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唯恐兩岸不亂,台灣風險只會升高

2020-10-06 05:30

? 人氣

中國軍機近日頻繁擾台。圖為中國軍機繞台隨即被台灣戰機升空驅離。左為F-16,右為轟-6。(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中國軍機近日頻繁擾台。圖為中國軍機繞台隨即被台灣戰機升空驅離。左為F-16,右為轟-6。(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當民進黨政府歡欣鼓舞地迎接台美斷交以來「層級最高」的美國國務院現任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訪台之際,解放軍旋即宣佈展開新一輪的台海軍事演習,並直接表明目的就是為了台海局勢、為了台灣「挾洋自重」與美國的「以台制華」而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解放軍自8月中旬起就展開連串軍演,戰機還屢屢趨近台灣領空;美軍除了疑似在共軍軍演時侵入其領空偵察外,9月中旬亦在關島附近進行12天的「勇敢之盾」(Valiant Shield)演習;與此同時,台灣也舉行「漢光演習兵棋推演」,三方動作頻頻,大戰似乎隨時可能「一觸即發」。

事實上,雖然緊張氛圍不斷升級,戰爭的氣息越來越濃厚,和平仍應是兩岸政黨與人民的努力方向,而且越是局面趨向危險,越要保持冷靜理性,避免萬一有憾事發生。只是,今天的兩岸正在趨向加速相撞,期間,也總有人為「吸引眼球」製造賣點,為收割民意支持而唯恐兩岸沒有碰撞機會。

解放軍多次派遣運-8等型號軍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擾台。(國防部提供)
解放軍多次派遣運-8等型號軍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擾台。(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軍機」肆意談  塑造恐怖氛圍

日前,正當大陸如火如荼展開軍演時,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政論節目中「爆料」,他說自9月9日上午開始,東沙島遭中國大陸海上民兵與大批船隻「包圍」,情況十分危急。

不過,國防部隨即發出聲明駁斥,稱解放軍並未「包圍」,相關評論違背事實;海巡署也稱曾有6艘商貨輪在9月9日至11日在東沙群島附近無害航行通過,東沙島未遭包圍。

對此,王定宇辯解說何謂「包圍」各方定義不同。他說,若包圍是指「團團圍住」,則國防部的說法為真,但他指的是依共軍水面上的艦艇部署和空中戰機巡弋,橫隔在台灣和東沙之間,切斷兩地間的運補與通行,將之形成「孤島」,他強調,台灣必須嚴肅面對共軍。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也說,有史以來,「驃悍機敏」就是台灣的特色,因此台灣要更有自信;假若台海真的發生戰爭,陳柏惟竟稱解放軍處理海上大規模衝突的經驗不多,大多是挑對手的小規模戰役,「比較像井底之蛙」。但問題在於,就算解放軍海上大戰經驗不多,難道國軍就「輕車熟路」、「見多識廣」嗎?

20200929-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29日於立院質詢。(顏麟宇攝)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也說,有史以來,「驃悍機敏」就是台灣的特色,因此台灣要更有自信。(資料照,顏麟宇攝)

此外,許多民進黨政府官員、民代與親綠媒體,也經常宣傳美軍在沖繩、南韓、菲律賓都有駐軍,假如台海發生衝突,美國很快就能趕來馳援,藉此強化民眾的信心;他們也說,美國一再保證,若台海發生齟齬,不會「坐視不管」。

同時間,這些聲音亦不斷宣傳台灣向美國購買的武器多麼先進、國軍訓練多麼精實,更重要的是,美國無論如何都會跟台灣站在一起。沒錯,建立自信是抵禦衝突的前提之一,但這些人似乎巴不得兩岸趕快發生真正的衝突,因為他們認為,這樣一來美國即可乘勢介入、進一步打擊甚至瓦解中共政權,最後台灣終於「獨立」。

日前,「中華民意研究協會」的民調顯示,有高達79.6%的民眾認為大陸不可能攻台;而就算兩岸發生衝突,有58.7%的民眾認為美方會援台。這些數字代表台灣社會的「自信」,但更有可能只是被民進黨政府不斷宣傳的「台美關係史上最佳」,又擅於創造虛幻的錯覺所致。

國民黨臨陣退縮  兩岸緩和契機斷

其實,這一切歸根結柢,都是兩岸關係所致。兩岸互動趨近於零,台北與北京沒有互信,連台灣內部也沒有互信;談到「另一方」時不僅充斥「懷疑論」口吻,也毫無正面表述、沒有積極改善的做法,只會各說各話、互相攻訐不斷。

