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灣海峽紅線在哪裡?華盛頓政策圈激辯戰略模糊vs.戰略清晰

2020-09-05 13:00

? 人氣

前五角大廈中國主管事務官員包士可(Joseph Bosco) 長期以來不斷在華盛頓政策圈及媒體上倡議美國採取戰略清晰政策,並且經常為此和主張戰略模糊派的人士辯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包士可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絕對有必要讓中國毫無疑問地知道,如果他們攻擊台灣就是在和美國作戰。我不認為中國有自殺傾向,我也不認為他們很笨。我認為如果他們真的理解到那就是現實,他們就會有所收斂並停止對台灣的冒進和侵略性作為。」

他說,中國還沒有完全得到那個信息,「因為奈伊1995年宣示的政策仍然是美國政府的正式政策」。

1995年夏天,中國對當時的台灣總統李登輝訪美做出強烈反應而在台海試射導彈,1996年3月台灣總統直選前,解放軍又在台灣周邊海域試射導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稱導彈試射的目的是要打擊李登輝的台獨氣焰,並對美國試圖分裂中國的霸權主義思想發出警告。作為回應,美國總統柯林頓派尼米茲及獨立號2艘航母群到台灣周邊海域,尼米茲號及其戰鬥群還航經台灣海峽。

當年11月,時任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的奈伊(Joseph Nye)在訪問北京時被中國官員問到,如果台海發生衝突美國會有何反應時答覆說,「沒有人知道。那必須視情況而定。」12月,奈伊在亞洲協會的演說中重複這個說法,表示美國在北京與台北的衝突中會有何反應「沒有人知道」。

包士可認為,川普政府至今在對台政策上採取了極佳的做法,對台灣和美國的國家安全都是有利的,但美國仍然沒有完全宣示將會協防台灣,而且美國智庫及學術界偶爾還有人在說,「這太瘋狂了,我們不會為台灣而戰,那不是我們的事情。那是8千里還是5千里外的事情。」

包士可說,當中國聽到那些聲音,會以為那些人可能很有影響力,可以防止川普政府和之後的其他政府協防台灣,因此「我們必須排除這種不確定性,我們必須清楚表態,否則中國會做出危險的戰略誤判,他們會想,我們真的可以沒有後果,那我們就去做吧。突然,就像韓戰爆發一樣,美國突然起來去協防韓國,但現在的例子是台灣,那麼我們將會陷於一個主要對抗的困境。我們應該能夠以戰略清晰來避免那種困境。」

戰略清晰不利台灣安全

不過歐巴馬政府時期的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貝德(Jeffrey Bader)反對美國在是否防衛台灣的問題上做明確的表態。

貝德告訴專門報導華盛頓政策圈內幕的《尼爾森報導》,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是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基石,「提供台灣一個堅定的安全保證將放棄一個(美中關係)正常化的前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