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香港對外籍人才的吸引力減弱,《國安法》加劇了這種現象

2020-09-18 09:00

? 人氣

籠罩在「港版國安法」陰影下的香港天際線。2020年7月14日,《紐約時報》宣布將把駐點香港負責網路新聞的團隊轉移至南韓首爾。(AP)

籠罩在「港版國安法」陰影下的香港天際線。2020年7月14日,《紐約時報》宣布將把駐點香港負責網路新聞的團隊轉移至南韓首爾。(AP)

鑑於中國對香港的言論和政治活動施加新的限制,加上過去一年抗議活動導致社會動蕩不安,一切都削弱了在香港這個亞洲金融中心生活和工作的吸引力,讓香港的外籍人士群體不斷減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幾個月來,在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員和家屬加快了離港速度。負責行政招聘的人士說,中國最近在香港實施的新國安法讓他們更難說服西方求職者移居香港工作。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今年1至6月,香港移民部門簽發的專業人士工作簽證減少了60%以上,降至7717個,而2019年同期的簽證數量為19756個,當然其中可能也有新冠疫情方面的原因。

香港有些國際學校也預計即將開始的新學年將遭遇入學率下降,因為比起離開的家庭,搬到香港來的家庭越來越少。

在離開的人當中有部分金融界人士,但也有許多人暫時沒走。由於中國公司在香港大量發行股票和債券,加之今年大量資本流入香港,當地投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生意風生水起。

香港倡導新聞自由的盛譽也讓這座城市成為包括《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內的西方媒體駐亞洲的樞紐,但由於國家安全法和近期簽證的延遲批准,有些新聞機構已將工作人員遷至亞洲其他地區,或是制定了應急方案以便在必要時搬離。

但即便是在香港近期陷入動蕩之前,有些西方銀行和企業也已經將部分全球高層派駐到了新加坡。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一位發言人說,德銀新任亞太地區首席執行長最近從法蘭克福調任至新加坡。過去十年來,德銀的亞太區首席執行官要嘛駐香港,要嘛駐新加坡。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和瑞銀集團(UBS Group AG)目前也有亞洲區高層管理人員駐紮新加坡。

一位不願透露全名的加拿大公民約翰(John)在香港一家投資公司工作。他說,他正打算在9月份之前與妻子和1歲的兒子移居新加坡或北美。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原因之一就是去年香港抗議者與警察之間發生的暴力衝突,其中有些衝突就發生在他們公寓附近。

「汽油彈,催淚瓦斯,暴力,這種環境不適合養育子女,」2016年從紐約移居香港、今年49歲的約翰說。他表示,今年夏天推出的《國家安全法》是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擔心這部法律會阻礙分析師的研究,並增加中國政府對香港本地管理資金的審查。

「這在金融界引起了很多關注……他們(在法律上)使用的那些說法,比如顛覆、分裂國家和恐怖主義,都是些非常寬泛的詞彙,可以指代很多事情,」他說:「如果人們開始擔心自己寫了什麼,說了什麼,對香港來說將是非常不利的。」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日前遭香港警方以涉違反《港版國安法》為由逮補,集團旗下的蘋果日報銷售更加搶手。(美聯社)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日前遭香港警方以涉違反《港版國安法》為由逮捕。(美聯社)

中國對香港自治權的收緊改變了那些不贊成新國安法、也有能力外遷的外籍人士的計劃。有些律師、商業顧問和教師已經離開香港,去其他國家從事類似的工作,他們的理由是需要言論自由,需要為給自己和家人更穩定的環境。

「在香港可以暢所欲言的想法很可能要改變了,而且這種變化會很快到來,」普拉特(Jon Pratt)說,他在香港多家跨國銀行工作了近15年。他說,在和中國大陸客戶交流時,他會小心說話。他預計今後會有更多企業採取類似的謹慎態度。

普拉特現在是企業財務諮詢公司Duff & Phelps LLC駐美國的董事總經理,他表示,由於與中國公司的業務往來增多,他的公司實際上正努力擴大在香港的業務。他說,對於那些可以接受部分言論限制的外籍人士來說,香港仍然是個吸引人的地方。

出生在美國、大約六年前移居香港的律師米利肯(Olivia Milliken)今年年初與丈夫和四個孩子一起去了溫哥華,原本是打算放假探望家人的。當時,她和她的加拿大籍丈夫已經考慮在夏天時搬家,持續幾個月的香港抗議活動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為了阻止新冠疫情蔓延,香港政府從2月份開始關閉了學校。米利肯說,她已經安排孩子在加拿大當地一所學校就讀了,現在也決定不再返回香港了。

「我是一名接受過憲法權力教育的律師,我不認同《國家安全法》中的條款。」她說:「香港的生活將變得很不一樣。」

有70多萬名外國居民在這座750萬人口的城市中居住,其中包括家務工,外籍白領和他們的家屬。

香港移民部門在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之間共收到了39606份根據一般就業政策(General Employment Policy)提交的簽證申請,這類申請要求申請人具備專門技能、知識或經驗。這個數字比截至2019年3月的財政年度的45301份申請有所下降。2020年前六個月,同一類簽證延期申請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

香港民眾7月12日參與民主派初選,這也是「港版國安法」過關後的首次投票。(美聯社)
香港民眾7月12日參與民主派初選,這也是「港版國安法」過關後的首次投票。(美聯社)

香港政府一位發言人告訴《華爾街日報》,今年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經濟下滑,簽證申請減少是情有可原的。疫情導致簽證批復也延遲了好幾個月,而且有些國際銀行已經凍結了招聘。亞洲的銀行也越來越多地選擇在當地僱用人員。

但政治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負責駐港銀行和對沖基金招聘工作的貝伊(Eugenia Bae)說,她的客戶中,包括投行前台的銀行家和投資組合經理在內,有10%至15%的人已經開始詢問,她是否可以幫助他們在本國找工作,或者在巴黎、東京和首爾這類城市找工作。

從事金融招聘工作已經19年的貝伊說:「很明顯,安全法施行後,外籍專業人士正在重新考慮長期居住在香港的可能性。」她說,有些客戶甚至搶在他們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前就離開香港。

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7月份一項調查顯示,在回覆調查的183個會員中,有超過一半因為新國安法而考慮離開這座城市。

香港政府發言人說:「如果是因為激進的示威者在街上的暴力抗議和無政府狀態促使人們在2019年考慮離開,我們表示理解,也並不感到驚訝。」這位發言人說,《國家安全法》將為企業營運提供穩定性和確定性,而不必擔心抗議活動的干擾。

香港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BFAM Partners的創始成員辛格(James Singh)表示,對於正在考慮該把員工派往哪裡的企業來說,香港這個選項變得有點複雜。

辛格說:「我會建議別人來香港工作嗎?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是生活、經商和養家的好地方。」他也在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地生活和工作過,去年剛退休。

「但如果你是一位高級主管,想要知道在哪裡建立新的亞洲總部,那麼你真的要問自己很多棘手的問題。」 他說,要考慮到所有最近的變化,包括安全法的情況,還有其他包括疫情期間國際供應鏈中斷等諸多挑戰。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