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全球貿易復甦快於預期,中國將成今年唯一增長經濟體

2020-09-25 09:00

? 人氣

全球貨運量數據顯示,一些國家的航運活動已恢復正常。

全球貨運量數據顯示,一些國家的航運活動已恢復正常。

今年全球貿易的反彈速度比2008年金融危機後快得多,這提振了全球經濟部分領域,也打破了有關新冠疫情可能導致全球化永久性倒退的預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稍早,當新冠疫情爆發時,國際商品貿易遭遇了從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的最大同比降幅。經濟學家針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髮出了警告,並且有些公司表示將重新評估容易受到意外衝擊的海外供應鏈。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當前全球貿易仍低於新冠疫情前的水準,不過已經強勁反彈,根據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計算的數據,到6月份時,今年全球貿易的歷史性損失已經恢復了一半左右。

研究機構IHS Markit追蹤的38個經濟體中,8月份有14個經濟體的新出口訂單實現增長,而6月份只有四個。其他經濟體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可能很快就會開始增長。

儘管家庭在去餐廳用餐和去電影院觀影等在地服務的支出減少,但卻在花錢購買進口商品,政府發放現金發揮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中國8月份出口同比增長了9.5%。中國的工廠屬於首批從抗疫停擺措施中復工的工廠之列。據總部在巴黎的數據公司QuantCube Technology,自7月份以來,中國寧波舟山港的貿易量已經超過2019年水準,而且頻率越來越高。寧波舟山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韓國9月份前10天的出口僅比上年同期低0.2%。

全球貨運量數據顯示,美國、亞洲和歐洲其他部分港口的航運活動也已恢復正常。隨著貨物需求的回升,有些關鍵航線的運費已經遠高於新冠疫情之前的水準,本月上海至加州的標準集裝箱現貨運費創下歷史新高。

復甦並非隨處可見,全球貿易仍面臨著強大的阻力,包括今年秋季可能出現的冠狀病毒復發。

不過,包括中國、韓國和德國在內等貿易形勢改善的國家,經濟復甦情況要好於更嚴重依賴服務業的國家,不過也有其他因素發揮作用,例如前一類國家在遏制新冠疫情方面也相對成功。

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巴克萊(Barclays)預計今年韓國和德國經濟將分別萎縮1.5%和5.3%,經濟萎縮幅度遠低於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更依賴服務業的國家,預計這兩個國家的經濟今年將分別萎縮9.3%和10.7%。

市場預估,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介於2%到3%之間。(美聯社)
市場預估,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介於2%到3%之間。(美聯社)

這代表,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貿易在全球經濟復甦中所發揮的作用可能會比預期更大。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haun Roache)稱:「事實證明,貿易是經濟當中更具韌性的一個領域。」他說:「你就算無法去度假,也可以給自己買一台新筆記型電腦。」

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薩默維爾的3D列印機生產商Formlabs Inc.表示,最近幾周,該公司的產品銷售狀況強勁反彈,特別是不太貴的產品。該公司主要在中國生產產品,然後將產品發往世界各地。

Formlabs的生產負責人曼迪(Christophe Mandy)稱:「我們基本上回到了新冠危機前的水準。」他說,他正看到來自牙科診所等小企業的新訂單;這些小企業已利用經營活動暫停這段時間來重新考慮自身戰略,並推進自身流程的數位化。

有些其他出口商表示正再度招人,甚至考慮進行新的投資。

總部位於韓國清州的電池材料生產企業Ecopro BM Co.,其投資者關係經理Kim Kwang-myoung稱,隨著需求持續上升,該公司今年有可能擴大產能,而且已經增加了一些人手。他說,該公司的材料銷售已受益於電動汽車需求的日益增長,特別是歐洲需求的增長。該公司生產的材料中, 有些是用在特斯拉(Tesla Inc.)旗下汽車所配電池的生產。

生產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韓國製造商Synus Tech Co.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實現工作自動化,該公司今年增加了36名員工,與2019年的數量差不多。該公司規劃和管理部門助理經理Yoo Jae-Hyeong說,新冠疫情幾乎沒有削弱利潤。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費爾伯邁爾(Gabriel Felbermayr)表示,在最近對全球貿易的分析中,該研究所研究了2008至2009年衰退期間的數據,發現當時貿易額花了13個月才恢復到今年僅兩個月就達到的水準。

他說,其中一個原因是,今年的貿易緊縮主要是由實際貿易壁壘造成的,而不是需求的長期崩潰。這代表,當政府重新開放邊境並放鬆對社會活動的限制時,進出口可能會迅速恢復。

他說,2008至2009年的全球衰退是金融危機導致融資枯竭的結果,而今年各國政府迅速採取行動,為銀行提供支持,並為貿易融資提供擔保。

未來的挑戰很巨大。由於新增感染人數再次上升,更嚴格的限制措施重新實施,有些國家的企業信心最近有所下滑。在7月底出現新一波疫情後,越南的貿易復甦勢頭放緩。

隨著刺激計劃的逐步退出,歐洲和其他地區的經濟復甦也可能很快趨於平穩。

中國電視機組裝商廣東九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Guangdong Jiushe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的銷售經理Eva Chan說,該公司現在每月出口三到四個貨櫃,而疫情爆發前是四到六個。

江蘇海安的一座紡織廠。(AP)
江蘇海安的一座紡織廠。(AP)

Chan表示,看得出來外國的經濟形勢不是很好。她還稱,許多客戶下訂單後都催促儘快發貨,因為他們擔心經濟再次下滑,希望在買家改變主意前把所有的貨都賣出去。

Chan說,不管怎樣,該公司還是挺過了疫情。她稱,只要其他國家遏制住疫情,她就對復甦會繼續下去抱有希望。

另一個風險是,像美國這樣的主要進口國可能會對貿易復甦做出負面反應,並在看到中國等國家反彈時採取更具保護主義的措施。

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提供的數據,在疫情爆發後,中國在全球商品貿易中的份額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13.6%躍升至今年第二季度的17.2%。美國最近錄得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貿易逆差,因為新冠疫情抑制了服務出口,而商品進口則有所回升。

與此同時,許多公司仍在重新考慮他們的供應鏈,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改變貿易模式。

總部位於德國西北部、擁有約8000名員工的水泵製造商威樂集團(WILO SE)表示,今年將在中國設立第二個總部,隨後在美國設立第三個總部,這樣該公司可以擁有基本上自主運作的地區中心。如此行事旨在讓威樂免受未來的貿易中斷和保護主義的影響。

威樂首席執行長赫米斯(Oliver Hermes)表示:「新冠疫情沉痛顯示出價值鏈相互關聯的當前世界經濟秩序的弱點。」他說,威樂計劃自己生產更多的產品,這是他所稱的「全球化2.0」的一部分。

即使未來貿易格局發生變化,最近幾個月展現出的韌性也表明,有關全球化即將終結的部分最可怕預測可能為時過早。據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受曠日持久的美中貿易戰影響,去年全球貿易與全球GDP之比下滑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

在德國等地,許多企業別無選擇,只能加大出口力道,出口與德國經濟產值之比為47%左右,這個比例是美國的四倍。產業組織德國機械工程工業協會(Germa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有些德國製造企業正在擴大海外投資。

該組織負責對外貿易的董事總經理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表示,對許多德國出口商而言,歐洲市場太小,僅靠在歐洲銷售產品難以生存。他說:「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國際市場。」

文/Eun-Young Jeong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