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員工平均年齡28歲,矽谷新創的年齡歧視問題?《獨角獸與牠的產地》選摘(1)

2017-07-25 05:50

? 人氣

被傳統媒體裁員的50歲記者丹.萊昂斯(Dan Lyons),在《獨角獸與牠的產地》記錄他加入熱門新創公司HubSpot大冒險的故事。(取自網路)

被傳統媒體裁員的50歲記者丹.萊昂斯(Dan Lyons),在《獨角獸與牠的產地》記錄他加入熱門新創公司HubSpot大冒險的故事。(取自網路)

不管任何型式的歧視,會讓人抓狂的地方在於很難證明它正在發生,即使不是不可能證明。偏見經常很極其微妙甚至不自覺。HubSpot的人極少討論年齡偏見,就算提到,談的也不是年長員工被惡劣對待,而是談論20出頭的人只因為年輕而不被賦予足夠的責任有多麼不公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在工作上,大家經常提到我的年紀。他們委婉地談到有關我的經驗,然後再使個眼色。還有人問我會不會用臉書。

接待員潘妮告訴我,她想離開接待櫃台做點別的,但不知道該做什麼。她請教我的看法,我建議一些角色──公共關係、人力資源、員工招募──但她都不喜歡。

她問:「還有別的嗎?」

我說我不知道。

她說:「如果你不給我意見,那麼我和老傢伙交朋友有什麼意義?」

史賓娜有一次想出一個宣傳的點子。她說:「我們應該想出一個關於你在HubSpot工作的故事,敘述你如何學習到全新的事物。我們可以取名為『老狗變出新把戲』。」

我一臉「你在開玩笑」的表情看她看。她試著自圓其說,表示無意羞辱我。她認為我加入文化這麼年輕的公司,而且融入得這麼好,真的很酷。

我很想相信她是說真的。我告訴她,我會考慮這件事。

有一天,部落格團隊的一個女人看到在BuzzFeed 工作的「老傢伙」(53歲的杜飛Mark Duffy)寫的一篇文章,標題是「做BuzzFeed 最老員工的感覺」。杜飛把自己描述為毫無頭緒的傻蛋,配圖用的是班傑明奇幻旅程裡容衰老的班傑明、老態龍鍾的卡通人物辛普森爺爺,以及六旗山樂園電視廣告裡瘋狂的老頭,他穿燕尾服、戴超大眼鏡,像傻瓜一樣的手舞足蹈。

部落格團隊的女人覺得這篇BuzzFeed 的文章超爆笑。

珍說:「丹,你應該幫我們寫一點那樣的東西。」

「沒錯!例如『HubSpot的老朽代表』,你一定很棒!」艾希藜說。

我的回答不是:「我希望你超重一百磅胖死,旁邊圍著一群貓,啃食你的屍體。」

而是:「哇,這主意超酷。可以好好考慮。」

我微笑。跟著大家一起笑。我老了!我老態龍鍾了!我應該去寫一些活到這麼老是多麼有趣的文章!

我曾經在品牌和話題部負責一項專案,一個二十幾歲的小伙子為我取綽號,他說:「我要叫你巴茲爺爺。」大家都笑了。我也笑了,為什麼不呢?巴茲爺爺!笑死人了!取這個綽號的傢伙叫吉米,他不知道我來HubSpot之前是幹什麼的,就算知道也不會在乎吧。他很可能聽過《新聞週刊》,但我懷疑他讀過。這本雜誌對他不具意義。他最近才從新罕布夏的州立大學系統畢業,自以為從事媒體製作,但從沒聽過《德拉吉報導》(Drudge Report),當我以「披頭四第五人」稱呼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時,他問:「是麥卡尼(McCartney)死後加入披頭四的那個人嗎?」

嘆息。

也許我聽起來有點太感傷,畢竟這只是幾則笑話。這些人並不壞。最重要的,他們不是有意嘲弄我的年紀。他們很可能一直沒發現,這樣會傷到我。

當然我不會跟人資部門說這些。這只會讓我看起來更瘋狂和偏執,最糟的是,讓我看起來更老,而那是我最不想留下的印象。這無疑是年長的員工通常不抱怨年齡歧視的原因。誰想聽起來像個魯蛇在哀鳴?我猜,那些覺得因為種族和性別而遭歧視的人,也是同樣狀況。

要如何證明你是女人或黑人所以未獲升遷?況且一旦抱怨,就會被貼上麻煩製造者的標籤。

但我知道我的感受。我知道我環顧四週時,沒有幾個和我一樣的人。當然,沒人找我碴或欺負我。那些小小的怠慢和隨口而出的侮蔑,分開來看都沒什麼大不了。但加在一起看⋯⋯就有其意義了。

年紀大的最大問題是,我沒辦法融入。在HubSpot這種科技公司,融入不只是一樁美事,還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也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新創事業的人常談到「文化融入」的重要性。溫格曼第一次見我、在泰國餐館共進午餐時就提過這事,他說他想僱用那些下班後會一起喝啤酒的人。在科技業,文化融入的概念被包裝成好事。遺憾的是,文化融入往往意味年輕白人喜歡僱用其他年輕白人,導致多元性出乎意料的不足。

HubSpot的問題不僅是年齡。該公司也有性別和種族問題。女性員工不少,但是公司高層都是男性,而且幾乎全是白人。管理團隊的16名成員僅2名女性。8位董事有2位女性,而且除了夏哈外,清一色是白人。

