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之母」竟險遭槍決!後半生遭列「黑名單」積勞逝 開創時代護理師漂泊一生

2020-09-21 09:10

? 人氣

「她貢獻很大,受到關注卻不成比例地小...」她是開創台灣現代學術的「護理之母」,卻曾於二二八事件險遭槍斃、後半生漂泊海外,而台灣人,目前仍對她所知有限...(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她貢獻很大,受到關注卻不成比例地小...」她是開創台灣現代學術的「護理之母」,卻曾於二二八事件險遭槍斃、後半生漂泊海外,而台灣人,目前仍對她所知有限...(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台灣是我的故鄉,我要用生命爭取我返鄉的權利。」

在台灣疾病橫行、公共衛生不佳的年代,一名出身彰化的女性陳翠玉踏上護理師之路,不僅將美式護理專業引入台灣,更步步創設台大護理系、也多次取得獎學金赴世界衛生組織(WHO)進修──然而這樣一位堪稱「台灣護理之母」的女性,卻也曾因能力強受到男性醫師抵制、1947年二二八事件因觸怒長官險遭槍決,於WHO退休後又因支持民主運動成「黑名單」、多年無法返台,一生漂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日下午,作家王善卿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陳翠玉與她的時代」專題演講談陳翠玉與那時代諸多優秀女性的故事。儘管當時女性少有機會受高等教育,醫科與護理畢業後地位更是天差地遠,依然有諸多女性願意投身護理職涯,為搶救人命奉獻一生。

「她貢獻很大,受到關注卻不成比例地小」赴日修習美式醫學 陳翠玉拒絕海外工作回台、步步創設台大護理系

談起陳翠玉之名,作家王善卿嘆,這名字其實在過去一直很少受到關注,「到了21世紀這名字才突然有名起來,以她做過的事,貢獻很大,受到關注卻不成比例地小……」然而回顧陳翠玉一生,其貢獻著實驚人,為現代護理教育開創無數個「台灣第一」。

陳翠玉於1917年出生在彰化和美,之後因為前往廈門拜訪親戚、看到當時民眾生病受苦的模樣,決心踏上護理之路。1941年陳翠玉赴日留學,1943年畢業雖曾被邀請留在日本工作,她仍決心回到故鄉台灣,創設「公衛護士養成所」並訓練戰地護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陳翠玉又於1946年擔任台北醫院護理部主任、籌劃台北高等級醫事職業學校、協助UNRRA進行台灣護理調查與改革,1947年取得WHO獎學金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就讀護理學士學位、1948擔任台北保健館護理部主任、1949年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並籌劃創設護士學校、1954年又取得WHO獎學金至美國波士頓大學進修護理行政取得碩士學位返國,1956年正式催生台大護理系、成為第一任系主任。

陳翠玉晚年身影,於1986年10月26日國際移民遊行。左起林詠梅(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之女)、陳翠玉、黃靜枝、方菊雄、蕭信雄(毛清芬提供)
陳翠玉晚年身影,攝於1986年10月26日國際移民遊行。左起林詠梅(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之女)、陳翠玉、黃靜枝、方菊雄、蕭信雄(毛清芬提供)

王善卿說,一個女性走上護理專業在現代看來或許不稀奇,但在那時代其實是非常罕見的。當時女性沒有太多教育機會,若要讀醫科也就一個選擇、東京女醫──這樣的女性包括扛下公公所開「長春醫院」的二二八受難家屬林碧雲,赴日留學的何崔淑芬則成為台南市第一屆女議員、女兒何康美也從醫。

那讀護理的女性呢?王善卿說,當時這些有辦法唸書的女性皆屬社會菁英,要讀醫專、護校都沒問題,但這兩個職業在畢業後地位天差地遠、甚至也會被質疑「妳們這些大小姐為什麼要服侍人」,為何還要讀護理,背後就多少有教會信仰因素,例如台灣第一「護理將軍」周美玉就是虔誠的基督徒。

走在時代尖端力推美式「醫護平行」改革 竟觸怒台大男性醫師:妳憑什麼跟我「平等」?

