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美國對台灣是真心還是假意?

2020-09-23 07:0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見圖)改採以台制華政策,筆者認為這不足以證明美國出兵護台的承諾。(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見圖)改採以台制華政策,筆者認為這不足以證明美國出兵護台的承諾。(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與台灣的官方關係持續加溫。主管經濟增長、能源及環境事務的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上週訪台,名為參加前總統李登輝追思儀式,實為與台灣領導人商討供應鏈出離大陸而與美國結合之事。對於日益升高的美台關係,國務院作了清楚定位,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在傳統基金會的視訊會議上宣示,「美台關係並非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邊關係的一部分」,表明美方政策由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對台六項保證所共同組成。美台關係趨密的同時,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壓力穩定增加,密集派飛機越過台海中線,增加軍艦巡航存在,並持續施加外交壓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官方對於美國政府加強抗衡中國在國際場域孤立台灣的作為深為欣喜,樂見在兩岸關係緊繃的背景下,美方強力促進美台關係日益堅實。開放美國豬牛進口,預期可以啟動美台新的經濟對話機制,進而促成台美簽訂雙邊貿易協定。軍事方面的進展更加快速,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計劃對台史無前例一併出售七種高性能武器,包括水雷、巡弋飛彈與無人機。中共對於美台官方關係飛躍發展十分不悅,從言詞到行動強烈抗議。美國衛生部長艾薩八月間與蔡英文總統會面前解放軍戰機殲10、殲11短暫飛越台灣海峽中線;上週針對次卿訪台,共軍宣布在台海展開演習。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對此發出一箭雙鵰論述,指稱解放軍的行動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也是「針對當前台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

台海是否真的兵凶戰危?解放軍一旦開戰,美國是否即刻全力馳援台灣?美國最近公布一九八二年雷根總統對台灣的六點保障,咸認是表明美國護台已從戰略模糊轉變為戰略清晰。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介入的法律依據是台灣關係法第二條:「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然而,造成共軍犯台的可能原因,正是美國藉台灣遏制中國或協助分裂台灣,中共為此而立下對台動武的法律根據。「反分裂法」第八條列出幾個「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即武力犯臺的條件,其中之一是「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所以,中共對台動武的理由很寬鬆,不必宣布法理台獨,只要認定與外國勢力炮製分裂事變就構成動武條件。

美國一再加大力度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軍事與政治關係,使得中共更易找到台灣「被分裂」的口實,屆時美國是否出兵救援,在事發前是中共決定行止的重要判斷依據,事發後則是台灣安危的重要關鍵。從美國派衛生部長與國務院次卿訪台、偵察機在台海異常活躍、美軍艦常態化通過台海以及提升對台六項保證的一系列行動來看,美國在台灣安全問題上確實展現更大決心,並作了更多準備,因而堅定了台灣的安全信心。越是信心堅定,越是頑強反抗中共,從而越易造成中共認定台灣出現分裂事變的狀態。

外界解讀,美國政府不僅在兩岸定位上,堅持自訂的「一個中國」政策,有別於中方的「一個中國原則」,賦予六項保證與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同等地位,傾向將對台關係從中美關係剝離開來。同時,在軍事安全上強化軍事介入台海危機的準備,深化與台灣的軍事交流合作。另外在區域整合上,阻卻兩岸融合發展,拉攏台灣加入美方主導的印太戰略以及去中國化的產業鏈。這些舉措足可顯示美國護台決心與力度都在強化。

MH-60R反潛直升機也被包在川普「大放送」軍售案之中。(美聯社)
美國對台最新一次的軍售案包含MH-60R反潛直升機。(資料照,美聯社)

川普政府的對台政策確實正在發生質變,其動因是期望發台灣在遏制和打壓中國上發揮更大作用,但距離「台海再平衡」的地步尚有一段距離。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即指出,「美國政府相信,讓台站在自己一邊,是用來遏制中國的一筆資產」。基於這種思維,「台灣牌」正被用作打擊中國及遏制其影響力的武器。但是,對於台灣問題的敏感性和爆炸性,美方不是理解不足,就是防範不足,因而對於此舉可能將台灣推入更深險境,缺乏深思熟慮的警戒與周全的應對策略。

美國當局在台海政策上打的牌可說是「以台制華」政策,不足以視為出兵護台的清晰戰略承諾。蔡英文政府雖然在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等措施上不遺餘力,無非是以投名狀的形式對美輸誠,以便換取美國在挺台護台上的「戰略清晰」。但是,美國始終在台灣安全承諾問題上保持「戰略模糊」。川普本人回答「解放軍攻擊台灣」的問題時,籠統說道:「我認為中國明白我會怎麼做。」其他美國官員包括最反華的蓬佩奧也從未這一點上鬆過口。只有美國通過「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在中共武力犯台時動用軍力因應,才能展現美國的護台決心,並加大北京武統台灣的難度。

台灣的危機在於採取一面倒策略,而被綁在美國戰車上,成為代理人戰爭的前鋒,這可從美方售台武器由防禦性轉為攻擊性,包括無人機與岸防巡航飛彈等,看出美方戰略企圖的端倪。何況在軍售方面,此次美方打開大門,一口氣將售台七大項重要武器,包括水雷、巡弋飛彈和無人機等,不但質與量都大幅增加,且從以往防禦性質轉為攻擊性質,確實強化台灣的國防能力,實際上難免因而加深兩岸危局。其所產生的效果,究竟是嚇阻共軍犯台還是刺激武統,恐是見仁見智,有待未來事態發展檢驗。

無論如何,提高售台武器質量確有實質性價值,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和我國駐紐約代表處處長共進午餐,討論協助台灣在聯合國內有更多參與的方法,就不容易實現,充其量只有象徵性。因為中國大陸握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且在聯合國大會中結邦甚多,美國即使力挺台灣,也難以克盡其功,如同美國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徒然是擺姿態。如果因而使北京對美台不斷深化關係凝聚了巨大的負能量,為此展開針對性軍事演習行動,台灣就應戒慎恐懼,嚴防掀起兩岸更大波濤,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美國挺台主要是基於戰略對抗的需求,只要能踩到北京的痛點就去做,但是否增加台灣承受武統的危機,就不是美國的盤算重點了。如果屆時美國真為台灣火中取栗,台灣或許可以獲得最後保障,但雙方攤牌的戰場勢必在台灣,縱使美國馳援,縱使戰到最後一兵一卒,迫使蘇貞昌拿起掃把應戰,台灣也生靈塗炭,哪裡值得?兩岸若真的不幸攤牌開戰,中共或許不致於採取傳統的殲滅戰,而比較可能採癱瘓戰、消耗戰、點穴戰或斬首行動;果若如此,美國出兵護台的理由將嫌脆弱。台灣又能如何免於禍患?

台灣目前顯已深深捲入中美對抗的漩渦中。解放軍正以不直接引發衝突的切香腸方式,逐步侵門踏戶,壓縮台灣的海空防衛空間。台海情勢目前仍然可控,萬一不幸失控,則美國是否有決心與能力管控,恐怕不宜一廂情願樂觀估量。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