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華語留學產業與教育法規的修訂發展

2020-10-01 06:20

? 人氣

「外國學生來台就學辦法」第5條仍限定一所大學每年招收的外國學位生「名額」是前一學年教育部核定其招生名額的10%。基於少子化海嘯,各大學為了維持好看的入學率,每年都主動下降招生名額。也就是各大學的10%外國生名額逐年下降,於是教育部核定的全國外籍生招生總額也逐年下降。這很奇怪,按理教育部每年核定的外國生招生總額目標,應該要逐年增加才對,因此這種「下降式比例制」不合理。試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外國生高達40%,澳洲私立邦德Bond大學的外國生也是40%甚至以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早應廢除10%做為外國生「屋頂」的限制,讓大學自主發展,為何一所私立大學不可發展特色為全校50%以上都是國際學生的國際大學呢?在台灣讀書好像在國外留學呢?尤其在這個疫情時代。為何不放手讓私立大學來創造台灣的華語留學產值呢?若教育部仍不願取消屋頂,那至少先放寬屋頂為30%為原則。

由正修支援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8位外籍生前往國稅局,進行專業職前訓練後立即上工。(圖/徐炳文攝)
外籍生留學台灣的主要障礙之一為僅能申請一次來台,若因故中斷則未能申請第二次入學,現行規定以方寬為放寬「以一次為限」。(資料照,徐炳文攝)

二、留學障礙2

大學的外國學生主要集中在「一般大學」,原本「科技大學」的外國生很少,而科技大學是少子化海嘯的重災區。2017年起教育部推出「大補丸(國際產學專班)」給科技大學,來台簽證採「團體簽證直通車」模式,不必一對一面談。僅僅3年,大幅提升科技大學的外國生人數,直逼一般大學。其次,長期在科技大學的僑委會前吳委員長憂心技職學校與科技大學的前途,將全球五大洲華校教育經費拿走50%,挹助到第2個大補丸「招收補助學費的高職僑生專班半工半讀,然後專案直升科技大學」(簡稱3+4)。這兩個大補丸,使科技大學的外國學生數在短期內將超過一般大學。就招生端而言是直通車無障礙,其留學障礙是另一個結構問題。

教育部推出立意良好的國際產學專班,讓外籍生安心半工半讀,同時三令五申禁止「仲介」。基本上,教育部同意「留學代辦」與「仲介」不同,前者是合法的留學代辦,後者是「左手招生,右手安排學生到工廠且收仲介費」。就產專班而言,科技大學剛好落入「左手招生,右手安排學生到工廠且收學費」的結構,大學校長不小心本身便可能滑落為全台最大的「台仲」,這是留學管理的障礙。例如學校看學生有收入就要學生,暑假好好「工作」,開學要繳6萬學費。大學校長雖落入這個結構陷阱,但不必然成為「台仲」,這牽涉教育部的產專班法規。

2017年產專班開始,2018產專班開課規範的公文規定「專班之學生如有不適應之情事,則逕予退學;不得轉至校內其他系科、班別或轉至他校就讀」。2019年教育部發出新的「產專班規範」,取消「逕予退學;不得轉至校內其他系科、班別或轉至他校就讀」的規定。改為「如有不適應之情事,學校應善盡輔導責任。另學生如有轉銜至校內其他系科就讀需求者,則學校應明確設立轉系機制----,以利學生順利銜接後續就學相關事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