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當海峽兩岸不再搞曖昧

2020-10-02 07:10

? 人氣

解放軍機連日侵入我國空域甚至航向海峽中線以東,中共方面也不承認這一中線的存在。(資料照,空軍司令部提供)

解放軍機連日侵入我國空域甚至航向海峽中線以東,中共方面也不承認這一中線的存在。(資料照,空軍司令部提供)

保持模糊可以擱置爭議,可以緩和摩擦,可以迫人思量,所以國與國(以及政治實體)間的交往,各自的立場有時必須模糊化,也就是搞曖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由於主權爭議無法化解,所以有必要在各自的主權主張上搞曖昧,也就是在認同一個中國的同時,各自保有表述其內涵的空間。對於對方的表述,雖互不承認,但也不公然否認,好讓雙方便於在渾水中一起摸魚,於是有了九二共識,用以創造了一中各表的模糊空間。兩岸政府利用這條便橋,有來有往,簽訂23項協議,連外交都可以休兵。蔡英文總統雖然從不認可這個共識,但也承認這個「歷史事實」,中共更把九二共識視為兩岸交往的「定海神針」,是不容破壞的政治基礎。

海峽中線的概念也是雙方在搞曖昧。兩岸對峙早期,台灣揚言反攻大陸,中共說要解放台灣,美國幫忙防衛台灣又不願兩邊交戰而被迫涉入,所以在台灣海峽畫了一條中線,除了特別原因,雙方都不要越線,後來形成海峽中線的默契。對台灣而言,軍力占優勢時可以越界搞事,比如當年與美軍聯手將偵察機飛到中國近海或領空偵察;中方在軍力相對弱勢或是約略平衡時,機艦不逾越中線活動,以免造成軍事衝突,也藉以訴求和平統一。

兩岸主權的曖昧加上領域的曖昧,得以維持兩岸之間相安無事,促成兩岸接近十餘年熱絡交往。另一方面,美國為了防範台灣搞獨立,把美國拖下水,同時避免中國判明美國在其武力犯台時的對應策略,讓其摸不透,有所忌憚,卻又不構成軍事上的威迫性壓力,於是出現戰略模糊的策略,以免戰略清晰徒增紛擾。這也是在搞曖昧,美中台三方面就這樣曖昧來、曖昧去,維持了台海數十年和平與穩定的局面。然而,三方面的曖昧關係現在打破了,清晰壓倒曖昧,大家已近乎說清楚講明白,一切明著來、明著去,誰都不要想渾水摸魚。

在九二共識問題上,民進黨始終如一,就是不承認中共;原本抱持曖昧的中共,也走上戰略清晰的路子;國民黨則半吊子、半桶水、半句話,現在則從曖昧往清晰移動,由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中共原先有「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之說,又稱「九二共識是源自雙方各自規定(憲法)」,這是戰略模糊。2016年民進黨二度執政後,北京縮緊詮釋空間,改口說「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相對於「一中原則」的清晰,仍保有「一中涵義」的模糊性。到了習近平2019年元月談話,倡言「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並高舉「一國兩制」旗幟,戰略從此變得清晰無遮,直白無掩,雖然仍然高舉九二共識大旗,但旗子已經染紅了。

20200928-外交部長吳釗燮出席立院外交委員會備詢。(蔡親傑攝)
外交部長吳釗燮(見圖)表示,中國片面摧毀台海現狀,並呼籲國際應予譴責。(資料照,蔡親傑攝)

中共對於海峽中線的否定,同樣是紅旗壓迫綠旗的進攻舉措,你否定一個中國的主權原則,我就不給你「一國兩域」的安全空間,再也沒有海峽中線界定的一邊一國或是一中一台的模糊空間,只剩下同一主權之下的中國領空與領海。海峽中線的默契,其實是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的副產品,等於是在「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定治權」的原則下,向全球宣告了相互承認治權。這樣的默契純粹出於兩岸的善念,中共從不公開確認中線存在,如同從不承認一中可以各表。兩岸關係好,一中原則不受挑戰,中線就是和平的延伸;兩岸關係鬧僵,一中原則被否定,中線成了轉入戰爭準備狀態的歷史殘餘。

在兩岸主權與中線的模糊性消失之後,美國對兩岸的模糊政策失去附麗的依憑,取而代之的是逐漸走向戰略清晰。美中近期軍事對峙加劇,加上兩岸軍力對比失衡,故而中共武力犯台論甚囂塵上,對台的戰略模糊策略隨而更張,加速向戰略清晰方向調整。美國過去一兩年著手重新評估、界定、釐清對台安全承諾,調整的方向是對台灣做出更清楚的承諾,軍事上尤其如此;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及美國在台協會分別在華府及台北透過「六項保證」相關文件的解密,高調宣示美國對台政策須作更新,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敵意升高情況。不過,戰略清晰也有一定限制,因為美國政府如公開承諾,大陸武力犯台美國必將派兵協防,將使民進黨政府如脫韁野馬,平添美國的戰略風險是台灣夢寐以求的國安及外交突破,另外也與盤根錯節的東亞地緣政治、美中台三邊關係以及兩強國力消長、各自利益乃至國內政治密切相關,不能率爾為之,因此只能半清晰半模糊,以求加重對中共武力犯台的威懾作用。

美中台戰略三角關係中的模糊曖昧空間已然大幅縮小,逐漸失去舒緩衝突的潤滑劑作用,未來必然造成摩擦的加劇,以及戰爭風險的升高。中國大陸綜合國力日益強大,又率先從新冠肺炎的泥淖脫身,未來「美消中長」的態勢更加明顯。美國唯我獨尊的單極體系加速解體,以美中對抗為主軸的兩極體系隱然成形,台灣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的「主觀能動性」明顯喪失,愈益成為美國的附從。台灣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親疏關係保持曖昧的空間不復存在,抗中親美的道路必定越走越遠。

總的來說,無論是兩岸之間、美中之間或是美中台之間的既有的秩序狀態(status quo)正在改變,究竟誰是改變現狀的禍首?各方各說各話,而究責也挽救不了事態惡化的發展。現在猶可探究的是:各方是否把解藥當作毒藥?抑或把毒藥當解藥?事實上,在三方面矛盾深重難解的情況下,搞曖昧是盤活關係、緩和衝突的解藥,而拿著明槍正面明鬥,卻是導向戰爭的毒藥。如果錯把解藥當毒藥棄,並把毒藥當解藥吞,則戰爭的悲劇就難以避免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