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拿情緒勒索討拍了!心理學博士戳破人性最大弱點,揭情緒勒索真正意涵

2020-09-28 10:46

? 人氣

作者: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唐娜‧費瑟(Donna Frazier)

譯者:杜玉蓉

出版社:究竟

(圖/取自方格子)
(圖/取自方格子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有一天滑到一篇商周文,文章開頭一位母親叫猛看漫畫的女兒趕快寫功課:「你再這樣媽媽要生氣囉!」女兒竟頂嘴道:「妳知道妳現在在情緒勒索我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情緒勒索」一詞很多時候被濫用了,淪為數落、指責他人的令箭;或是把這四個字用得很爽,幫對方貼上「不可理喻」的標籤,作為拒絕溝通的擋箭牌。

為此,找了原著《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來看,探求書中真意。

何謂情緒勒索?

擁有超過40年執業經驗的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心理學博士的蘇珊‧佛沃,在1997年首先提出「情緒勒索」的概念,去描述一種親密關係中彼此較勁的力量拉鋸,歷經六個階段:

要求 → 抵抗 → 壓力 → 威脅 → 順從 → 舊事重演

用白話一點的方式講,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會不太好過,而你也屈服了。

接下來,釐清幾個容易令人誤會的觀念。

◾ 一個巴掌拍不響

情緒勒索是一樁「交易」,而非「單方的行為」,如果沒有另一方的「默許(見前述的六個階段)」,情緒勒索根本無法存在。

「你情我願」是情緒勒索的重要元素。

拿情緒勒索一詞,單方面地控訴他人的不是,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也有違作者原意。

◾ 沈默的施暴者

勒索區分為四種型態:施暴者、自虐者、悲歌者和欲擒故縱者,施暴者可再細分為積極施暴者和消極施暴者;大致上,顧名思義都很好理解,唯獨「消極施暴者」(p74)想要個別拉出來討論一下。

因為「勒索」給人的既定形象,我們常把主動表達強烈言語及行為反應的一方視為勒索者;但有另一種低頭生悶氣的人,顯現「沈默施暴者」的特質,擺出一副冷冰冰、一語不發的態度,一般人是很難忍受的。面對這樣的酷刑,幾乎每個人都會棄械投降。

他們的目標是迫使你甘拜下風,會有以下行為:

● 不理會你的抗議
● 堅持他們在性格及動機上絕對優於你
● 對於你們之間真正的問題採取逃避態度

通常我們越要求悶不吭聲的人說些話時,他們會越抗拒,因為他們害怕面對我們,以及自己的憤怒。

最令人無法招架的情緒勒索就是沈默的施暴,因為他們從不說出自己的感覺。

◾ 界線設定 ≠ 情緒勒索

書中舉了丹妮絲和艾美的故事(p54),兩個人均為接案的自由工作者,彼此常互相加油打氣。後來丹妮絲在工作上有了嶄新的突破(出版攝影作品集),起初艾美看起來也很高興,但不久後,她表示有點嫉妒,對照自己的停滯不前,要求暫時不要談這個話題。丹妮絲雖然覺得有點壓抑,但他很喜歡艾美,所以試著按照他的規矩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