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國籍、忠誠、愛國主義

2020-10-08 05:50

? 人氣

訪台藝術家高行健及文化部長鄭麗君(亞洲藝術中心)
高行健(圖右)及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圖左)。(資料照,亞洲藝術中心)

摩里森(Toni Morrison)說:「文學就是黑人文學」

中國之所以不提高行健,重點在於他的文學主張,根本上是與共產黨「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政策完全背離的,因此,高行健的作品在中國的書架上是找不到的:《靈山》在網路上是買不到的。高行健把文學的位階提升到心靈的層次。他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學就其根本乃是人對自身價值的確認﹐書寫其時便已得到肯定。文學首先誕生于作者自我滿足的需要﹐有無社會效應則是作品完成之後的事﹐再說﹐這效應如何也不取決于作者的意願。」

「我以為﹐現今一個作家刻意強調某一種民族文化總也有點可疑。就我的出生﹑使用的語言而言﹐中國的文化傳統自然在我身上﹐而文化又總同語言密切相關﹐從而形成感知﹑思維和表述的某種較為穩定的特殊方式。但作家的創造性恰恰在這種語言說過了的地方方才開始﹐在這種語言尚未充分表述之處加以訴說。作為語言藝術的創造者沒有必要給自己貼上個現成的一眼可辨認的民族標簽。」

高行健得獎前後經常來台灣,當時的文建會為他安排到台灣各地與本土作家對談。「《土地、人民、流亡--葉石濤、高行健》文學對話」這一場在台南舉行,我特別去參加。果然,主張「沒有土地,那有文學?」的葉老和他的對話,只能「各自表述」。其實,文學是甚麼?藝術是甚麼?亙古以來也都是「各自表述」。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女性作家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一生撰寫過11部小說,從奴隸體制談到種族歧視,聚焦於非裔美國人的歷史。她就說:「文學就是黑人文學」。政客習慣把「國家民族」作為神聖不可侵犯,必須忠誠的「神主牌」來檢視政敵和人民;但對高行健來說,思想自由、文學自由才是他效忠的標的。

全球允許雙重國籍的國家很多

忠誠本質上是排斥性的嗎?忠誠度通常被視為一種特殊的美德。「雙重國籍」的人對雙邊國家都宣誓效忠,會不會造成矛盾呢?全球允許雙重國籍的國家很多,包括:泰國、越南、愛爾蘭、比利時、冰島、波蘭、丹麥、法國、芬蘭、盧森堡、葡萄牙、匈牙利、義大利、英國等。臺灣中華民國也允許雙重國籍,但外國人歸化中華民國國籍須放棄原國籍(特殊功勳者及高級專業人才除外)。在臺灣具有戶籍者不得領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否則會喪失中華民國國籍。但對香港(含英國國民(海外)國籍)和澳門居民則無限制。並規定雙重國籍者不得擔任元首、政府官員、公務員、陸海空將官。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看來好像是「鐵板一塊」。按中國的國籍法規定,中國公民定居在外國,並自願取得或加入外國國籍後,便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中國很多人想移民或者已經移民,更多的人去了美國,加拿大生孩子,只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外國國籍,但只要不向中國提出放棄,仍然有中國國籍。也就是說,中國公民可以獲得外國國籍,但中國政府並不予以承認,除非本人正式聲明放棄中國國籍。因此中國人持有兩三本護照是很普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