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學測」級分的換算能不慎乎?

2020-10-12 05:50

? 人氣

筆者認為現行學測級分計算方式過於粗略,應擬定一較為精確之分數換算表以利反映程度區別。(資料照,顏麟宇攝)

筆者認為現行學測級分計算方式過於粗略,應擬定一較為精確之分數換算表以利反映程度區別。(資料照,顏麟宇攝)

世界上的所有規定都是「專家」做出來的,一般人無置喙之餘地。行外人雖莫名其妙,並不敢挑戰;圈內人但照本宣科,更不敢質疑。大考中心「學科能力測驗」的級分換算方式就是一個鮮活的實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今學科能力測驗的《簡章‧成績計算》是這樣寫的:(二)各科成績之表示均採級分制:1.級距:以各科到考考生,計算其原始得分前百分之一考生(小數以無條件進入法取至個位數)的平均原始得分,再除以15,並取至小數第二位,第三位四捨五入,作為各該科之級距。2.級分:原始得分0分為0級分,最高為15級分,缺考以0級分計。……

現行原始分數與級分之對照表如下,b為級距,從0分往上計算:

20200930-現行原始分數與級分之對照表。(作者提供)
現行原始分數與級分之對照表。(作者提供)

首先就有兩個大疑問:第一,既然級分設計的原始動機是要使「學測」這一測驗的分數「模糊化」,以便供「倍率篩選」的「參酌」或其他需用,卻又弄出「取至小數第二位,第三位四捨五入」的「級距」,有道理嗎?若如此,則何不直接採用原始分數,而多此一舉換算級分?第二、「以各科……得分前百分之一考生的平均原始得分,再除以15」的理論依據何在?因此而導致除不盡而有小數,不是自找麻煩治絲益棼嗎?

也許有人會回答:在有倒扣的情形下(特別是在所謂的「複選題」),學生的原始分數本來會有兩位小數。但大考中心已經自100學年度起取消了倒扣,所以之後學生的原始分數都是整數。此一理由已全然失據。

其次且考察近三年國文科的成績分布。國文科107學年的級距b是5.28,最高(15)級分的區間是73.93~100;108學年的級距是5.63,最高級分的區間是78.83~100;109學年的級距是5.47,最高級分的區間是76.59~100。以109學年為例,得90多分與得77分的考生,同屬15級分,並不予以辨別。這樣合理嗎?

再考察近三年數學科的成績分布。107學年的級距b是6.65,最高(15)級分的區間是93.11~100。108與109兩學年據說是由於出題偏易,許多考生得到100分的滿分,因而級距都是6.67;最高級分的區間是93.39~100,許多考生都得到15級分而分辨不出高下,引起議論。此一問題暫且不論,但要指出另一個由於級分換算方式而生的大問題。

108學年及109學年數學科的級距都是6.67,因此依照大考中心的對照表,原始分數在73.38~80.04之間的考生得12級分,80.05~86.71之間的考生得13級分。其實由於每題5分,考生的分數都是5的倍數。請問「專家」,有人可能得80.05分嗎?事實上也沒人可能考出81分或82分。因此,有必要故弄小數點兩位的玄虛來迷惑大眾嗎?

大考中心現行的對照表是從0分向上換算級距;然而,級分一開始設計時是從100分向下計算的(即15級分的區間是100-1b~100,14級分的區間是100-2b~100-1b,依此類推)。若由上向下換算級距,則結果會不同:73.33~79.99之間的考生得12級分,80.00~86.66之間的考生得13級分。具體舉例而言,若有一位考生考出80分的這個相當好的成績(做錯四題),依自上向下計算級距的表他得13級分;但依現行對照表他降為12級分。類此,考出60分(做錯八題)的人,從10級分降為9級分;……。由於此外還有所謂頂、前、中、後及底標等的關卡,降一級分的影響大矣!

於是,就由於自上往下換算改為自下往上換算這麼一個小小的調整,可以斷定無數考生的命運已被改變了。行文至此,不禁心懷惴惴。影響這麼重大的事,難道過去的考生或家長都任憑擺弄了?媒體當然完全蒙在鼓裡。大家似乎都只在意考卷的難易度,或題目出錯時要送分!

為未來計,在此且試擬一個新的原始分數與級分的對照表,如下:

20200930-作者擬訂之新的原始分數與級分的對照表。(作者提供)
作者擬訂之新的原始分數與級分的對照表。(作者提供)

此表同時考慮了總分為100(國文、英文、數學三科)、128(自然科現行)及144(社會科現行)的三種情形,分別將級距訂為6、8與9。將級分略微調整為16級,則可同時兼顧三種總分不同的情形(144與128剛好都是16的倍數)。此表的設計當較現行的對照表合理得多。

根據此表,國文科若考出91分以上,得16級分;考出85分,得15級分;考出77分,則得13級分。這樣就分出程度來了,不再像過去一樣魚目混珠。這樣或許也會促使學生更重視國文,對改進國文科考題有鼓勵作用。

數學科有20題,每題5分。依照此表,全對或錯一題得16級分,錯兩題或三題得15級分,錯四題得14級分;反過來說,做對一題得1級分,對兩題得2級分,對三題得3級分。社會科有72題,每題2分;則全對或錯四題以內得16級分,錯五題到八題之間得15級分,依此類推。自然科假設有64題,每題2分;則全對或是錯三題以內得16級分,錯四題到七題之間得15級分,依此類推。這樣的換算,不是較現行規定易懂、易行得多嗎?

《易‧系辭》有言:「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事最怕是化簡為繁的設計。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大考中心的任一舉措,都影響到十幾萬考生的生涯。「學測」級分的換算,事關眾多考生的命運,能不慎乎?

我們知道,新一波的教改又已經上路了;到110學年,大學入學測驗的方式又將有重大修改。本文所言或許只是「狗吠火車」,但所舉出的問題與思考模式,應該對新一代的規劃者有所啟發才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