝的第六代傳人張洧齊,這是我的太太雅琳,這是我的孩子舒淮。我的爸爸阿公阿祖都在這裡在出生,長大,我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因為它非常的美麗有紅外牆,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可以在這邊長大,在這個地方生活……我們想要完整保存的最大的原因,是她有恆春剩下來的最後一間具有防禦性竹塹的房子。我們想要帶大家來看看到底什麼是竹塹……竹塹在臺灣是非常普遍的防禦型建築,在我們恒春叫做竹城,但是因為時代的變遷,這裡所剩下來的竹塹是全恒春僅存的最後一個……我們非常擔心這麼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會消失在大家的面前。」

節約篇幅起見,我用了大量的省略號,雅琳提到他們生命承受的各種壓力,洧齊提及受到的威脅包括生命安全。但他們還是要保護竹塹,最後一句是請求大家幫忙向屏東縣政府咯保留竹塹:「將竹塹列為暫定古跡,讓竹塹接受文化資產審議,給它一個保存的機會,拜託大家讓它可以列為塹定古跡。拜託大家謝謝大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初勘審查會現場挺拆人士到場,張洧齊甚至話都沒法好好講完。(張洧齊提供)
初勘審查會現場挺拆人士到場,張洧齊甚至話都沒法好好講完。(張洧齊提供)

說完最後這段話,站在巨大怪手下的洧齊停了一會兒,低下頭,親吻懷中的亮亮。這是他的習慣,親吻自己的兒子,是所有父親的習慣。

每一次看到這個舉動都不禁感慨,人愛其子,就應該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孫。131坪和一段寶貴的歷史,臺灣人,孰輕孰重?

不過區區蠅頭利。同是臺灣人,相煎何太急——放過竹塹,留予子孫。

竹塹拆不拆?歷史會留下紀錄。(張洧齊提供)
竹塹拆不拆?歷史會留下紀錄。(張洧齊提供)

*作者為自由作家、紀錄片獨立製片人。著有《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行動改變生存--改變我們生活的民間力量》、《可操作的民主》等著作;先後建立了「北京手牽手文化交流中心」、「泰安愛藝文化發展中心」等公益組織,發起了「北京水源保護基金會飲水思源愛藝文化基金」。最新作品《敵人是怎樣煉成的?沒有權利沈默的中國人》(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