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華為新禁令對全球與台灣科技業的影響

2020-09-16 07:30

? 人氣

美國「華為新禁令」生效波及全球半導體產業。(美聯社)

美國「華為新禁令」生效波及全球半導體產業。(美聯社)

9月15日,美國政府封殺華為、堪稱「絕殺令」的禁令開始生效,代表全世界所有半導體廠商─包含中國廠商,都不能出貨給華為。外界最關注的當然是華為未來的命運,對台灣而言,關切的則是對台灣的正負影響。當然,更重要的是全球長期的科技版圖變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為中美科技戰中最「前線」的廠商,華為在5G電信技術上的表現,成為美國優先打擊─甚至鏟除的對象,美國2年多前就已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中、頒布華為禁令,等於禁止美國半導體業者出貨給華為。不過,這道禁令未封住華為取得晶片,台積電在未違反美國規定的「源自美國技術比例」的情況下,維持對華為出貨,華為雖有危機但未受太大影響,營收與市占甚至反而走高。

今年因新冠疫情因素,中美關係更趨惡劣,讓美方進一步收緊對華為的攻擊,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佈禁令,任何企業將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此禁令有120天的緩衝期,9月15日開始生效。

這個禁令用白話文講,就是全世界所有半導體廠商,都不能出貨給華為。因為這次所謂的「含美國技術」是非常廣泛,不論是美國的技術、專利、使用美國的設備、甚至用到美國的軟體,都包含在內。半導體技術源自美國,所有主要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軟體都是來自美國,沒有任何人能繞過美國;除非有廠商不怕美國的長臂管轄權─顯然是沒有,否則華為從這一天開始,就再也無法取得晶片。

華為因應美國禁令,雖然早已拚命搶晶片囤貨,甚至傳出在禁令生效前夕派出專機,把委託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全部載回去,外界對華為能支撐多久的預測,從半年到一年不等,但不論如何努力囤貨,一定會有用盡的一天。對一家生產科技產品的企業所言,所有產品都要有晶片,晶片既是大腦也是「芯」,沒有晶片全部是廢鐵,這正是華為的問題。如果長期無法取得晶片,終究是無以為繼。

因此,華為是否能度過這一關,一個是要看美國何時會放寬禁令,但這一定是透過兩國政府協商才可能,以目前中美的關係,難矣,只能等大選後再看雙方關係是否能改善。至於華為是否有可能突破禁令取得晶片,短期看機會不大,放眼看去有能力生產的廠商就那麼幾家,要逃過美國的監控很難。

雖然不少人認為中國政府不可能放任華為如此重要的科技企業倒閉,因此對華為的前景仍不看淡,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論北京如何力挺,無法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拿不到晶片,一切支持相挺都是枉然。短期內,中國要大幅提升半導體製造能力到可完全滿足華為的機會不高,華為的生死,最後恐怕還是要靠兩國政府協商的「政治決定」。

不過,美國禁令固然讓華為重傷,但美、日、台、韓等國的半導體產業與供應鏈,同樣也受傷,根據日媒《日經亞洲評論》的估計,台、美、日半導體產業因此損失台幣7800億商機。但只要這些廠商能從其它地方取得訂單,影響會是較短期,就如台積電雖然來自華為訂單占營收14%,禁令生效後這14%就歸零,但台積電有其它大客戶的訂單填補空缺,幾乎完全不受影響。

除了短期影響外,長期的結構變化也值得關切。美國封殺華為縱然成功,但也可能有幾個後遺症:一個是中國在科技戰中看到本身在半導體方面的缺陷,未來幾年一定會大幅投資、挖角,甚至「用偷用騙用拐」等各種方式增加半導體產業自主性,發展半導體的「進口替代」。

再來是美國以供應鏈作為武器打擊其它國家與企業的作法,會讓其它國家「震懾」,很容易就聯想:如果那一天,美國也如是對付本國時,該怎麼辦?加上新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否會讓許多國家或地區,各自發展自己能信任的供應鏈,是值得關注的發展。事實上,連美國半導體協會都反對此禁令,原因之一就是長期來看,「除了侵蝕美國產品的既有客戶基礎,也加劇企業對美國技術供應的不信任,更促使其他企業努力取代美國技術」。

對台灣而言,雖然華為新禁令一度造成台股及相關華為概念股下挫,但藉著其它訂單仍可化解衝擊,影響不是那麼明顯。較值得關切的反而是長期衝擊,台灣在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中,到底是能維持「左右逢源」、還是政府正要推動的「台美共組供應鏈」、或是「加入紅色供應鏈」,那個才是風險低、可行性高又能爭取台灣最大利益,是該想清楚點 因為可能影響台灣長期的經濟與產業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