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習式」五中─眺望2035遠景目標

2020-09-06 05:40

? 人氣

第二,1996年和2020年中國大陸選擇提出不同階段「15年遠景目標」的原因,還包括內部成長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上,中共做出了「兩個轉變」決定——即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式向集約式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同時,時任中共領導人江澤民還做出了「論十二大關係」作為未來發展指引(即《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係》)。這種轉變,對於當時已經歷18年改革開放的大陸而言,雖充滿陣痛,但符合改革階段的變化。需要將計劃經濟的殘留、粗放成長的習慣,逐步從經濟脈絡中剔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現在,北京在過去半年,不斷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轉變的意義,並不遜於24年前。因為在「內循環」過程中,需要釋放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大數據等生產要素的活力。要素價格市場化與自由流動乃是塑造大陸內部統一大市場、促進內部大循環的前提條件。這輪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對於大陸的中長期經濟成長潛力,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三,兩個時代中,中國大陸所面臨的挑戰,也促使北京要做出更長遠的規劃。在前期皆經過一輪高速成長後,遇到外部衝擊和內部調整,是外需不足和週期調整,也是體制和結構性問題。在當年3月5日全國人大開幕會中,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發表長篇報告,披露了當時大陸的狀況:「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5年零售物價年均上漲11.4%。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收入分配關係還沒有理順,部分社會成員收入懸殊。經濟秩序還比較混亂。有些腐敗現象仍在蔓延滋長。一些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也面臨不少新的問題。」可見當時大陸不僅內部挑戰巨大,外部環境同樣不樂觀,後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北京雖然剛從1989年六四事件後「解脫」出來,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仍然艱難;更緊迫的是,香港、澳門即將陸續回歸,而李登輝的執政使台海愈形緊張,美國及台灣都試圖測試北京的反應和底線。

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1996年中國大陸開始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化改革,推動了去產能、去槓桿和結構轉型,開啟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奠定了2000年以後「黃金十年」的堅實基礎。

相較於1995年中共所面臨的外部局勢變化,當前大陸所面臨的環境複雜性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正是中共上下在全球保守主義、逆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一再提示迎接百年變局的原因。今年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其實中共高層說得直白:「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以及「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和「完善宏觀調控跨週期設計和調節」。如果說,當年的大陸在美蘇爭霸局面崩塌後失去了一種平衡感的話,那麼今天大陸則顯然成為美國首要打壓的「戰略競爭對手」,而且這種戰略上的壓力,已讓大陸社會越來越不舒服與焦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