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周觀點:解讀大陸軍演不宜偏激與偏頗

2020-09-04 07:10

? 人氣

中國自8月以來在臺灣海峽及黃海、東海、南海等四大海域進行軍演,台海衝突是否可能一觸即發,再次掀起討論。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中國自8月以來在臺灣海峽及黃海、東海、南海等四大海域進行軍演,台海衝突是否可能一觸即發,再次掀起討論。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8月中下旬以來,大陸軍方在臺灣海峽及黃海、東海、南海等四大海域密集進行軍事演訓活動。美國與大陸艦機在臺灣周邊持續鬥法,台海安全局勢隨之升溫。恰逢此時,馬英九發表「首戰即終戰」「美國不會救」等觀點,一時間,台灣輿論沸沸揚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針對大陸軍演及臺灣安危,臺灣官方、輿論和民間呈現出不同的光譜。其中以民進黨方面及掌控媒體的反應意氣最盛,怨氣最重,紛紛責怪「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升高武嚇」,台軍方甚至稱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蘇貞昌則引用「三國」故事,說臺灣要效仿「孫吳以五萬之兵抗敵曹操的八十萬大軍」。諸多煌煌高位者還將怒氣撒到馬英九身上,群起圍剿,斥之「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另有一種截然不同的解讀是,「共軍虛張聲勢」,軍事演習連「低度衝突」都算不上,只是一種「心理戰等級的武力威嚇」,「實在沒有必要過度放大」。

綜觀之,對於大陸軍演,島內論者的第一反應多為「令人討厭的武嚇」,思考軍演傳遞的信號及台海風險原因者少,探討如何規避戰事的聲音則更稀缺。

實際上,在安全戰略領域,威懾是一種理性的資訊表達和危機管控的方式,即通過顯示力量和使用力量的決心,使對方在權衡利害得失後,明白不能做什麼,或者應該做什麼。如果被威懾一方的決策者對威懾行動傳遞的信號不以為然,低估了對手的能力決心,選擇觸碰或突破對方底線,那麼威懾就可能失效,發生軍事衝突或戰爭的概率就上升。1962年,印度不顧中國大陸發出的嚴正警告,一意孤行派軍隊向西藏腹地冒進,結果導致戰事暴發。

解放軍的導彈可能在武力攻台計畫中擔任第一波攻擊任務。(林瑞慶攝)
作者指出,若被威懾一方對威懾行動傳遞的信號不以為然,選擇觸碰對方底線,那麼威懾可能失效,軍事衝突發生的概率也隨之上升。圖為解放軍導彈車。(資料照,林瑞慶攝)

對於當前台海形勢,蔡英文說「我們擔心會擦槍走火」,這或許只是她的一半心思,但至少有理性的考慮。所以,對於大陸軍演的解讀,不應僅用常規的負面情緒去看待,而應客觀全面地面對它,儘量讀懂其中蘊含的資訊,這樣才有利於避免誤判和不測事件的發生。

比如,大陸東部戰區8月中旬起在臺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從軍方發言人和相關軍事活動可以窺見其傳遞的資訊是多重的:第一,該發言人指出「個別大國在涉台問題上消極動向不斷」,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嚴重威脅台海和平穩定,這明顯是在警告美國挑戰「一中」政策底線將引發嚴重後果。第二,該發言人直指臺灣當局危害「台海安全」和美國破壞「國家主權」,威懾對象非常清晰。第三,大陸軍方「多軍種多方向成體系」出動兵力,包括陸、海、空、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勤務保障部隊都參加了,顯示其從多個方向發動反「台獨」作戰、封控台島的作戰想定及具有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

而大陸戰機頻頻巡航台海,甚至跨越「海峽中線」的行動,則更具針對性。台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大陸軍機動作頻頻,台空軍全天候備戰疲於奔命,若進入消耗戰模式,恐會吃不消,未來還可能誘發低烈度衝突。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邱進益則坦言,當前局勢比「1996年的飛彈危機」要嚴峻多了。所以,時下兩岸都應當思考:在美國強化介入台海事務的情況下,台海是更安全了還是更脆弱了,臺灣真的可能從中美博弈中得利嗎?怎樣才能保證台海的和平穩定?

戰爭是矛盾運動的結果,從當前中美矛盾和台海現狀看,今後一段時間可能導致台海危機的誘因主要有二:一是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挑釁程度。美國出於遏制和打壓大陸崛起的戰略需要,更加重視「以台制華」和打「臺灣牌」,台海局勢目前的緊張和不確定,很大程度上是美國的政治挑釁與軍事插手引發的。在美國選舉的刺激下,川普甚至希望逼迫中國大陸「開第一槍」以提振自己的選情。美國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進行試探,作為防守方的大陸為防止被逼入戰略牆角,不得不出手警示和還擊。美衛生部長艾薩訪台的當天,東部戰區馬上派戰機越過「海峽中線」進行抗議和警告。二是臺灣方面對大陸的軍事威懾不以為然,在外部勢力的誘引下以任何形式和名義搞法理「台獨」,這也將導致大陸依據《反分裂國家法》使用非和平方式予以遏止。此外還有台軍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等突發事件。

川普與習近平,2019年6月大阪「川習會」(AP)
作者分析,目前導致台海爆發衝突的關鍵原因包含美國對中國的挑釁程度,以及台灣對中國釋出的軍事威懾不以為然。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右)。(資料照,AP)

至於一些人說大陸軍演是「虛張聲勢」,「不足為懼」,「美國會保衛臺灣」,這是不負責的胡謅。如果不以大陸軍演為意,輕視大陸軍事實力與促統決心,以為傍上了美國就可以「賭一把」,這是極其危險的。不帶偏見色彩來看,大陸早已具備「首戰即終戰」的能力,只不過是認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才選擇以威懾而不是打仗來管控台海危機。台軍方「109年中共軍力報告」也承認,大陸現階段已初具癱瘓台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能力,能有效奪取並保持戰場控制權。

任何軍事衝突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結果,而誤讀對手與誤判是誘發衝突的核心要件之一。在中美全面競爭的情勢下,陸、美、台三角關係正在重構之中,其中美方在台海誘引「有限軍事衝突」圖謀獲利的衝動最為強烈。由於兩岸官方溝通管道閉塞,再加上「九二共識」這根定海神針已然被抽掉,台海實際上已處在非常脆弱的和平當中。此時,軍事演習客觀上扮演了資訊溝通的媒介。希望臺灣決策層能夠讀懂其中蘊含的資訊,避免錯誤決斷。而臺灣媒體界人士也不應一味地硬懟甚至煽動「反中」民粹,而應客觀平衡地傳遞大陸的現況和政策資訊,積極營造有利於兩岸局勢緩和與兩岸民心相互理解的氛圍。

*作者為北京華語智庫研究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