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後,兩岸眾多學者與分析人士都希望雙方能藉此機會互釋善意,或可打開和解的另一扇窗。但是,接下來的發展事與願違,兩岸非但沒有融冰,關係反更趨近「絕對零度」。

因此,當日前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將代表國民黨出席海峽論壇的消息一出,許多關注兩岸發展的各界人士紛表期盼之意。然而,當央視主持人李紅的「求和說」被燒得沸沸揚揚後,再輔以民進黨的加碼嘲諷,營造一種「都被說求和了,國民黨還是要去」的質疑輿論,最終國民黨「順應台灣民意」,退縮成不以政黨形式參與,也斷了兩岸稍縱即逝的緩和機會。

如此的亂局,也難怪曾為歷任總統的兩岸重要智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教授會說,好好的「三贏」局面被搞成「三輸」,「兩岸無小事」,兩岸未來恐只會更加猜忌、關係雪上加霜。

美國與民進黨政府  相互打牌

一環扣著一環,兩岸關係不佳、加上中美從貿易戰以來近乎發展成全面性的競爭,那麼民進黨政府一面倒向美國,也只不過是水到渠成罷了;對此,美國也樂於接受台灣的投懷送抱,將台灣視作其手中的那張Ace,因為美國很明白,台灣是北京心裏「最軟的那一塊」,此時強化台美關係,必然戳中北京的痛點。

自2018年3月川普(Donald Trump)簽署《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以來,美國陸續通過數項「友台法案」,例如《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以及各年度的《國防授權法》;參眾議員還提出《台灣防衛法》、《防止台灣被侵略法案》等。從美台官員互訪「解禁」,到提供台灣更多安全協助,美國對台灣的「感情」好似「真心誠意」。

2020年10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里德國家軍事醫學中心內辦公(AP)
2018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資料照,AP)

而對於美方的「支持」與「關懷」,民進黨政府自然要透過宣傳機制強化推銷,官員、民代、媒體將「台美關係最佳」掛在嘴邊當成「口頭禪」,台美果真「情比金堅」。

此外,美國也「不吝」出售所謂「先進武器」給台灣。像是HARM反輻射飛彈、MK-48魚雷、M1A2T戰車等。日前,路透社也爆料美方正計劃新一波對台軍售,預計將一口氣提供包括智慧水雷、巡弋飛彈、無人機等7種武器。部分評論指出,一旦得到相關武器,台灣就會像「刺蝟」一樣難打。

然而,在台美友好的窗紙下,令人不解的真實情況卻是《台灣旅行法》通過迄今,遲至今年才好不容易才有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與柯拉克訪台;台灣不但付出高額的軍購費用,就連想與美方打開經貿溝通對話,都還須先同意開放含瘦肉精之美豬。

此前不久,府、院、黨、媒、網路還不停宣傳柯拉克訪台雙方將舉行經濟對話;美方卻表示,此行僅是為參加李前總統的追思禮拜,不會觸及經濟對話。隨之而來的,就是政府與媒體、網路的大改口,聲稱雙方本就是在討論美方出席李登輝追思禮拜的相關事項,對此,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不過又是在「硬拗」,民進黨政府顧著「空嘴薄舌」說大話,實際上仍只是美國的「提線木偶」。

說白了,居安思危乃天經地義,台灣強化自身能力、提升自信、爭取國際空間都相當正常,但陸委會前副主委趙建民一語道破指出,當大陸的經濟規模是台灣的22倍、軍事預算是台灣的15倍時,台灣更應採取「七分政治、三分軍事」才有勝算,若只是一味提升國防預算,「仗還沒打,財政就被拖垮了」。

某些綠營人士、媒體與台獨支持者,仗著在台灣社會掌握話語主導權,極力製造兩岸「拚輸贏」的氛圍,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他們明知兩岸一旦發生衝突,絕對會為台灣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卻仍執意將台灣人往絕路上推,同時還將命運交給凡事只問利益的美國,這反而讓風險再加碼。

一個講求「護台護民」的政府,不正應該尋求和平的解方嗎?然而,當前的台灣社會卻充斥著危言聳聽,兩岸還喪失緩和契機,台美間的「友好」更麻痺了人們的理性認知,都讓台海更形緊張;而這些因素,也不一而足地「唯恐兩岸不亂」,讓台灣時刻處於風險之中。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59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