過去曾有人封陳翠玉為「台灣南丁格爾」,王善卿不是很認同這樣的論點。南丁格爾是因為「聖召」才立志擔任護理師的、即便家裡反對也要排除萬難,類似的案例還有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創設者、曾赴沙烏地阿拉伯服務的台灣女性鍾信心,身為牧師的女兒、要讀護理也是因為「聖召」──但陳翠玉不是。王善卿認為,陳翠玉比較像美國護理師Sara Josephine Baker,她們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才當護理師、不是受到什麼神明感召,陳翠玉與Baker的命運也有些相似,都曾因為「能力太強」遭男性醫師抗議。

陳翠玉求學時所讀的「聖路加女子護理學校」,台灣僅兩人就讀、另一位就是鍾信心,學校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走美式路線的護理專業,當時基金會專門從美國派醫師來教學、作為一個把美國當時專業醫護系統引介到日本的媒介──然而,陳翠玉所受的專業訓練與日本、台大走的德國、日本系統截然不同,當兩種系統碰撞,衝突必然產生。

雖然台大醫院後來因為美援因素也變成美式系統了,但在先前陳翠玉到台大醫院工作、力推改革那時,就跟受到日式教育的醫師發生嚴重衝突。那時護理師叫「看護婦」,與醫師之間尊卑明顯、完全不用想跟醫師平等,但陳翠玉想推動美式專業的「醫護平行」觀念,王善卿說:「那些醫生就爆炸了──妳憑什麼跟我『平等』?受日本教育的醫生膽敢跟他講『平等』?這不符合當時台灣人的常識。」

王善卿說,今日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創辦人夏德貞也是受美式教育,主張的甚至不只是「醫護平行」,是護理師要當醫師的專門指導員、公共衛生專業地位高於醫學,但當思想系統有如此巨大差別,可以預測到的就是悲劇發生。

二二八曾遭列槍決名單、逃過一劫又在1956年遭誣告 「因為她得罪教官、不符合中國習慣」

陳翠玉的性格與思想,終致二二八事件的悲劇,遭列秋後算帳的槍決名單裡。「二二八被定罪的事很簡單,因為她得罪教官、不符合中國習慣,她跟兵官不好、處理上有很多處事原則上的衝突。」王善卿說。

陳翠玉與官府處不好的遠因,或許是從小受到的西式教育。其父為廈門虔誠基督徒、其母則為台灣本地人,陳母雖然因為傳統觀念沒有讀過什麼書,與陳父結婚後從羅馬字開始進修、步步擁抱新文化,後來雖然陳父早逝,陳翠玉在成長過程裡也受到基督教文化洗禮。同樣具有這樣的色的還包括首位中華民國陸軍軍醫少將周美玉,雖然當年時空環境不會覺得該給女性擔任將軍,周美玉會去爭取,這些可能也跟她的宗教信仰背景、所受美式教育有關。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時,護理師鍾信心在屏東帶護理班、不知道發生鎮壓,但碰到有士兵搜人、搜旅館時,鍾信心去指責軍人不該騷擾平民、不該搜查旅館,後來才知事情大條。「她沒出事真算運氣好!」王善卿說,一樣是仗義直言的事情,陳翠玉就沒那麼好運了。

雖然陳翠玉1947年遭列槍決名單時因為受到庇護倖免於難、轉往加拿大讀書又回到台大醫院護理部擔任主任、籌設台大護校,但到了1951年台大護校新任教官劉淑章上任,因為劉淑章主張要將軍政引入校園,陳翠玉再次與長官發生衝突。對此,王善卿點評:「她們的行為已經不只是省籍衝突、語言衝突,她們價值觀裡是明確地覺得『你不能這樣』、教官不能進校園,這已經是『兩個世界』的問題了。」

王善卿說,陳翠玉其實職務為技政、算是台灣省政府裡的人、意即公務員,一個公務員竟敢得罪長官,以中國官場邏輯來說就是不會有好下場、這是不用懷疑的事情,最終也導致陳翠玉在1956年遭誣告貪污,心灰意冷離開台灣、前往WHO工作。

「陳翠玉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我們的長輩」被迫移居海外仍不忘台灣 1977年自WHO退休後投身民主運動

在WHO工作期間,陳翠玉奉獻於中南美洲醫療,1977年退休後才開始投身海外台灣民主運動,於1986年與曾任台獨聯盟主席的何康美發起「全球性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omen’s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 WMDIT,簡稱穩得),也因此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黑名單」無法返台。1988年,陳翠玉為了返台參加首次台灣同鄉會處理簽證遭取消問題、多次奔波甚至從新加坡轉飛才終於回到台灣,最終卻因心臟宿疾、年事已高積勞成疾,8月20日於台大醫院病逝。

台獨女性在支援台灣政治犯及人權救援事務上,常是戰鬥的第一線(翻攝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台獨聯盟提供)
台獨女性在支援台灣政治犯及人權救援事務上常是戰鬥的第一線,然而陳翠玉堅守原則、1977年退休後才投身運動(資料照,翻攝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二二八與台獨運動系列特展」,台獨聯盟提供)

談起陳翠玉於民主運動的奉獻,王善卿說,一個再聰明、再有前瞻性、走在時代尖端的女人也會有其局限性,陳翠玉對婦女運動的名言即:「教育一個男人往往只在教育一個人,但教育一個婦女卻可以教育全家庭。」

