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考慮封殺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 分析師:禁令如果成真,中芯恐面臨倒閉

2020-09-09 13:10

? 人氣

中國政府則希望到2025年,將這一比例提升到70%。隨著華為頻遭美國打壓,以及中美雙邊關係日趨惡化,中國降低晶片產業對外依賴的步伐也不斷加快,中芯國際則恰好搭上這趟順風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5月,美國加強對華為的禁令,使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在全球範圍很難獲得晶片。與此同時,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以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對中芯南方分別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這彰顯中國進一步加大對本土晶片廠商的扶植力度。

兩支國資背景的基金注入的中芯南方為一間12英吋晶圓廠,主要滿足中芯國際14奈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節點的研發和量產計劃而造,目前產能已達6,000片/月,目標產能是3.5萬片/月,投資總額達120.4億美元。

習近平
美國如果制裁中芯國際,可能會使習近平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受挫。(BBC中文網)

今年8月,中芯國際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公司131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9.4%。其中,中國內地及香港客戶上半年貢獻了84.85億元的營收,同比大漲51.5%;而北美洲地區貢獻的營收為30.42億元,同比持平。國內需求正在成為中芯國際營收的主要動力。

今年7月以來,習近平頻密提及「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其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表述中,科技自主和依靠內需成為焦點。

分析人士認為,晶片行業門檻極高,EDA軟體(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和EUV光刻機被少數幾家企業壟斷,任何國家想全面趕上很困難。然而中國晶片需求強勁,一旦封禁,中國被迫面臨晶片全產業鏈自主研發的窘境,短期內將影響中國相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長期來看如果發展完備則可最終突破歐美壟斷。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中興事件」「華為事件」等是全民的「警醒劑」,提醒晶片行業短處和必要性,有積極的一面。而突破這一核心技術,中國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凖備。

中芯國際背景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企業。

該企業最開始的選址並非上海,而是香港。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但香港並未立刻放棄製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產業升級。

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矽港」計劃,但彼時香港輿論質疑實為「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

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

目前已發展成擁有七個工廠,在中國科創板上市後,一路暴漲,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元。

有經濟學家認為,對於香港而言,錯失中芯國際是一次很大的失誤,這些高端製造業,不僅佔地更小,GDP產出高,污染少,而且可以為香港科技背景的高學歷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避免香港經濟脫實向虛。

2004年,中芯國際在香港和美國上市。2019年5月,中芯國際宣佈從紐交所退市。

此前,媒體出現報導說,主張對華強硬的美國總統顧問巴農提出了那斯達克應該禁止中方企業上市的建議。雖然那斯達克領導者否認,強調市場自由政府無法干涉,繼續歡迎世界各國企業來那斯達克上市,但隨即就發生了中芯國際退市的事件。

中芯國際從紐交所正式退市後,7月16日在上海A股科創板上市,成為中國10年來最大上市案。

該公司管理層表示,成功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共募集資金約525億元,資金將重點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有助於公司進一步增強技術實力,豐富產品組合,擴大產能規模,全面提升公司在多種技術節點、多個工藝平台的集成電路晶圓的代工能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