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拜登曾稱「與習近平相處時間遠超其他人」如今對中政策卻與川普差別不大

2020-09-16 11:28

? 人氣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20日正式接受民主黨總統提名。(AP)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20日正式接受民主黨總統提名。(AP)

無論是誰贏得美國總統大選,有一件事是明確無疑的: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發生重大轉變,美國未來料將保持更強硬的對中路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四年,在貿易問題上長期秉持鷹派立場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打破了幾十年來廣泛促進美中兩大國加強連結的政策。川普政府將中國視為一個日益壯大且常常不誠實的競爭對手,並已對2/3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了關稅,還採取行動遏制中國在美國的投資,並施壓盟友禁用中國的技術。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的顧問表示,他們認同川普政府關於中國是個破壞性對手的評估。這代表即使明年1月份美國政府發生更迭,中美之間的摩擦仍將激烈。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持續緊張關係,預示著全球企業將面臨重大轉變,他們在這個日趨分裂的世界格局中要重新思考供應鏈和技術體系。而這種局面也將迫使很多國家在兩個大國之間選邊站隊。

曾在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期擔任美國國務院亞洲事務高級官員、現為拜登競選團隊高級顧問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我認為民主黨內普遍認識到,川普有關中國掠奪性行為的定論大體是準確的。」

拜登的助手們表示,他們將擴大由美國政府支持的行動,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下一代5G無線標準等戰略高科技領域展開競爭。這方面的政策旨在遏制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並降低中美之間的相互依賴。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AP)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AP)

若拜登當選,可能還會保留川普的關稅措施。雖然拜登批評川普的貿易戰是在自我毀滅,但他在競選活動中沒有承諾取消這些關稅,只是說會重新評估。國會的民主黨議員表示,他們將會向拜登施壓,要求他保留一些關稅,以保護美國工人。

不過,這兩位候選人在戰術和資訊方面釋出了不同的信號。對於川普某些支持者類似美蘇對峙這樣的新冷戰言論,拜登的顧問們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他們指出,即使是在貿易戰期間,去年美中兩國之間的商品貿易額也超過5000億美元(約台幣14兆元)。以蘋果公司(Apple Inc.)為例,其iPhone的關鍵零部件仍非常依賴中國生產商。

他們還批評川普對抗中國的方式。坎貝爾稱:「川普在與中國談判和應對中國的策略運用方面簡直是一團糟。」

川普團隊則表示,拜登代表著從一開始就鼓勵中國崛起的長期建制派,包括支持建立一個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許多美國人目前指責這個體系侵蝕了美國工廠的就業機會。2000年時,拜登身為在國際政策方面最具影響力的議員之一,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支持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允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協議。

在9日的川普競選團隊電話會議上,密西根州共和黨眾議員伯格曼(Jack Bergman)談及圍繞中國的爭論不斷升級時稱:「川普一直在無所畏懼地收拾拜登這種職業政客製造的爛攤子。」伯格曼還說,拜登雖然發表了新的言論,但他無法打破思維模式。

對拜登及其外交政策團隊來說,更強硬的對中政策也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轉變。該團隊中的大多數人都曾在歐巴馬政府任職。有些人認為,回過頭來看,歐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太過溫和,對習近平的民族主義和威權主義傾向認識得太晚。

拜登稱,相較於川普而言,他會與盟友進行更緊密地合作,與他們協同展開全球性行動,向北京方面施壓。他表示,如果與其他國家合作,而不是同時與歐洲、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和日本展開貿易戰,川普相關措施的效果將會大得多。

拜登最近說:「我們占世界經濟的25%,但我們戳中了所有盟友的痛處。」他表示:「只有當我們團結世界其他國家時,中國才會作出反應。」

拜登還稱,如果自己認為應對某些全球性挑戰的重要性與對抗中國不相上下,那麼相較於川普而言,他會更重視在這些挑戰上與中國合作。

川普今年曾因疫情試圖孤立中國,也曾因WTO與中國的關係試圖孤立該組織,而拜登可能會採取更加全球性的方式來遏制新冠病毒。川普淡化對氣候變化的擔憂,而拜登則稱之為「一種生存威脅」。如果沒有中國這個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的合作,拜登就難以處理他在氣候方面的議程。

這可能會讓任何對北京方面採取更強硬立場的努力變得複雜化。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研究員萊特(Thomas Wright)問道:「如果有合作的前景,是否應該放鬆競爭?如果中國把這兩者聯繫起來怎麼辦?」

兩位候選人截然不同的外交方式反映了他們相互衝突的執政理念。

拜登在政府工作的40年裡,大部分時間都在與世界領導人合作,幫助塑造美國主導的現代全球秩序。川普晚年步入政壇的動力來自於他對這種秩序的反對。他時常質疑與日本和韓國長期存在的軍事和貿易關係的價值,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是美國的盟友。

40多年來,出自美國兩黨的總統以及跨國公司高層都試圖鼓勵中國與美國和世界融合。他們認為,這將讓美國受益,而且隨著中國遵循全球規則,中國也將更為開放。

歐巴馬上任之初就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密切聯繫,並要求副總統拜登發展與習近平的關係。拜登誇耀自己與習近平相處的時間超過任何其他外國官員與之相處的時間,稱與習近平私人共餐時間總計達25小時,同行24000英里(約38600公里)。

