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退出美中貿易協議?美軍在南海對解放軍開戰?VOA預測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十月驚奇」

2020-09-21 14:3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2020年9月8日在北卡羅來納州舉行選舉造勢大會。(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2020年9月8日在北卡羅來納州舉行選舉造勢大會。(美聯社)

隨著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一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於討論之中。作為美國選舉政治中的一個術語,「十月驚奇」指的是在11月初的投票日前夕突發的可能對選舉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鑑於此次競選過程中川普與拜登在中國議題上多有交鋒,這屆大選是否會出現與中國相關的「十月驚奇」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中國相關的「十月驚奇」 不無可能

美國媒體POLITICO近日就此問題徵集了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的意見。主導該調研的Politico中國事務主編戴維・維爾特(David Wertime)對美國之音表示,他認為出現與中國相關的「十月驚奇」的概率並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性。

他說:「我們在這段時間裡還是應該有想像力,因為我們已經看到美中關係出現了許多過去看似不可思議的發展。我們顯然有一個高度政治化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是值得討論的,但或許不太可能真正發生。因為事實上,川普政府正忙於應對其他危機。」

POLITICO和清晨諮詢公司(Morning Consult)在9月11日至14日進行的一項聯合民調顯示,在經濟、醫保、新冠疫情、國家安全、稅收、教育、環境、最高法院、移民、外交政策和中國這幾大選舉議題中,「中國議題」在選民心目中的重要性排在最末位。在近2000名受訪的註冊選民中,只有35%的人認為中國議題對於他們的投票決定「非常重要」,這一比例在民主黨選民中是29%,在共和黨選民中是47%。相比而言,經濟、醫保和新冠疫情是最有決定性的大選議題,認為它們「非常重要」的受訪者比例均達到70%以上。

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川普和拜登的競選團隊都不太可能刻意製造與中國相關的「十月驚奇」來提振自身選情。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雖然中國議題本身對美國選民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但如今中國議題和其他更受關注的議題——比如新冠疫情和經濟——交織在一起,這使得中國議題依然會在大選的最後階段不斷出現。資深共和黨民調專家弗蘭克・倫茨(Frank Luntz)告訴POLITICO,由於川普在「應對中國」這一項的民調表現相對較好,所以即使選民認為中國議題不重要,川普還是會繼續在競選中強調中國議題,以利用這一優勢。

POLITICO中國事務主編戴維・維爾特對美國之音說:「這些原因讓我覺得,如果川普政府和共和黨戰略師認為中國議題是一個有活力的議題,不難相信會有與中國相關的十月驚奇出現。」

維爾特:中國會否成為「十月驚奇」還取決於北京

維爾特還認為,是否會出現與中國相關的「十月驚奇」並不完全取決於華盛頓,還取決於北京是否會在美國大選前採取「擾亂選舉」的行動,儘管他認為北京這麼做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北京方面被看起來在試圖施加影響,那麼可能會給自己造成嚴重的戰略傷害,無論哪位候選人當選,北京都將面臨巨大的後坐力。」

美國情報機構曾警告,中國正試圖通過政治宣傳、虛假信息傳播和網路攻擊來影響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

「十月驚奇」可能之一:川普退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POLITICO在對專家的調研中同時詢問:如果出現了跟中國相關的「十月驚奇」,最有可能是什麼?據戴維・維爾特介紹,他們獲得最多的答案是——「川普宣布退出與中國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究其原因,維爾特分析說:「一方面是因為放棄協議屬於政府單方面的職權範圍。對川普政府來說,至少先宣布退出該協議,即使從技術上來講要等到大選之後才能真正退出,這在官僚系統上沒有很大的複雜性。最後,當然還因為川普政府內部對於這份協議和對華總體路線本身就存在分歧。」

「十月驚奇」可能之二:美國在南海對中國開戰

此外,國際關係學者比姆・布特爾(Bhim Bhurtel)在《亞洲時報》撰文稱,一些專家向他預測今年的「十月驚奇」有可能會是川普政府在南中國海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

不過,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勞拉・布朗(Lara Brown)認為,這種做法並不會有助於川普的競選,因為這與他的競選主張是矛盾的。

