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賴和為文化學術研究的墊腳石:《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選摘(1)

2017-07-23 05:50

? 人氣

經過鄉土文學論爭、台灣話文論爭之後,台灣文學主體性的概念更加確立,顯 示出一九三 0 年代殖民地台灣表現出來的新文學,前非日本文學的支流,也非中國 文學的亞流。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已經成立了獨樹一幟的台灣文學。 一九三二年 二月周定山(一吼)即在《南音》一卷六號,發表了一篇短文〈拍賣民眾〉,其中一段如是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向來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奴隸根性的徒抱殘闕!恐怕才是永不超生呵? 這種依賴氏族劣心,不是「已經不顧大束而走入反動的路上」去跪磕他人嗎?呸 ,蠢也廣告!(按:「跪碴」兩字,原文誤印為「跑磕」。)

這是三0年代在台灣文學概念成立之後,反對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看法中最激情而具主見的言論。九0年代的今天,仍值得我們深思反省。正視台灣文學的特 性與發展,必要先確立台灣文學演變過程所呈現的主軸,而這一切仍需回到歷史文獻去找尋!

在殖民地台灣最能具體反映時代精神(Zeitgeist) 的代表性作家即是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他歷經台灣文學的三大論爭,以其文學創作忠實地描繪了二、三0年代他所看到的一切事務,沒有恐懼也沒有偏愛,成為時代的一面明鏡。本書主要的兩篇論文二篇是 〈賴和與台灣新文學運動〉,撰寫時曾得哈佛大學燕京社資助,原發表於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十二號。本文由己刊詩文及賴和未刊遺楠,追溯在文學革命的風潮中,賴和得風氣之先,以新文學創作,首先奠定了台灣新文學的基礎,並深遠影響同時代及後代的台灣作家,形成蓬蓬勃勃的台灣新文學運動,為了深入研究,探索賴和的家世背景,求學過程以及渡海前往廈門任職博愛醫院,又回歸台灣的心路歷程,作品則分成三個階段,觀察賴和從一九二五年至三五年,十年間的新文學創作過程及其轉折,文學內涵則著重於探討作品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強調賴和經由創作,一則批評舊社會的陰暗面,一則譴責日本統治者不義之法,從而論證賴和的新文學作品,深刻的紮根於現實,追尋理想的世界,另外一篇 〈賴和與台灣文化協會(一九二一~三二年)〉,分為上、下兩期刊於《台灣風物》三十八卷四期及三十九卷一期。本文試圖透過賴和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的全程活動,從文協成立、分裂、再分裂以迄結束的脈絡,探討當時多方面的文化、社會、政治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原致力於提昇文化,進而爭取殖民地民厭的政治權利,歷經一九二七年「左右傾辯」的對峙,賴和處身於民族運動與階級運動的兩條政治路線中,以堅強的抗日決心,以不具領袖慾的性格及其包容力,支援日據下台灣左右兩翼的社會運動, 從而呈現在異民族殖民統治下,台灣人民掙扎的痕跡。

其餘諸篇,則環繞著相關問題,並經由整理賴和未刊遺稿,做進一步的探索。

本書撰寫前前後後歷時十年左右,其間幸得賴和家屬提供未刊遺稿,對於研究助益甚多,衷心感謝,相互切磋的眾多學友,亦一一銘感在心,尤其感謝日本一橋 大學松永正義教授費心檢閱相關文獻,撰寫評論論文 〈台灣新文學運動史研究の新しぃ段階〉,原文發表於東京 《台灣新現代史研究》 第六號,收為本書附錄,以供研究者參考。松永教授的批評、質疑,正是促使深化賴和研究的動力之一.,在多年研究的過程之中,個人獲得心智的成長,賴和與台灣文學所表現的精神也深深感動了我。

希望賴和研究,能做為台灣文學研究學術化的墊腳石。

20170720-《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書封(二版,允晨文化)
《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書封(二版,允晨文化)

*作者為成功大學名譽教授。本文選自作者賴和研究論文集《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二版,允晨文化)自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