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這種經濟戒嚴,蔡英文還要濫用到幾時?

2020-09-16 06:50

? 人氣

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算是全世界第四次爆發的冠狀病毒大流感,截至2020年9月12日,全球累計確診感染病例超過2,849萬人,感染致死91萬5千多人,致死率不到萬分之一點三(確診者之致死率也不超過3.2%),所以說,Covid-19與百年來前三次冠狀病毒流感的情況相比,應該算得是「極其輕微」的一次世界級瘟疫流感;相對在臺灣,疫災狀況尤其輕微,截至2020年9月12日,全區域確診感染498例,致死7人(即確診者之致死率1.4%)。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重點局部戒嚴」到「全社會戒嚴」大不相同

前三回合冠狀病毒流感瘟疫,對整體經濟社會的常態運作與績效表現衝擊影響,可謂相當有限,而且從受創到復正的經濟社會復甦時間,都未超過一季三個月;但是,這次Covid-19卻超過半年時間都未能善罷干休,許多「世界級公衛專家」更信誓旦旦認為,可能拖到2021年底,都難謂其能真正告一段落結束。

這種政策情境迥異的對比,最大差異在於與前三回合相較的政策機制對策抉擇,相當不同:一方面是政府政策介入干預的積極性與剛性程度大不相同,另一方面是政府採行對策措施,所要達成的治國政策目標大不相同。

事實上,針對冠狀病毒流感瘟疫來襲,各國政府都以「國家緊急狀況」來應對,而實質採取「戒嚴」對策;但是「重點局部戒嚴」與「全社會戒嚴」有別。

當年和平醫院封院,究竟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下令吵半天。(林瑞慶攝)
SARA期間和平醫院封院。(資料照,林瑞慶攝)

前三回合幾乎都是「封鎖醫院」式的「醫療院所戒嚴」或者「局部戒嚴」方式,以重點醫療院所作為關鍵性的「封鎖」與「行動禁制」範圍與對象,其所追求的政策目標,祇是如何{全力降低致死率}。

而此次面對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所創世採取的防抗對策,卻是「封鎖社會」式的「全社會戒嚴」,2020年初以來高度剛性「封鎖」與「行動禁制」的標的,已是「整個經濟社會」,而過去被重點戒嚴的醫療院所,乃至絕大多數包括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在內的所有「公共服務機構組織」,卻反過來都成為「經濟戒嚴」代理執行者,根本切斷或閹割了其在疫災期間所最應該發揮的公共功能角色。

重創經濟的是政府政策不是疫災本身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20年「整個經濟社會都納入戒嚴」所追求政策目標,卻已經不再是{全力降低致死率},反而卻是「根本不可能任務」的{零確診率}!

凡有最起碼專業知識概念的社會菁英都了解,要使大流感瘟疫「零檢出零感染」,的確是「天方夜譚」式的「超現實主義的虛幻理想目標」。

事實上,確診感染者,可能的致死率祇有萬分之一點三之低,足見這種絕對剛性封鎖禁制對策,恐怕在歷史上也就祇有「醫師治國」模式社會,才有可能見到,16世紀荷蘭人嚴厲批判醫師治國「絕對誤國敗國」的前車之鑑,竟沒有給予廿一世紀先進國家社會政府多少教訓,真是令人駭異不已;而在臺灣之例,更創造出「牙醫師治國」的莫大驚世駭俗怪事之舉,更加不可思議。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