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如果21世紀發生太平洋戰爭,中美海軍將以何種面貌對決?

2020-09-28 06:10

? 人氣

美軍2018「勇敢之盾」軍演資料照。(美國海軍官網)

美軍2018「勇敢之盾」軍演資料照。(美國海軍官網)

大日本帝國與美利堅合眾國20世紀曾在太平洋展開慘烈對決,一度叱吒東亞的日本最後在這場「太平洋戰爭」中淒慘落敗、幾至亡國,勝出的美國則奠定了20世紀下半葉的霸權基礎。如今日本已是美國的忠實盟邦,更是抵禦蘇聯、北韓與中國的第一島鏈防線成員,但美國在太平洋仍無法高枕無憂。因為時至21世紀,即便冷戰時期的死對頭蘇聯早已垮台,美國又有了新的假想敵,那就是快速崛起、來勢洶洶的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美國對中國已全面擺開「新冷戰」的態勢,貿易戰、科技戰紛紛開打,但最讓世人擔憂與關注的是,中美兩強會不會爆發軍事熱戰、全球霸主會不會換人?尤其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日益重要,在東海、台海、南海更經常與鄰國發生主權衝突,展現出軍事擴張的態勢。而且中國連年積極打造「藍水海軍」(blue-water navy),根據五角大廈的2020年《中國軍力報告》,中國海軍艦艇目前已有350艘,比起自詡全球第一的美國海軍還多出57艘。

中國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翻攝微博)
中國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翻攝微博)

中國正積極建造航空母艦、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

根據美國海軍退役少將麥克德維特(Michael McDevitt)今年在國會的證詞,他說依照中國的造艦速度,到了2035年他們將擁有420艘艦艇,但美國目前僅有293艘,就算川普總統提出的艦隊擴增目標全數達成,屆時也只有355艘。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顯然正在積極建造更多航空母艦、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這讓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國逐漸擁有挑戰美國海上霸權的實力,中美之間確實進入了一場全面性的戰略競爭。雖然美軍軍艦的性能與配備顯然優於中國軍艦,但雙方一旦發生衝突,解放軍很可能憑藉著數量與地理位置的優勢佔得上風。

其實川普上台之初就提出了「355軍艦計畫」,但礙於經費問題與建軍理念,這項計畫尚未真的付諸實現。畢竟維持一個航母打擊群極為燒錢,何況美國目前擁有十一艘航空母艦,要再立刻擴增規模,即便對美國來說也吃不消。美國海軍甚至打算調整造艦計畫,削減目前擁有的軍艦數量。但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今年年初再次提起「355計畫」,在軍事開支無法大量增加的前提下,他認為海軍提出的結構評估—大型艦艇(104艘)的數量應為小型艦艇(52艘)的兩倍—應該予以翻轉,美軍應該擁有更多搭載較少水兵的小型艦艇、未來甚至可以採用無人軍艦。這樣便可在相同的成本之下,打造一支規模更大、也更有殺傷力的海軍。

解放軍2049年將成為主導亞洲的世界級軍隊

艾斯培今年9月在蘭德公司(Rand)發表演說時,再次強調中國正在試圖重塑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解放軍將在2035年之前完成現代化,2049年更將成為一支能夠主導亞洲的世界級軍隊。面對此一變局,艾斯培雖聲稱「就算美國現在停止建造軍艦,中國海軍想要迎頭趕上,也需要很多年的時間」,但他也表示美國必須利用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長程武器等先進技術,繼續維持自身的軍事優勢。艾斯培宣稱要增加海軍預算,並且重提了「355」艘軍艦這個數字(而且是「至少」)。他也明確表示,「能夠執行多種戰鬥任務—包括發射致命火力、布雷、到裝備補給與監視敵人—的無人軍艦,將是我們今後幾十年海戰方式的重大轉變」。

美國《國防新聞》9月25日更獨家報導了五角大廈一份尚未公開的文件,其中不但證實了艾斯培先前在蘭德公司宣布的「擴充艦隊」、「減少航母與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積極發展無人駕駛技術」等建軍方向,艾斯培所宣稱的「至少355艘軍艦」也有了更為清晰的數字。根據這份《海軍力量綜合評估》(INFSA)報告,美軍到了2030年的艦艇數量不是293艘、也不是國會同意的355艘,而是480艘到534艘之譜。除了在數量上大幅超越中國海軍,在組成結構上也將朝著小型化、無人化、自動化的方向建軍。

