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曾經的美好 美俄關係已回不去

2014-04-19 19:37

? 人氣

美俄關係目前已回不去,歐巴馬與普京相見不如不見。(美聯社)

美俄關係目前已回不去,歐巴馬與普京相見不如不見。(美聯社)

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領導的民主國家集團與前蘇聯所領導的共產國家集團相互對抗,從理念、制度、地緣到太空,無一不爭,形成了比軍事戰爭實則更為全面且激烈的意識形態冷戰(cold war),兩強對抗近50年後,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職,前蘇聯隨後的解體宣告了冷戰正式走入歷史,美國頓時成為世界舞台上領銜主演的唯一主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姑且不論俄羅斯在冷戰甫結束後的經濟困境,俄羅斯擁有盤踞歐亞兩大洲的廣袤領土與國力始終令美國不敢忽視,尤以普京(Vladimir Putin)擔任俄羅斯總統後,出身格別烏(G. P. U.,後更名為KGB)的他與前蘇聯歷任領導人一般,對於美國沒有好感,更別提信任感。

在這次的烏克蘭危機中,普京不顧一切的與西方國家鬧翻,截至19日為止,美歐等西方國家僅能對俄國施以經濟制裁外,別無它法。其實,在2001年美國遭受911恐怖攻擊後,美俄兩國曾有過緊密的反恐合作關係,但在「美國不在乎,俄國看太重」的逐漸交互作用下,造就了美俄關係今日的僵局。

美國不當俄國一回事


2001年9月,俄國支持美國出兵阿富汗掃蕩基地(al-Qaeda)組織,允許美國軍隊使用中亞地區機場,答應美國載運人道救援物資的貨機飛越俄羅斯領空,普京更要求俄國將領與美國將領交換阿富汗的作戰心得,看在其他國家眼中,誰會相信美國與俄國才剛結束維持近半世紀的冷戰?

2個月後,普京受邀到當時美國總統布希的德州農場作客,布希盛讚普京是個與美國緊密合作,願意讓世界變得更和平的「新類型領導人與改革者」,彷彿兩國是冷戰時期的盟友。

言猶在耳,布希卻在當年年底宣布退出1972年與前蘇聯共同簽署的《反彈道飛彈條約》(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 ABM),理由是協助東歐國家佈署飛彈防禦系統,好讓「美國與北約防禦來自伊朗的飛彈攻擊」,普京得知後怒不可遏,除了美國片面撕毀條約外,若讓美國或北約在東歐國家成功佈署飛彈防禦系統的話,俄羅斯與北約間便無任何緩衝。

自此,美俄關係進入起起伏伏的雙邊關係,不僅無法合作,擁有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的俄羅斯開始處處與美國作對,扞格美國外交政策至今。

北約擴張侵門踏戶


2002年11月,布希公開支持包括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3小國在內的7個國家成為北約會員國,2004年,北約增加了7個會員國,西方國家的軍事組織與部隊正式來到俄羅斯的大門口前。普京質疑,主要以前蘇聯為假想敵的北約在冷戰結束後,為何還有向東擴張的必要,北約的回覆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與核武擴散等新威脅」,普京反擊:「北約此時的東擴完全無法應付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爆炸,或是恢復阿富汗秩序」。

曾任布希政府國安會(NSC)俄羅斯事務資深主管的葛拉漢(Thomas Graham)直言,冷戰結束後,實應重新擘劃一個納入俄羅斯的歐洲安全架構,「藉以取代北約」,將俄羅斯排除在外是不智的做法,應如2001年那般將俄羅斯慢慢導入合作模式中。但布希政府在當時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與參議員麥侃(John McCain)等鷹派人士的主導下,俄國仍被當成冷戰時那頭不容易溝通的北極熊,錯失良機。

美國式民主?


冷戰後,美國努力於在世界各地散佈民主思想,普京深深地不以為然,他認為美國僅在建立「親美政權」而已,2003年未獲聯合國授權的美國出兵伊拉克行動,更開始將美國的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向全球鋪天蓋地的蔓延,同年喬治亞的玫瑰革命(Rose Revolution)以及隔年的烏克蘭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讓普京驚覺,美國策動前蘇聯附庸國的政權轉移已對俄國造成壓力。

2006年,普京利用俄國聖彼德堡主辦當年八國集團(G8)峰會的時機,向布希吐槽。布希在聯合記者會時表示,即使重建中的伊拉克烽火連天,美國將努力「促進民主」,普京接著發言,「說真的,我一點都不想要這樣的民主」,語畢引發現場哄堂大笑,布希只能悻悻然地回覆「你等著」(Just wait)。

佔俄羅斯便宜


儘管普京與布希兩人在公開場合互相冷嘲熱諷,但仍維持基本禮儀,不致撕破臉。例如2006年布希出席越南APEC峰會時,希望空軍一號能在俄羅斯停留補充油料,普京不但爽快答應,並建議與布希在機場短暫見面,兩人會晤時,普京甚至還提出防止核武擴散的具體合作計畫。

