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晚上跑步絕對不會中暑?醫師揭露「運動狂」健康危機,有這些前兆請務必當心!

2017-07-18 11:20

? 人氣

高溫溽暑,接連高溫破表的天氣,不僅一般人外出受不了,就連不少平時有白天路跑習慣的民眾也大呼受不了。而為求避暑,不少跑者們選擇調整運動習慣,改投入夜跑的懷抱,就是希望能藉此消消暑氣,同時,避免中暑、熱痙攣等熱傷害找上門。不過,夜跑真的就比較不會中暑嗎?且聽專業醫師怎麼說!

夜晚溫度較清晨低?醫師:超過35℃不建議戶外運動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林俊立醫師表示,雖然一般人的觀念會認為,入夜後氣溫會較白天稍微降低,但是,其實有時候夜間溫度可能比清晨來的高。尤其是,隨著全球暖化及熱島效應的影響,台灣從1940年以來,就不斷處於白天平均溫度變化不大,可是夜間平均溫度卻持續遞增的情況。所以,相對於太陽未完全升起的清晨,夜間不一定溫度較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正因為如此,民眾千萬不要認為夜晚應比白天來的涼爽,就忘了防範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潛在風險。或是,因此忽略運動過程中應適時補水的重要性。事實上,人體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下,不但容易導致中暑機會大幅提升;在新陳代謝快速增加、心律變快下,更會加重心臟負荷,導致血管供血量不足。若此時又未適度補充水分,恐將造成人體陷入脫水狀態,進一步使血液濃縮、形成血栓,增加心血管阻塞的風險。

因此,為避免上述狀況發生,林俊立醫師強調,民眾除了在任何時間、地點運動前,都應充分熱身、適度補水外。當氣溫超過35℃以上時,若無必要,不建議從事室外活動超過30分鐘;建議有運動、健身需求的民眾,不妨可轉戰健身房、體育館等有空調設備的空間進行鍛鍊。

防心肌梗塞、熱傷害奪命 出現這些症狀別輕忽!

民眾該如何判別自己是否不慎引發熱傷害、心肌梗塞產生?對此,林俊立醫師表示,事實上,熱傷害又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中暑3大類型,而這三者間最典型的共通症狀就是,民眾往往都會出現有噁心、頭暈、無力等不適反應。

至於,心肌梗塞的前兆,則多為冒冷汗、臉色蒼白、呼吸急促、胸痛,甚至是轉移性疼痛的發生。除了胸痛外,此疼痛感更可能延伸至下巴、脖子、左肩等部位。因此,一旦身體出現上述不適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運動項目,尋求他人協助,切勿勉強。

運動越多越好?研究:每週逾6小時無助健康

林俊立醫師也指出,雖然對於工作形態普遍久坐、缺乏活動的現代人來說,適度的運動、健身,確實有助提升心肺能力、肌耐力,讓身體更健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凡事過猶不及!根據研究指出,若民眾每週運動時間大於6小時以上,不但對於身體健康無助益,更可能因此增加猝死、腦中風的罹患風險。尤其是,若進行的是中、高強度的馬拉松、三鐵等激烈運動,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覷!

林俊立醫師分享道,自己就曾碰過一個十分典型的案例,是1名37歲左右的企業家,一向很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態,不僅年年健檢報告都合格,忙碌工作之餘更是熱愛運動健身。不僅平均每個1~2個月就會參加一次全馬,或是鐵人三項競賽;平時也經常從事慢跑、羽毛球等活動,自我鍛鍊體能。

沒想到,在某次參加完運動賽事後幾天,該名企業家在與好友打羽毛球時,竟突發心肌梗塞昏厥。經緊急送醫,才發現其因運動過度,引發嚴重的血管阻塞,所幸事故發生當下,朋友CPR搶救即時,才能保住一命。且於加護病房昏迷了1天左右就成功甦醒,腦部、神經功能皆無受到損傷,可謂不幸中的大幸!而此次經驗,也讓該名從鬼門關走過一遭的企業家,大呼以後運動一定會量力而為,再也不敢過度運動了。

文/洪毓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夏天夜跑比較不會中暑、心肌梗塞?醫師這樣說...)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