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修平觀點》聖殿山爭議的脈絡梳理:第三聖殿運動與巴勒斯坦當前的現實困境

2017-07-25 14:40

? 人氣

以色列的軍警在耶路撒冷對巴勒斯坦抗議者施放催淚彈。(美聯社)
以色列的軍警在耶路撒冷對巴勒斯坦抗議者施放催淚彈。(美聯社)

耶路撒冷與阿克薩清真寺對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方,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宗教意涵。不過若單用信仰分歧解讀當前的以巴衝突,難免流於簡化,忽略了衝突背後的政治經濟脈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耶路撒冷的抗議民眾忙著避開警方的催淚彈煙霧。(美聯社)
耶路撒冷的抗議民眾忙著避開警方的催淚彈煙霧。(美聯社)

耶路撒冷與以巴衝突

簡單來說,當前東耶路撒冷的騷動與以色列對東耶路撒冷的治理有關。1948年以色列透過戰爭佔領西耶路撒冷,1967年再度透過戰爭從約旦手中奪取東耶路撒冷,宣布東西耶路撒冷合併,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久與不可分割的首都。從1967年以來,以色列對生活在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採取種族隔離政策。2014年國際危機小組(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駐耶路撒冷的資深研究員拿單.索爾 (Nathan Thrall)在《倫敦評論》(London Review of Books)發表一篇文章,詳盡分析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的種族隔離政策。索爾認為,現住在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口約佔37%,多數生活貧困。這些巴人與猶太人各自擁有專屬的公車、學校、醫療設施與商業中心。儘管如此,在東耶路撒冷的巴人所分配的資源遠不如猶太人,這是多數巴人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主要因素。

以色列大幅擴張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的屯墾區,巴勒斯坦人強烈抗議(AP)
以色列大幅擴張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的屯墾區,巴勒斯坦人強烈抗議(AP)

除了資源分配極度不平均外,以色列政府對東耶路撒冷採取「猶太化政策」。猶太化政策是以色列立國的基礎,從1948年以來,以色列先是透過戰爭摧毀上百座巴人村落,迫使巴勒斯坦人遠離家園成為難民,並透過行政立法阻止他們回歸。在取得土地之後,以色列進行一系列的猶太化政策,如將地名改成與猶太民族與信仰有關的名稱、鼓勵海外猶太人「回歸」,廣建猶太屯墾區等,這些手段目的是確保猶太人口在當地佔絕對多數。

以色列,巴勒斯坦,隔離牆,屯墾區。(美聯社)
以色列屯墾區的隔離牆。(美聯社)

在東耶路撒冷也不例外,以色列透過行政方式,取消巴人在耶路撒冷的居住權、拒絕巴人申請成為以色列公民、不允許巴人新建新社區及拆除巴人「非法」建築。另一方面,巴人居住的區域遭猶太屯墾區包圍,時常受到猶太屯墾者的騷擾與攻擊。上述的猶太化政策與附帶的歧視,讓生活在東耶路撒冷的巴人難以忍受。在這背景下,出現巴人攻擊猶太屯墾者與以色列軍警的零星事件。以色列政府則部署更多軍警維穩,緊縮巴人的遷徙自由與威脅其人身安全。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法塔主席阿巴斯。(美聯社)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法塔主席阿巴斯。(美聯社)

國際社會為何使不上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巴人因阿克薩清真寺議題走向街頭示威遊行,信仰自由受限僅是其中一個原因,若將視野放大,巴人藉由阿克薩清真寺議題,抗議以色列對東耶路撒冷長期性的歧視性政策。巴人示威活動已經成為國際媒體輿論的焦點,在其他阿拉伯與穆斯林國家皆出現聲援巴人聲援活動。不過依現有局勢,巴人示威活動並沒有辦法改變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的歧視性政策。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法則,每當巴人抵抗以色列佔領政策時,以色列則以更強硬的手段回應巴人的抵抗行為。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PA),卻也無法保護位於東耶路撒冷的子民。長期以來,巴勒斯坦政府在安全議題上聽命於以色列,不樂見巴人以激烈手段抗爭,因此許多巴人將巴勒斯坦政府視為以國魁儡。巴勒斯坦政府實際上也對改變現狀無能為力,僅能在口頭上譴責以色列的惡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