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捷克議長挺臺背後的虛與實

2020-09-16 05:40

? 人氣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日前率團訪台。(資料照,盧逸峰攝)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日前率團訪台。(資料照,盧逸峰攝)

一帶一路下的捷克內政

甫結束台灣行的捷克議長團掀起另一波兩岸外交戰。其實在東歐共黨集團瓦解後,捷克歷任總統以現任的齊曼最為親中。2015年,齊曼是整個歐盟唯一出席北京二戰結束70周年大閱兵的國家元首。習近平也在齊曼任內訪問布拉格。中捷之間關係史無前例的良好。而中國大陸在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上,也以捷克為中東歐的主要樞紐。中國大陸在《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民營企業「中國華信」,更與捷克元首或企業家會面,簽署企業合作協定。不僅在能源領域,還涉及金融、物流、旅遊、體育、媒體等。特別是在公益事業上,「中國華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華信」為首的中資企業,在捷克與當地政府建立緊密且良好的關係。其負責人葉簡明被《財富》中文版評選為2016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首;榮獲「國際投資戰略家」大獎;被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授予榮譽院士。更是捷克總統齊曼的私人經濟顧問,在捷克總統府設有自己的辦公室。2017年,為了強化對捷克媒體的影響力,中國中信集團於2019年7月收購了捷克最大的傳播媒體Medea,成為中國宣傳一帶一路的前哨站。

2019年4月,捷克總統澤曼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AP)
2019年4月,捷克總統齊曼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資料照,AP)

當中國大陸與捷克執政黨密切交流的時候,2018年北京卻以貪腐的名義,突然將葉簡明逮捕羈押。外傳這是習近平為了整肅江澤民的勢力。這突如其來的動作,讓捷克在野黨抓住了反對的力道,認為捷克執政黨與中國大陸走得太近,特別是新任參議院議長韋德齊,開始著手規劃藉由參訪台灣,來對抗齊曼與執政黨。

韋德齊訪臺的秘辛與憂慮

蔡政府與捷克議會參訪團的見面,是建構在捷克內政鬥爭上的一次交流。與其說是台灣與捷克政府的正式交流,不如說是民進黨與捷克反對黨的交流。捷克國內普遍的輿情民意還是相當親中,對一帶一路建設與投資更是積極加入。若政府與民間都是親中,台灣民眾對捷克政治人物一句:「我是台灣人」必須要更加存疑。畢竟,這位議長回到捷克後,竟然翻臉不認帳。

有了這樣的脈絡之後,以臺灣為本位來思考,會發現到「兩個擔憂」。第一個擔憂是在國際層面,此次捷克議長韋德齊來台背後所涉及到的捷、陸、臺三邊關係,其實最核心並一以貫之的要素就是「一帶一路」:捷克因為一帶一陸的發展受阻而陷入政治內鬥,使得反對黨的韋德齊試圖透過「挺臺」而增加自身政治能量。無奈國際環境日益嚴峻,加上政府選擇明確的「聯美制陸」路線,使得臺灣不但短期無緣在一帶一路的大框架下獲利,且在長期仍然會受到一帶一路的深刻影響。

縱使現在的政府百般不情願去面對,但不論是試圖爭取國際曝光度,還是希望能夠經貿開源,最終的箭頭都將指向了「兩岸關係」。這次捷克議長訪台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倘若不稍加研究與調查,面對如今風風火火的「大內宣」,還真的很容易以為捷克議長此行只是單純為了「反打壓、挺台灣」。除此例之外,諸多的實例都一再凸顯出了臺灣在面對國際現實的癥結點。

而第二個擔憂則是在於台灣未來的發展前景。韋德齊來臺一事,經過前述的整理,可以瞭解到他對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大於挺臺的實際行動;而我國政府正試圖突破中共的阻撓而增加國際知名度,所以選擇與韋德齊聯手獲得「互利共贏」。此先例一開,則對於往後各國的政客大開了方便之門,同時也促成看似各國來訪的「空前盛況」,使蔡政府能夠維持其高支持度。但其實理性來看,對於臺灣在未來的發展,除了情緒激昂的表面功夫之外,似乎對臺灣沒有任何實質的益處。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特齊(左)訪台,副總統賴清德(右)贈出代表「台捷友好」的行李箱,外觀由文總設計,箱體則是使用來自台南的「台灣之光」萬國通路(eminent)8月才剛上市的新款式。(取自總統府直播)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特齊(左)訪台,副總統賴清德(右)贈出代表「台捷友好」的行李箱。(資料照,取自總統府直播)

倘若各國反對黨政客或是政治團體為了自身利益都可以隨時訪臺「蹭聲量」,一方面將使臺灣淪為各國政客尋求政治能量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代表臺灣在向各國的內政在進行「押寶」,將可能引起各國執政黨或其他政黨的反感。儘管真的少數情況會「押對寶」促成兩方之友好,但綜觀大局,臺灣這樣的選擇則是弊大於利 。

臺灣未來的路如何走?

韋德齊的一句「我是台灣人」,讓臺灣民眾欣喜若狂,高聲疾呼「以台灣之名立足國際」的成功,但是他回捷克後的一句「從未說過台灣是獨立國家」,讓原本的滿心歡喜變成泣下沾襟。面對這樣的兩個擔憂,還是希望政府能夠拋棄虛假的「勝利面紗」,務實地面對國際現實,正面促進兩岸的良性互動與交流紅利。

「一中原則」仍然還是國際上各國對於兩岸關係的基本認知,這是中共長期以來所塑造出來的國際局勢。在兩方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之下,與其試圖突破一中原則而在國際上取得「務虛」的成果;還不如努力從兩岸的格局著手,進而使臺灣在國際上取得「務實」的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國際與兩岸並非是單選題;這一切也並非不可能,馬英九任內的八年就已經為臺灣人展示了「兩岸和平」和「為國爭光」的雙贏成果。

*作者張朕祥為政治大學外交系碩士生、吳崇涵為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