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是時候該好好討論新冠疫苗了

2020-09-26 06:30

? 人氣

新冠肺炎仍持續延燒,而其疫苗在社會上卻還未能引起廣泛討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新冠肺炎仍持續延燒,而其疫苗在社會上卻還未能引起廣泛討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新冠疫情過了九個月還在燒,世界各地都在擔心第二波疫情,而要中長期的控制疫情得靠有效疫苗的研發、量產與施打,明明疫苗很重要,但是為什麼相關議題在台灣的討論不是很多?看看台灣這段日子受到矚目與討論的議題是口罩跟萊豬,這更讓人不解為什麼疫苗討論有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是時候該討論新冠疫苗議題?

  1. 台灣原本就有生產口罩與高品質豬隻的經驗與競爭力,但台灣在新冠疫苗上的研發與競爭力上相對弱,進展也慢很多。當世界上有幾個疫苗研發專案已進階到第三試驗階段,台灣還在第一階段,加上台灣確診率低,要確實執行所有的試驗階段是個挑戰。

  2. 根據媒體(元氣網,九月12日)報導,衛福部認為台灣疫情相對穩定,所以比較有本錢有時間可以等疫苗。這說法不能說錯,但也不完全對。疫情穩定所以可等的前提是,台灣可以繼續有效以現行方法(不依賴疫苗)控制疫情。但當其他國家在之後獲得疫苗得以控制疫情時,台灣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將很難繼續維持邊境嚴格控管與入出境限制。外國可以對等原則要求台灣開放邊境,而台灣本身也可能因為經濟發展壓力與為有效抓住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機遇不能再大幅限制入境,到時要是被迫在疫苗極缺的情況下開放,那台灣所謂相對穩定的疫情其實是個弱點而非優勢,因為曾經染病而可能有抗體的人很少,所以相對上對疫苗就更加依賴已期達到群體免疫。

  3. 根據媒體(中央通訊社,九月13日)報導,台灣將與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確保台灣能公平公正分配到一定疫苗採購。但與COVAX簽了約不代表就能買到需要的疫苗量。因為目前COVAX規定自費參與者最多只能申請採購人口數一半的疫苗量,而人口數一半的疫苗量不足以讓足夠的人能夠獲得免疫。加上即使台灣在簽約時表明希望自費採購大量疫苗,但依據COVAX相關網頁的資訊(截至九月23日的官網資訊),只有當所有自費參與國都能拿到他人口數的20%的疫苗數量後(除非他要買的量少於20%人口數),有剩下疫苗才會再繼續分給自費要買超過20%人口數以上的疫苗數的參與者。再加上,藥廠們不會只透過COVAX出售疫苗,很多國家已與各供應商與藥廠簽約,在產能有限但需求大的情況下,到底COVAX能否獲得它預訂的20億疫苗量還是個大問號?而且COVAX本身成立的目的在為求所有人有公平機會取得疫苗(尤其強調經濟發展落後國家要能取得一定數量的疫苗),所以根據科學研究(Nature Research)在八月24日的報導,COVAX預訂的20億疫苗中有10億會分給中低收入的國家(免費或少部分負擔費用),只有另一半疫苗會分給其他自費的參與者。所以台灣若只依賴COVAX以期取得疫苗,那風險很大。

  4. 根據德國健康部長在九月中的有關新冠疫苗記者會提供的資訊,因為現在疫苗研發還在進行中,不知道哪個疫苗會先通過試驗且量產,加上有可能每個打疫苗的人要打兩劑,所以德國至今透過歐盟共同採購已與幾大可能疫苗供應者(目前在做疫苗研發)預訂了約九千四百萬劑的疫苗,這已超過德國的八千三百萬的人口數(德國群體免疫目標為人口數的55%-65%)。也就是說若是考量到疫苗施打有其免疫作用有效期與是否真能產生抗體的問題,那所需的疫苗量會更高(高於群體免疫比例的目標)。在供給有限的情況下,這疫苗短缺的問題就更嚴峻了。

也就是說,單單考量以上四點,台灣在自主新冠疫苗研發相對進展慢且強調COVAX以獲得疫苗的背景下,很有可能無法儘快取得所需疫苗數。

那迫切該討論的問題可能有哪些?

  1. 如何在確保疫苗安全性的前提下,加快自主研發進程?

  2. 除了研發,如何能在相關原料等因疫苗需求大導致短缺問題嚴重的情況下,能確保研發出來的疫苗真的可以(自主)量產?

  3. 如何確保能從COVAX至少獲得一定的疫苗量,比方說在分配疫苗機制上,會不會因為台灣沒有世衛會員資格而屈於劣勢?

  4. 如何從其他管道獲得疫苗?

    COVAX取得疫苗,像上述,德國已預訂九千四百萬劑,而他的人口只有約八千三百萬。依自然研究(Nature Research)在八月24日的報導英國至八月中已訂約三億四千萬劑新冠疫苗,平均每個公民可獲得五劑;美國則已預訂八億劑,另加十億的疫苗購買權,而美國人口數約三億三千萬。
    COVAX取得疫苗,是否有直接跟藥廠談?還是可以跟他國談以期能獲得它們已預訂的部分疫苗?

  5. 如果台灣真有疫苗短缺問題,那怎麼在境內分配?誰該先獲得?有沒有相關分配研究做為政策支撐,以期達到公眾效益最大化?如何確保相關政策訂立與執行的透明度?

  6. 如果台灣真有疫苗短缺問題,那在面對境內境外解封壓力時,到底該不該解封?若因經濟等因素要解封,那該怎麼解封?

  7. 若真得在疫苗短缺時解封,配套措施怎麼做?口罩量夠嗎?入境等篩檢是否有加強的必要?要加強的話,篩劑夠嗎?隔離追蹤如何更確實有效等等?相關人力夠嗎?

跟台灣之前討論熱烈的口罩相關政策與萊豬開放議題相比,新冠疫苗議題真的討論相對少很多。但如上所述,疫苗議題很重要,且台灣相關研發上處於追趕的狀態,而在取得國外疫苗上也相對被動,所以我想台灣真的該好好討論一下相關議題了。

*作者為經濟研究員,長年在德國某經研院從事研究工作。即使離鄉多年還是很關心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喜歡發文分享對台德社會經濟發展的觀察、看法與建議。更多文章請看「筆記女王的台德社會觀察分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