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蒙古、台灣、歐陽娜娜

2020-10-03 06:5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語言及文字是民族情感中最敏感的神經

1989年,我到新疆採訪旅遊時,當地維吾爾族告訴我,街上看到的「市招」是維文寫在上面,漢字寫在下面;他們的公文書上註記的「時間」,也是新疆時間寫在上面,中原時間寫在下面。維族在教育及生活條件上,國家都有特別的補助和照顧。當時,我就感受到一個大國要統治多民族,為了「歸綏」(呼和浩特市舊名)少數民族,必須要有種種的「懷柔」的政策。

「文化認同」在「國家認同」之前,就已經在民族的血脈裡了,尤其是民族的語言(包括方言)及文字,二者經常是民族情感中最敏感的神經。就像美國人對黑人有「歷史的罪惡感」,對黑人無論在教育及社會福利上早就有種種的優待;中國對少數民族也都百般「懷柔」。豈料,8月26日,中共內蒙古教育廳發布了《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實施方案》。文件規定內蒙古民族語言授課的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全國通用的語言教材,並在今後兩年逐步開始小學一年級的政治課和歷史課也完全改用漢語授課。此舉在內蒙古引起輿論波瀾,許多蒙古族學者和學生家長認為新措施令蒙古語言生存陷入危機。蒙古首都烏蘭巴托8月31日示威者聚集聲援相鄰的中國內蒙古反對削弱蒙古語,抗議中共政府的這個政策會削弱蒙古人的蒙古語母語教學,漢語教學會逐漸取代蒙古語教學,最終達到蒙古人的後代不會使用蒙古語言文字的目的。抗議活動一直在持續中。

台灣人對蒙古人的反應,應該特別感同身受

現在50歲以上的台灣人對這次蒙古人的反應,應該特別感同身受,這一年齡層的台灣人讀小學的時候,正值國民黨在台灣推行「國語政策」,目的是為了讓台灣各個族群能使用做為國家通用語的現代標準漢語也就是我們說的「國語」來交流。國民政府官員在推行國語政策的過程中,沒有實際了解台灣本省人難以適應國語政策的苦衷,持續以行政手段強硬執行,種下族群仇恨的火苗。1949年後,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國語政策被進一步用來鞏固該黨在台的統治權力。除了學生在學校被禁說方言之外,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禁播黃俊雄布袋戲,當初理由只說是「妨害農工正常作息」,後來「消滅台語」就成了雷厲風行的公開政策。有限的台語節目時間裡,還得負擔政令宣導節目,台語節目被完全排除在黃金時段外,而老三台也只能在冷門時段各自播出一小時。根據當時的「廣播電視」法第20條規定「電台對國內廣播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一直到全部以國語播出為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