「川普總統競選的現實之一就是他聲​​稱他已經將我們帶出了軍事交戰。」布朗教授對美國之音說,「因此,如果他捲入戰爭或者軍事行動,這與他自己的理念——也就是美國需要從世界上的活動中撤出,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國家身上——是矛盾的。」

今年的大選還有可能出現怎樣的「十月驚奇」,外界有各種猜測。

國際事務專家馬克思・布特(Max Boot)在《華盛頓郵報》上預測川普總統可能會發動的「十月驚奇」包括:批准新冠疫苗的使用;從德國、阿富汗或韓國撤軍;與伊朗重簽核協議或者對伊朗發動空襲;向種族抗議聲勢浩大的城市大規模派遣國民警衛隊,甚至宣布戒嚴令;填補可能出現的最高法院大法官空缺。他還預測有可能出現郵政系統癱瘓阻止郵寄選票的送達,或者司法部部長巴爾在選舉前夕公佈對川普「通俄門」的調查人員進行調查的結果,指稱這其中存在前總統歐巴馬和前副總統拜登參與的陰謀。

塔夫斯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丹尼爾・德雷納(Daniel W. Drezner)則認為,今年的「十月驚奇」不太可能出現在外交政策的領域。他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寫道:「人質危機和越南戰爭是1980年和1968年選民們最關心的問題。而在2020年,大流行病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任何外交政策問題。 」

布朗:2020年選民「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十月驚奇」影響不大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勞拉・布朗認為,即使今年出現「十月驚奇」,其影響力也會低於往屆。因為對於在任總統和他的挑戰者,「選民該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

布朗對美國之音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在現任總統爭取連任的競選中,許多選民『已經』做出了決定。另外關鍵的一點是,許多選民已經提前投了票。因此,即使有某種國際事件發生,或者出現了某種關於川普總統和前副總統拜登的新爆料,對選舉結果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也很低。」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大選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能算結束,變化時時在發生。

美國大選史上幾次著名的「十月驚奇」

在美國總統大選的歷史上,「十月驚奇」屢屢發生,所涉內容從國際事件到國內議題再到候選人的個人隱私不一而足。

比如,1968年的總統選舉正值越南戰爭時期,時任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試圖在最後時刻促成越南和平協議的達成,以期幫助他的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當選。而漢弗萊的競爭對手、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尼克森據信通過私下渠道鼓勵南越總統阮文紹不要參加和平談判。美國總統大選三天前,南越宣布退出和平談判。隨後,尼克森戰勝了漢弗萊,入主白宮。

到了1972年的總統選舉,越南戰爭依舊未能結束。正在爭取連任的尼克森對陣主打反戰議題的民主黨提名人喬治・麥戈文。10月26日,尼克森的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季辛吉突然對外宣布越南「和平在即」,這令許多早已對越戰生厭的選民大感振奮。最終,尼克森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了大選的勝利,而越南戰爭事實上在2年多後才正式結束。

在1980年的總統大選中,伊朗劫持52名美國人質的事件成為了競選熱點。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羅納德・雷根不斷指責正在爭取連任的民主黨總統卡特遲遲無法說服德黑蘭釋放人質,並將此事作為卡特在國際事務上無能和軟弱的證據。隨著大選的臨近,卡特政府與伊朗的談判卻陷入了停滯。伊朗總理穆罕默德・阿里・拉賈伊更是出人意料地在10月21日宣布,在美國總統選舉前不會釋放人質。雷根最終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了選舉。伊朗在他就職當天釋放了人質,以換取被美國凍結的約30億美元伊朗資產。

除此之外,在2000年的大選5天前,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小布希在1976年因酒駕被捕一事突然曝光;在2004年大選前的10月底,賓拉登突然發布提及911事件的視頻;臨近2008年大選時,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美國爆發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在2016年大選前一個月,先是川普以不雅措辭談論女性的錄音曝光,再是維基解密公佈了一系列傷害希拉蕊形象的郵件和文件,再到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柯密致信國會,重啟對希拉蕊「郵件門」的調查……這些事件也都被稱為「十月驚奇」,為人所津津樂道。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些「十月驚奇」究竟是偶然事件還是有人在背後精心策劃,這是一件很難被證明的事情。更難被證明的,是這些「十月驚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選舉結果,畢竟選舉是眾多事件效應疊加的產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