我看到HubSpot大約雇用5個50多歲的人,40多歲的稍多一些、10幾個30多歲的,然後是一大群20多歲的小夥子。以後會有一名年近40的HubSpot前員工告訴我,他離職時公司有7百名員工,其中只有75個超過35歲。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22歲時曾說:「年輕人就是比較聰明。」無疑的,從此以後一定有人教導他別再說這種話。但他並未改變僱用偏好。根據PayScale資料,臉書員工2013年的平均年齡是28歲。《紐約時報》報導,PayScale 調查的23家科技公司中,有8家員工的中位數年齡低於30歲,只有6家的中位數年齡超過35歲;那篇報導的標題是「科技業員工真年輕(超年輕)」。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AP)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22歲時曾說:「年輕人就是比較聰明。」(AP)

許瑞柏(Noam Scheiber)在老牌雜誌《新共和》2014年3月刊出的專欄說: 「矽谷已成美國最歧視年齡的地方之一。」這篇文章有個很適切的標題為「科技業殘酷的年齡歧視」,文中介紹一位聲稱是「全球第2大玻尿酸施打者」的舊金山整型醫生,並描述多位40歲的男子急切地尋求整型手術,以求保住工作的痛苦。許瑞柏引述一則科技工作的徵人廣告說:「我們徵求未來會有最佳表現的人,而不是已經有過最佳表現的人。」

科技業的年齡歧視不但明目張膽,而且毫無悔意。這種歧視是以環繞新創事業的神話包裝的。從定義上這些新創公司就是由年輕人創辦和經營的。改變世界的就是年輕人,他們充滿熱情,有新構想。創投資本家公開承認,他們偏好投資20多歲的創辦人。經營育成機構「Y育成所」(Y Combinator)的葛拉翰曾表示:「在投資者的腦海裡,那條界線是32歲。」他也表示:「長得像祖克柏的人都能打動我。」傳奇創投資本家、凱鵬華盈合夥人(Kleiner Perkins)多爾(John Doerr)曾說,他喜歡投資「從哈佛或史丹佛大學輟學、完全沒有社交生活的白人宅男。當我看到這些特點,做投資決定就容易了。」

我了解創投資本家為什麼喜歡投資年輕的創辦人。創辦一家公司很辛苦,大家會儘可能降低成本。同時,欠缺經驗的創辦人有時會被誘騙,同意對投資人有利的條件。類似的創投誘騙俯拾皆是。另一個融資給年輕人的理由是,許多新科技公司並不真的與科技有關,它們做的是社群媒體或遊戲,所以比較像是娛樂業。如果你經營的是唱片公司,會投資新出道的55歲饒舌歌手嗎?你會找60歲超級英雄當主角拍電影嗎?

娛樂業以流行明星為中心,他們紅兩年就消失,電視影集則上映約5季。重點是在短時間內獲利最大化,然後在火花燃燒殆盡前,轉移到下一個目標。科技投資人現在也這樣,安德森霍洛維茨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合夥人迪克森(Chris Dixon)說:「我們經營的是爆紅事業。」

一位創投朋友用「製作電影」來形容成立一家新創事業。在這個類比裡,創投業者是製片人,執行長是領銜的男主角。如果可能的話,你會想找看起來像祖克柏的明星──年輕、最好是大學輟學生、也許有點亞斯伯格症。你寫下劇本──「企業對白」。有原創構想、驚喜時刻、英雄成長歷程、等著克服的障礙、要屠殺的龍、想破壞和轉變的市場。你先投資數百萬美元開公司──就像拍電影一樣──然後再投入數百萬美元宣傳和吸引消費者。

「等到股票公開上市時,我要看到人們排隊排到街角,等著在首映夜擠進電影院。那是像是公開上市首日交易。那是電影首映周末的盛況。如果你做對了,座無虛席,你就能賺進大把鈔票。」我朋友就為自己和他的合夥人賺了一大票。他就像一位不斷重拍同一部電影的製片人,不斷為票房撈錢。

創投業者會堅持他們並非「套用模式」,說他們不只是在找貌似祖克柏的人。但他們確實如此,而且這言之成理,因為這就是一般投資人會想買的公司。公開市場的投資人希望能搶進下一個臉書,所以矽谷創投資本家嘗試提供這樣的產品,依照安德森霍洛維茨合夥人霍洛維茨的說法,他們會挑選「有瘋狂點子、追逐小型市場、卻不知如何轉換為獲利的大學輟學生」。

《獨角獸與牠的產地》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獨角獸與牠的產地》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獨角獸與牠的產地——矽谷新創公司歷險記》。作者丹.萊昂斯(Dan Lyons)為小說家、新聞記者兼編劇。曾任《新聞週刊》(Newsweek)科技編輯、《富比世》(Forbes)科技記者、HBO影集《矽谷群瞎傳》(Silicon Valley)編劇,也是歷來最紅部落格「賈伯斯的祕密日記」(The Secret Diary of Steve Jobs)作者。萊昂斯經常為《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GQ》、《浮華世界》(Vanity Fair)、《連線》(Wired)和《紐約客》(New Yorker)等重要媒體撰稿,著有《老子賺翻了》(Options)等書。現居麻州溫徹斯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