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德觀點:財政赤字不是終極因素,美國韌性支撐全球儲備地位

2020-09-10 05:50

? 人氣

即使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去美元化」目前也對歐元有利。中俄貿易中以美元計價的比例在今年第1季首度跌破50%,歐元所占的比例(30%)卻依然高於人民幣(17%)。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把時間拉長來看,判定國家實力的關鍵並非任何一項財政指標,而是它能否在關鍵時刻做出適當回應。這表示支付市場的市占率很準確,歐元的地位目前的確穩坐第二。達里歐認為世界各地的動盪是因為失去了美國的指引,他當然沒說錯;但歐洲的崛起可能也提醒我們,歷史可以作為未來的指南,但不會重複。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霸權都來自既有實體的成長,而非好幾個不同實體的平等合併。

學校倒閉、醫保破產,美國急需處理「成本病」

最後,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一定會影響美國未來的金融實力。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與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目前占有絕對優勢,某些選區領先的幅度甚至創下歷史新高。但在目前的疫情下投票,物流過程必然大亂,而這將削弱人們對選舉的信心。紐約州在6月23日舉行初選,但明明過了7周,某些地方的選舉結果在本文撰寫之時卻尚未公布,11月3日大選的郵寄投票可能也會出現類似問題。

如果拜登想扭轉美國的長期困局,就得解決前述的「成本病」,除了處理基礎建設與政府採購項目以外,還得解決因為各州預算獨立而導致的高等教育問題。仰賴州政府資金的高等教育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因為預算降低而被迫提高學費,結果抵銷了聯邦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如今許多大學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很多明年就得關門。

此外,早在疫情發生之前,醫療成本就已經嚴重拖累美國生產力。人民政策計畫(People's Policy Project)的馬特·布魯尼格(Matt Bruenig)指出,如果把支付給私營機構的強制醫療保險費加到稅賦上,美國就不是低稅率國家了,它的個人所得稅率幾乎超過所有西歐國家。即使金融危機之前的聯邦支出每年都比GDP高出2%,也沒擋住這件事發生。

這些問題都不是武漢肺炎引起的,疫情只是讓它們浮出水面。惠譽評論指出,「這場經濟危機,很可能會耗光社會保險與醫療保險信託基金,兩黨必須立法改革這些項目,或者給予它們足以繼續營運的資金。」但在找到金流之前,美國的競爭力可能就已陷入危機。而我們並不知道它究竟會浴火重生為一個新的帝國,還是像舊帝國那樣逐漸日薄西山。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為劉維人。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