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告印度國民書》一文找回中國國民黨路線

2020-10-05 05:30

? 人氣

1942年2月1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與夫人宋美齡訪問印度,受到東道主聖雄甘地在其住所歡迎。(維基百科)

1942年2月1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與夫人宋美齡訪問印度,受到東道主聖雄甘地在其住所歡迎。(維基百科)

 歐陽娜娜日前的爭議事件,竟然有許多黨內同志出來聲援,中國國民黨似乎還是沒有採納和徵詢黨內相關改革專家學者的意見,身為一個才疏學淺的黨內基層,希望透過自己目前僅有的一些淺薄的學識給中國國民黨鞭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告印度國民書》是蔣介石1942年訪問印度後,由蔣介石對印度發表的一篇政治性文宣,1942年是二戰高峰期,當時的印度是英國統治的一塊南亞殖民地,但蔣介石訪問印度的動機可以從《告印度國民書》之中看出。

蔣介石在該文中提到:我中國與印度合佔全世界二分之一人口,兩國連毗之國境,達三千公里之長,其文化經濟互相交流之歷史,有二千餘年之久,然而兩國間從未有一次武力之衝突,此種悠久之和平邦交,實為世界上其他各國間所未有,此足證明吾兩大民族實為世界真正和平之民族。

而但蔣介石和國民黨的確在當時都有提出中印聯合的構想(現在則是臺印共榮),中國當時對於領土被侵略一事感到敏感和憤怒,因此當然同樣將身為文化古國、人口規模龐大又不曾(蔣介石和國民黨的角度)與中國發生侵略戰爭的印度視為友好者。而中國過去一向以五千年泱泱大國自居,印度是唯一同樣具有相同條件的國家,也是蔣介石對印度的印象之一。

因此蔣介石在文中提到:余敢向我兄弟之邦印度國民建議,吾人在此人類文明存亡絕續之交,惟有各盡其所能,以取得世界人類整個之自由,蓋只有在世界人類整個自由之中,乃能獲得我中印兩大民族之自由。……,凡參加反侵略陣線之同盟者,無論何國,皆在整個反侵略民主陣線共同合作,而非單獨與某一個合作與不合作之問題也。

印度的人口基數和位於中國西南後方位置,是中國當時抵禦日軍攻勢的戰略支點,因此中印兩國關係走近是當時蔣介石的戰略,這點在告印度國民書之中清楚明白的交代,中國和印度都沒有中立和不選邊站的選擇,只能堅定站在反對侵略的一方才能保持和平。

但告《印度國民書》在當時除表態對印度民族自決支持,並且提升對印度親善外交之外,更重要其實這是一篇具有軍事動機和軍事效果的文稿,若以現代與近代戰爭理論角度來看,這不僅是蔣介石將印度拉近的戰略方針,這篇文書發表之後也讓印度與英國認知到現在此時必須要團結對抗日本在亞洲的軍事行動,但印度獨立運動參與人士也高度評價《印度國民書》,也就是這算是一篇具有軍事價值的檄文,蔣介石訪問印度時暫時化解英國和印度的矛盾。

而這樣的推論,其實在開頭就條列三項要旨:

一、殷望印度國民積極參加反侵略陣線,同為爭取人類自由而努力

二、對英國政府致誠摯之期待,深信必能從速賦予印度人民以政治上之實權,使發揮精神與物質無限的偉力,以參加此次反侵略聖戰。

三、共同一致擁護大西洋憲章與二十六國反侵略共同宣言,攜手合作,以求得     最後之勝利。

現在的國際局勢和當時狀況極為相似,只是當初是熱戰,現在是供應鏈移轉、國際政治洗牌的新政治時代,中國國民黨的路線現在一直被檢討,就是因為沒有認清台灣民意跟國際局勢,台灣人,—2300多萬中華民國國民已經厭倦了所謂美中台三邊關係,只有台美關係、台灣和國際的關係、台灣和東協的關係、台灣和印度與南亞的關係,我身為中國國民黨忠貞黨員無時不刻希望這個百年政黨可以恢復正常,印度位於印度洋的核心,放在世界地圖上不僅地理位置中間,在這個供應鏈重組的時代。

印度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印度已經和流亡藏人組成的特種部隊合作,一邊爭取與美國軍事聯盟,一邊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和供應鏈核心,跟當年蔣介石為了抗戰去訪問印度的局勢一模一樣,印度已經成為印太地區的中心和戰略要國,中國國民黨應當仿效當年蔣介石的精神高度,黨主席應當率團訪問印度,透過政黨外交關心印度藏人並藉此關注和拓展印度商機,既然政府現在積極拓展與美、日、歐盟和東協的關係,在野黨也可以拓展跟印度和其他南亞國家的關係,中國國民黨和印度人民黨同屬國際民主聯盟的重要成員,民主、自由、保守是我們與印度的共同價值,國民黨的論述和改革也可以順利執行。

*作者為退役少校政治作戰官,研究紐澳和大洋洲關係史,退役前因公務去過馬紹爾群島、帛琉、紐西蘭等國,目前在印度金德爾大學念博士班,中國國民黨黨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