拜登在2011年訪問中國時稱:「中國繼續繁榮符合我們自身的利益。」川普競選團隊經常提起這句話。拜登的支持者則稱,作為總統,川普也曾發表過類似言論。

歐巴馬-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早期看法,是基於假設習近平將繼續前任的市場化政策。官員們說,隨著這位中國領導人鞏固了權力,並取消了許多此類措施,歐巴馬和拜登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與前總統歐巴馬。(AP)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與前總統歐巴馬。(AP)

拜登的助手說,他親眼目睹了習近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越來越專制的傾向。助手們說,2013年一次會議上,拜登告訴習近平,美國將無視北京方面擴大防空識別區的嘗試,並將支持盟國這樣做。當時有些批評人士說,拜登本應公開要求中國撤除防空識別區,但他在那次訪問中沒有這樣做。

在歐巴馬任期接近尾聲時,美國開始打擊網路盜竊,挑戰中國在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 中國稱南海)的領土主張,並加強對中國投資美國技術的審視。拜登帶頭批評了中國的貿易行為,儘管美國政府的行動主要是向日內瓦的WTO提出申訴。

川普加快了美國對中態度的轉變。他抨擊WTO行動過於緩慢和軟弱,併發起了一場貿易戰,對37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他還打壓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字節跳動旗下TikTok等中國科技公司。

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對中國施壓力度加大,川普將此次疫情歸咎於中國。美國以涉嫌從事經濟間諜活動為由要求中方關閉了駐休士頓總領館,加強了在南中國海的軍事演習,並對中國高級官員實施了制裁。

在拜登實際上鎖定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的六個月裡,身為拜登競選對手的川普一直在中國問題上與拜登針鋒相對。川普每一次競選活動都製作了影片廣告,展示拜登與習近平會面的鏡頭。川普的競選廣告中寫道:「拜登支持中國。」拜登方面反駁道:「川普順從中方。」

華盛頓當局達成的新共識不再將中國視為走上採納西方政治和經濟制度的道路,而是將其視為威權主義對手。這種敵意不僅源於貿易問題,還源於北京方面對香港的打壓和對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壓制。

小布希(George W.Bush)執政時期的國務院官員、現任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稱,無論誰當選總統,美國今後五年的對華政策都將比過去五年更加強硬。哈斯稱,中國已發生變化,美國對中國的看法也隨之改變。

在本屆國會會期內,議員們提出了200多項涉及中國的議案,數目是上一屆會期的兩倍。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夏季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73%的美國人稱對中國反感,只有22%的人對中國有好感。而在2011年調查顯示,有51%的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看法,36%受訪者持負面看法。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上個月在2020年阿斯本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稱,中國人民對美國對中國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失望,中國公眾的憤怒正在持續上升。崔天凱稱,領導人需要避免兩國關係被任何誤解誤判所綁架。

拜登針對川普中華政策提出的一個批評是,該政策並沒有觸發川普所期待的那種中國經濟改革,反而還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傷害。美國因此受到的影響包括,農產品出口驟減,而且那些依賴中國進口的美國公司的成本上升,供應受擾。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去年年底一項研究估計,對中貿易戰使美國損失約30萬個工作機會,將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拉低了0.3%。

川普政府官員表示,大部分的出口損失最終將透過中國在今年1月份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所作的採購承諾彌補回來。

中美貿易戰,美中貿易戰。中國2月6日宣布取消對75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課徵關稅。(AP)
美中貿易戰。(AP)

拜登的顧問認為,對中政策中,重建美國經濟與遏制中國經濟同樣重要。歐巴馬政府時期拜登的國家安全助理、現供職於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瑞特納(Ely Ratner)說:「辯論的聚焦點應當是誰將讓美國更具競爭力。」

長期以來,美國決策者一直嘗試誘導中國向美國式資本主義靠近。而如果拜登當選,他的經濟刺激計劃包括中國式的國家干預成分。他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買美國貨」(Buy American)提議,計劃增加對美國公司的聯邦資金撥款。

拜登說,他的對中政策將包括高度重視促進民主和人權。他認為,這將讓美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針對價值觀問題與中國展開競爭,而不僅僅是商業方面,而川普並不看重這套美國傳統的外交政策框架。

這也會為拜登的技術政策提供依據。拜登競選團隊中的高級外交政策顧問布林肯(Antony Blinken)說:「在拜登看來,世界上存在技術民主和技術獨裁之分。」前者將技術視為可帶來更大自由的工具,後者向獨裁者提供更強大的監控和審查工具。

拜登若當選總統,將不得不處理民主黨內部在美國應如何與中國相抗衡這個問題上的分歧。民主黨內存在軍事政策之爭,一方希望大幅削減美國國防預算,另一方希望為美國的亞洲盟友提供更多軍事支持。

另一場爭論關乎貿易。許多民主黨人都反對新的自由貿易協議。其他人則表示,這些協議對於強化聯盟以對抗中國至關重要。歐巴馬在其總統任期快要結束時,促成了共有12個成員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目的也在於此。

當時,拜登是TPP的支持者。川普在2016年競選總統時反對TPP,後來讓美國退出了該協定。現在,拜登的競選團隊表示,重新加入TPP並非當務之急。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