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觀點:台灣可以是關鍵性中介變數

2020-09-13 06:50

? 人氣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特齊(左)訪台,副總統賴清德(右)贈出代表「台捷友好」的行李箱,外觀由文總設計,箱體則是使用來自台南的「台灣之光」萬國通路(eminent)8月才剛上市的新款式。(取自總統府直播)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特齊(左)訪台,副總統賴清德(右)贈出代表「台捷友好」的行李箱,外觀由文總設計,箱體則是使用來自台南的「台灣之光」萬國通路(eminent)8月才剛上市的新款式。(取自總統府直播)

「台灣的命運是美國和中國決定的,台灣人根本沒有說不的餘地」,這是一些腦袋不清楚或別有用心的台灣政治人物常講的話,我深不以為然。我認為,台灣可以成為影響世局的關鍵性變數,這種趨勢正逐漸浮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舉兩個例,一個是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s Vystrcil)830訪台,另一個是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即將在917訪台。維特齊此次率團訪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除了展現捷克與台灣獨特且深厚的情誼外,更重要的是象徵歐盟不怕踩中國的紅線,而捷克踩出了第一步。有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以後歐盟國家更可能絡繹不絕前來台灣,這可以從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德時說「威脅不適合這裡(指歐盟)」,聞到一些味道。

另一例子是,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917訪台。克拉奇的位階是國務院第三把交椅,此番代表川普總統來台主持美台經濟對話,進一步推升了美台關係到一個前所未見的境界。促成克拉奇訪台的短期因素,無疑是蔡政府宣佈開放含瘦肉精美豬來台;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美中關係急遽惡化和美國總統大選交互作用所造成的台灣百年難得一見的機遇。

由此可見,我們對世局與台灣處境必須有一動態的、歷史的發展觀點,才能看得清楚今夕何夕,才能看得清楚台灣可以在激烈變動的世局中選擇自己應扮演的角色。一言以蔽之,今天世界局勢急轉直下,形成中國被美歐主要大國孤立、幾近孤掌難鳴的艱難處境,美國與中國是其中兩個最重要的「獨立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s),而台灣是重要的「中介變數」(Intervening variable),與其他主要因素共同決定世局、區域與台海兩岸發展的走向。

台灣絕非可憐的「相依變數」(Dependent variable),只能任強國蹂躪宰割。台灣可以有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來決定自己要走的路。從近兩年大的世界局勢走向來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中國夢」肆無忌憚的追尋,張牙舞爪,面目猙獰,驚醒了沈睡中的巨人Uncle Sam,讓原本只是亞細亞孤兒的台灣意外成為國際亮點,蔡英文時來運轉,回頭去看,最重要的貴人竟是習近平,其次才是川普。有這兩大貴人相助,總統聲望當然一飛沖天,連自己總統府發言人爆出天大醜聞,也可以輕描淡寫輕輕放下。

台灣有不少藍綠白政治人物,腦袋不清,不懂歷史,不瞭解國際政治,嚴重缺乏想像力,又對台灣認同薄弱且無信心,應該猛回頭,趕快醒過來,才能停止犯錯,否則只是繼續害人害己。

中國外長王毅(左)威脅捷克要為議長訪台「付出沉重代價」,德國外長馬斯(右)給予反駁。(美聯社)
中國外長王毅(左)威脅捷克要為議長訪台「付出沉重代價」,德國外長馬斯(右)給予反駁。(美聯社)

維特齊沒說「台灣是獨立國家」,因為民進黨還沒創造出條件

旋風式訪問台灣後回國的捷克參議長維特齊,9/7出席捷克電視台與CNN新聞節目說「他沒有在訪台期間稱台灣是獨立國家」,這一席話竟意外引起各界熱烈討論,中國官媒自是眉開眼笑。我的看法是,維特齊在台灣稱自己是台灣人,但的確沒有說「台灣是獨立國家」,維特齊的表現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如果維特齊在面見蔡英文總統時公開說「台灣是獨立的國家」,最尷尬的就是蔡英文總統。因為蔡英文總統頂多只敢喊「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要她喊「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恐怕比登天還難,真要喊也是卸任後的事情了。

維特齊高居捷克第二號政治人物,有豐富政治經驗,就算強烈愛台灣,也不可能說出讓主人尷尬的話。換句話說,維特齊沒錯;如果有錯,是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當局還沒有創造出可以讓維特齊講出「台灣是獨立國家」的條件。這是我駐德代表謝志偉有口難言的地方。

即使維特齊沒有講出「台灣是獨立國家」的話,事實上富有國際觀的台灣人也不會奢望他這麼講,但他此行無疑已經採到中國劃下的紅線,破天荒第一遭為世界各國開了一個門,意思是對中國明白地說,「你有一中原則,我有一中政策,你講的我聽到了,但我也有我自己的看法。」美國的中國政策就是如此。

簡單地講,維特齊此行的歷史意義在公然不甩中國的「一中原則」,鬆綁各國的「一中政策」,肯定台灣是全世界民主自由價值聯盟的成員。

至於台灣的中國政策是什麼?台灣人肯定不會接受中共的「一中原則」,但台灣有「一中政策」嗎?如果說台灣也有「一中政策」,那民進黨和國民黨「一中政策」的差別是什麼?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重組供應鏈論壇:由左至右為我國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歐盟駐台代表高哲夫、捷克參議長韋德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我國外長吳釗燮、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簡恒宇攝)
重組供應鏈論壇:由左至右為我國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歐盟駐台代表高哲夫、捷克參議長韋德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我國外長吳釗燮、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簡恒宇攝)

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從中華民國國家利益到「台灣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是主權國家外交政策的準繩,世上所有的國家都有清晰的、具高度共識的、不容懷疑的國家利益,只有台灣是一個例外。這是因為台灣長期陷入國家認同的分裂,愛台灣VS.愛中華民國,兩種愛國主義涇渭分明,各自衍生出的國家利益觀也就南轅北轍,並伴隨政黨輪替執政而浮現。從兩蔣、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什麼是「台灣的國家利益」?「什麼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言人人殊。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中耙梳出一個清楚的發展脈絡,那就是說,過去75年來的台灣史,就是一個從「中華民國國家利益」一路過渡到「台灣國家利益」的歷程。台灣主流民意也清楚呼應了這樣的轉變。但,不諱言地說,究竟什麼是「今日台灣的國家利益」?主政者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不好說、說不好、結果就不說好。但台灣民間社會必須嚴肅以對,必要的話應該來幾場大辯論。

再舉兩個例子。一個是9月2日兩位美國學者Richard Haass和 David Sacks在知名的「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必須清清楚楚」(American Support for Taiwan Must be Unambiguous),引起各界極大的關注和迴響。另一個是前哈佛大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發表在Newsweek的「莫急著推動美台關係正常化」。孔傑榮的文章其實比前者早兩天發表。這兩篇文章的共同論點是,美國應告別過去對台海一旦有事的「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明明白白告訴中國,一旦武力犯台,美國將毫不含糊地保衛台灣」。美國知識菁英這種態度的轉變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但現在眾口鑠金,「戰略清晰」成為時代的呼聲,甚至「美台建交」(意思是兩個中國)的聲音也出現了,又有誰能料到有今天?

台灣可以是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的關鍵性中介變數,不應也不再是任人欺凌、恫嚇、宰割的亞細亞孤兒。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