當年年底,普京前往華府時盼與布希見面,葛拉漢坦承,當時美國的外交重點聚焦伊拉克,無暇顧及俄國,因此普京與布希見面宣告破局。這次的出訪讓普京認清美國,原來布希先前與他的會面僅美國總統專機落地加油時的附贈品,美國根本在佔俄國便宜。

2008年2月,原為塞爾維亞(Serbia)領土的科索沃(Kosovo)在美國的支持下,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4月,布希在北約峰會中成功說服大部分會員國,決定在東歐國家佈署飛彈防禦系統,同時提出專屬於喬治亞與烏克蘭的「會員行動方案」(Membership Action Plan),亦即,準備賦予兩國會員國資格。


三記重拳讓俄國死心


美國在科索沃獨立、東歐佈署飛彈防禦系統以及北約繼續東擴等事件的3記重拳,終於讓普京的理智斷了線。

該年8月,喬治亞出兵鎮壓境內意欲獨立的阿布哈茲(Abkhazia)與南奧賽梯(South Ossetia),俄國顧不得當時口號為「同世界同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的奧運正在中國北京舉行,直接揮軍進入兩地並協助脫離喬治亞,普京讓世界知道,這就是不將俄國當一回事的結果。

2009年,歐巴馬(Barack Obama)成為白宮新主人,他要求全面檢討美國過去8年的對俄外交政策,當時主其事的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麥富爾(Michael McFaul)教授發現,布希政府的俄國政策根本少得可憐,唯一直接相關的僅核武裁減條約。麥富爾認為,布希政府只是將俄國視為「達成某些外交政策目標的工具」,而非外交政策的直接受體,說得更直白一些,美國布希政府在利用俄國。

重設也無濟於事


為此,歐巴馬政府決定「重設」(reset)美俄關係,並希望以歐巴馬2009年的俄國訪問為開端,在啟程前,歐巴馬在華府接受了美聯社的訪問,他表示美國正準備與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發展良好關係,並對當時總統任期屆滿後仍繼續擔任俄國總理的普丁喊話,認為他「仍持著冷戰遺緒面對世界」。

歐巴馬此行花了5小時與梅德韋傑夫見面,與普京的會晤時間卻僅1小時,但普京並不以為忤,隔天歐巴馬也在場的記者會中,普京談到美俄關係「有陽光普照時刻,也有多雲晦暗光景」,忠實地描述了冷戰後的兩國接觸實情。

歐巴馬訪問莫斯科後,普京同意華府借道俄國擴大對阿富汗駐軍的運補,於2010年4月同意簽署新階段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START),更在當年聯合國安理會中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提案投下罕見的贊成票。

在歐巴馬上任的前2年,美俄關係肇基於共同理念與利益,如打擊恐怖主義、反核武擴散與裁減核武等,維持了看似良好的雙邊關係,可惜蜜月期僅短短的2年。


不合就是不合


2011年,普京開始公開抨擊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暗中資助俄國國會大選後的示威抗議活動,同時也批評美國政府金援俄國反對勢力,兩國關係又陷緊張。

2012年,普京當選俄國總統,上任後立刻掃蕩異議份子,修改憲法讓他大權在握,同時拒絕來自華府的多次邀訪,麥富爾歸咎於普京內心對美國的恐懼感作祟。美國卡內基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俄國專家魏斯(Andrew Weiss)分析,美俄關係其實在布希政府對外推銷美國民主惹惱俄國後,兩國的表面和諧關係便一去不復返。

2013年6月,俄羅斯答應提供美國國安局(NSA)前雇員史諾登庇護後,更是促使歐巴馬取消了9月的美俄峰會,這是美俄峰會舉行50年來首次中斷,加上烏克蘭於當年年底隨後爆發的街頭示威與政變,歐巴馬政府時期的美俄關係又被打回原形。

敏感神經碰不得


曾於1987年到1991年擔任美國駐前蘇聯大使的馬洛克(Jack Matlock)表示,普京多年來擔心西方在俄羅斯周邊扶植親西方政權的惡夢,不但從未停止,還一再藉由東歐的飛彈防禦系統,以及前蘇聯附庸國推行民主化等「戳刺俄國敏感神經」的行為來證明為真。

烏克蘭自古即為俄羅斯糧倉與天然資源寶庫,更被莫斯科視為俄國與歐洲的緩衝區,馬洛克提醒,「烏克蘭是紅線中的紅線,千萬不能踩」,儘管美俄在冷戰後的齟齬大多乃「美國不在乎,俄國看太重」的交互作用所致,但要求一個持續被你刺激的「朋友」對你存有善意,豈不癡人說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