中國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興建「超級航母」

與艾斯培所規劃的利用無人軍艦、潛艦、戰機打造的無人化建軍方向相對,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國力計畫(China Power Project)日前則公布一組衛星照,證實中國確實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廠興建第三艘航母。根據五角大廈的《中國軍力報告》,這艘仍在興建中的航母將在2023年正式服役,美國的軍事媒體Milirary.com認為,這艘航母很可能是解放軍第一次擁有能與美軍「超級航母」媲美的重要戰力,因為部分軍事專家猜測,中國很可能在這艘航母上配備了與美軍福特級航母類似的電磁彈射系統。雖然艾斯培在演說時也提到中國正積極發展無人駕駛系統與高超音速武器,但從目前的建軍方向看來,解放軍正試圖「打造」或者說「複製」美軍的航母打擊群,而且還在繼續擴充規模。

由於中美仍在進行海軍的調整與轉型,艾斯培的規劃與預算書也還沒有得到國會的肯認與背書,中美未來若真的在太平洋難免一戰。是否就是中國的航母戰鬥群vs美軍的無人艦隊,現在也還言之過早。但《經濟學人》指出,艾斯培與國防部提出的建軍方向,確實是因應中國積極發展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積更小、作戰時也可更為分散的軍艦,確實更難被雷達發現,也更容易躲過「航母殺手」這樣的飛彈攻擊;至於軍艦無人化,也讓艦艇在設計時就不需考慮到水兵的生活空間,降低了建造與操作的成本,如果軍艦遭到攻擊,也不用考慮是否因為人員傷亡無法繼續作戰,戰場生存能力反倒更為提升。

日本新興廠商還原舊日本海軍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號」,並製成VR遊戲。(翻攝官網)
日本廠商還原舊日本海軍的戰艦「大和號」,並製成VR遊戲。(翻攝官網)

重演二戰末期「大砲巨艦主義」崩潰歷史?

如果艾斯培的規劃能夠堅持下去,中美兩強的海軍未來確實會呈現不同面貌,這不禁讓人想到二戰末期的日軍,雖然建造出集結當時日本最高技術、擁有史上最大排水量、最大主砲(46厘米)的主力戰艦,但在潛艦與艦載機的快速進展之下,大砲巨艦主義早已日暮西山。大和級戰艦的二號艦「武藏號」在菲律賓雷伊泰灣海戰戰沉,一號艦「大和號」則在九州與沖繩之間的坊之岬海戰沉沒,三號艦被緊急改裝為航空母艦「信濃號」,遭到美軍潛艦「射水魚號」在日本近海以魚雷擊沉,「大和級戰艦」也成為大砲巨艦時代最壯烈的落幕身影,同時宣告航母立體作戰時代的到來。

那麼「航母打擊群」與「無人機艦戰鬥群」的對決,會重演二戰末期「大砲巨艦主義」崩潰的一面倒場景嗎?由於中美兩軍都還在摸索未來的建軍之道,現在就紙上談兵確實為之過早,何況中國也在試圖發展無人軍艦。不過傳統基金會的研究員布倫特・薩德勒(Brent Sadler)指出,無人駕駛確實是美軍轉型的一環,也可能產生戲劇性的戰略效果,但他也提醒無人駕駛方案並非萬能,未來的美國海軍仍須相當程度倚重有人艦隊。《經濟學人》則認為,無人艦隊即便有成熟的人工智慧,仍須高度仰賴通訊與傳感系統彼此聯絡與判斷戰場局勢,一但這些裝置受到干擾,無人艦隊的戰力就令人擔憂。海軍退役少將馬克・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也提醒,美國海軍早就開始研發無人艦載機,但目前僅有不到2%的艦載機是無人駕駛,美軍規劃中的新一代主力艦載機F/A-XX仍由一名飛行員駕駛,這提醒了美軍距離打造出「無人機艦戰鬥群」還有多遠。

最後的最後,美國的各種黑科技當然讓這些軍武的未來性值得期待,問題是國會在看到海軍證明無人駕駛平台的實用性與戰力之前,恐怕不會撥交充裕經費,因此國防部恐怕只能從各種海軍預算計畫裡挪用湊錢。英國皇家海軍元帥費雪(Jackie Fisher)當年以推動英國海軍轉型著名,他曾致信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強調「現在的奢侈品將是未來的必需品」,但即便美國只是擁有一支355艘艦艇的海軍,每年就將增加數以百億美元計的經費。如果加上各種無人與自動技術的研發,甚至將艦艇規模增加到534艘,如何湊足建置與營運這個夢幻艦隊的龐大資金,將是艾斯培「美軍轉型夢」的最大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