儘管這話在現代看來已經過時了,女性未必要結婚、結婚也未必要把重心放在「教育家庭」,王善卿說,陳翠玉畢竟出生於1917年、講這些話還是在1986年,在那時已算非常進步的言論,而且重點是:「她這樣講,才會有人要參加。」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違反當時多數女性的處境,當時多數女性都有結婚、要超脫家庭獨立自主可謂「空話」,陳翠玉的發想就是在諸多女性可行的狀況裡找出能做的,再去深耕民主、再談婦權。

曾任美國台獨聯盟財務長的毛清芬回憶,台獨聯盟的機關報《台灣公論報》係在1981年陳文成事件後幾天創刊的,當時在、加拿大、日本、歐洲的台灣人圈子裡都有讀者,有一天他們就接到陳翠玉的信了。信件上署名Stella,當時台獨聯盟成員還心想這人可能是在台灣待很久的傳教士、怎麼對台灣這麼了解,後來接到陳翠玉的電話又更驚訝「她台語怎麼講得這麼優雅」,後來才牽上線。

毛清芬說,陳翠玉對當時的台獨聯盟成員來說就是個「有智慧的長者」,她被誣告貪污不得不離開台灣、茫茫渺渺要一個人打拚,那處境也類似1962年毛清芬自己離開台灣那時,是一出去就不會回來的。 儘管如此,陳翠玉在海外也還是心心念念台灣,當時美國臺獨聯盟創盟主席蔡同榮住在華盛頓,陳翠玉從波多黎各搭飛機到華盛頓、路程1個多小時,蔡同榮曾說:「Stella,妳怎麼提個菜籃就來紐約啦?」可見陳翠玉往返之頻繁、之日常。

「最近一兩年前,有位台大護理教授就跟我說,她很佩服陳翠玉,專業護理這方面我是不懂,但我知道她非常欽佩她……陳翠玉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我們的長輩,身為婦女也是,她很優雅,真的。」毛清芬如此回憶記憶裡的陳翠玉。

命運彷彿台灣400年史縮影 研究者點評:台灣在各種時代進來不同東西、複雜性很高,絕非「才400年有什麼好做的」

回顧陳翠玉與那時代的護理師,王善卿說,陳翠玉雖是受日本教育長大、留學卻是讀美國教會系統,在陳翠玉身上可見各式各樣思想的融合、多元鑲嵌,這其實也跟台灣的命運極為類似:「台灣在各種時代進來不同東西、複雜性很高,台灣史才不是什麼『才400年有什麼好做的』──確實就400年,但每一年都會出現很多奇奇怪怪的新東西。」

本日講座主持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暨圖書館館長郭文華則言,過去台灣護理界最常聽到的就是第一「護理將軍」周美玉,曾受中央研究院做過口述歷史,但近10年對台灣護理介的認識又更深,多了創設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的鍾信心、具有國際性的陳翠玉,皆是值得發掘的新課題

郭文華說,醫療佔人類生活很大一部份,但談到台灣史可能屬於最後一級的項目,等政治、食衣住行都談完了才會談到醫療史──然而,郭文華對陳翠玉最感謝的就是,若不是因為知道她,他自己也不會踏入二二八的研究殿堂。

談起陳翠玉命運的悲劇,郭文華認為有一部份來自各種系統「我認為我懂」、「我學的才是對的」之下的衝突。有些護理師可能學過美式護理,卻沒想過在日本也能讀美式護理,人性上的偏見很多,若把這些偏見投射到開學校、跟人意見不同,就會有很多文化上的誤解。

郭文華說,雖然一樣都是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的美式教育,陳翠玉讀的是日本聖路加女子護理專門學校、其他外省護理師可能來自北平協和醫學院,當時或許有人會覺得「我是協和學的,她在日本學不好」,然而事實是當時美國現代護理也才發展20–30年的時間,何謂「正宗」也尚在摸索。

無法留在台灣的陳翠玉到了WHO、又投身婦女運動,郭文華好奇的是:「如果她可以再活10年,她會選擇在哪部份發揮她的能力?」陳翠玉是個「國際的台灣人」,郭文華的盼望是在台灣史研究下多放入國際脈絡、至少可以整理陳翠玉在WHO與PAHO中南美洲服務的事蹟。

誠如郭文華所言,身為「台灣護理之母」的陳翠玉雖然後半生無法回到台灣、漂泊海外、直到生命最後才回到故土,她依然以一個台灣人的身份在海外努力,不只服務中南美洲的醫療困境、也開展婦女運動──關於陳翠玉,確實,台灣還有太多不認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