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延丁專欄:「拆哪!台灣!」─事關土地,又多一個「犧牲打」

2017-07-23 07:00

? 人氣

7月14日「鑑界」強拆後的竹塹。臺灣僅存的防禦式建築,防得了出草獵首的原住民,躲過了日本人,但沒能防過重劃會的怪手。(寇延丁提供)
7月14日「鑑界」強拆後的竹塹。臺灣僅存的防禦式建築,防得了出草獵首的原住民,躲過了日本人,但沒能防過重劃會的怪手。(寇延丁提供)

從強拆報警,到做第二次筆錄,隔了二十天,中間發生了什麼,帶來如此之大的變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張洧齊在提到「犧牲打」的同時仍寄希望于行政救濟,已經向屏東縣和文化部訴願,「兩個月後,我們有信心訴願成立,重啟文資審議,我們會耐心等待,如果訴願不成立,會進行行政訴訟……」

但是,重劃會沒有給他兩個月,時隔兩天,7月14日以「鑑界」為名,強拆竹塹。

被傷害的豈止竹塹、豈止洧齊

強拆比比皆是,鳳毛麟角的抗拆不僅稀有,而且代價高昂。張洧齊的生活被根本顛覆,被迫成為土地重劃和文資保護法規專家,也變成了文資專家,一邊尋求司法救濟,一邊向公眾和公部門講恒春竹塹的文化價值:

「恒春厝,是具有地域性的傳統建築,為了因應落山風與颱風設計的,與眾不同。全世界,你只能在恒春半島看到這種房子。恒春張家北門祖厝,是臺灣第一座登錄歷史建築的恒春厝,也是目前唯一一座,更是恒春地區僅存一座的防禦型民宅(抗拆臉書6月14日)」,「仍然具有水井、菜園、巷路、留公頂、門埕、防禦型的竹塹,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圈,這才是為什麼我們一直主張要全區保留的原因(抗拆臉書6月24日)」。

洧齊和他的夥伴一直在努力,相信可以在民主法治的臺灣,通過行政救濟法律手段保住竹塹。「法律救濟雖然是最後一道防線,他是社會最大公約數,但是其所耗費的時間與經濟成本仍是一般老百姓難以隨的重擔,特別是貧富差距如此顯著的這個世代」。儘管他也清楚:「讓人沮喪的是,儘管法律規定的拆除必須由法院強制執行,任何人都不能因為任何原因毀掉,別人的生命財產,然而實際情況是,就算土地開發商這樣做了,除了曠日廢時與勞民傷財的訴訟,我們確實拿他沒辦法。

他的努力很容易得到公眾回應,讓人遺憾的是,公部門的回應不僅總是姍姍來遲,幾乎都是都對他的否決,而且是「依法」否決。但是公部門不僅有依法監督的責任也握有最大權力是僅有可以制約企業的力量,又必須與之溝通:「張家古厝的文化資產價值無庸置疑,只是民宅這個類別的文化資產產權本來就複雜……全臺灣60%的文化資產都是公有,沒有人想要當文化恐怖分子,這不是地主的錯,也不是提報人的錯,如果政府願意來居中協調,既能夠提升形象,也能讓地主滿意,更能夠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希望可以共同努力(抗拆臉書6月23日)」。

事關土地正義,強拆與抗爭比比皆是。(圖片來自網路。)
事關土地正義,強拆與抗爭比比皆是。(圖片來自網路。)

為了保留與古厝不可分割的竹塹,張洧齊窮盡了所有手段,漫長抗爭過程中,遇到太多無奈的勸慰:「玩不過他們的」、「人家是依法行政,一切合法,你是違法的佔有戶」、「社會是現實的」、「算了吧!要爭一世,不要爭一時」……這些話語怎麼那麼熟悉?原來,這就是面對他者的苦難、他人的求助,自己曾經說過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