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宜芳專欄:在山徑中 或在計畫下一條山徑

2020-09-02 16:45

? 人氣

作者在爬太平山時感受到幸福。(資料照,Funtime提供)

作者在爬太平山時感受到幸福。(資料照,Funtime提供)

讓人無奈氣憤的二○二○年,以奇妙方式帶來重要的禮物,讓我愛上山徑,重新認識大自然、重新學習運用肢體的力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啊,能活在此時此刻,真是太幸福啊!」喝下一口自己冲的熱咖啡,搭配一片友人準備的好吃吐司。不久前在宜蘭太平山停車場,站在簡便的行動餐檯旁用餐,從心靈深處,更從口腔到腸胃,發出如上喟嘆。

一早從台北開車出發,三個小時直上太平山,先走進終年山嵐繚繞的絕美見晴步道。在時而陽光時而濃霧的山徑中,呼吸濕潤空氣、嗅聞植物清香,不時自樹葉間隙遠眺壯美的雪山山脈。

在大自然中感受強烈幸福感

接著驅車往鐵杉林自然步道,沿著入口中央階梯往上,兩旁是豔麗如火的紫葉槭,佐以攝氏二十度左右的清冷空氣,明明在溽暑,卻產生深秋已至的美好錯覺。緩緩登上中央階梯最高處,進入雲霧瀰漫的原始林。忽然間,視線被右側樹洞深深抓住,倒臥的扁柏與站立的巨木間,是無數互相纏繞盤根糾結的枝枒,凝視樹洞的當下,彷彿置身電影《阿凡達》的奇幻場景。

上一次「此時此刻真是太幸福了」的感受發生在何時呢?一面用簡易爐煮開水沖泡咖啡掛耳包,一面搜索記憶庫。有了,應該是在日本栃木縣日光市,日本海拔最高(一二六九公尺)的高山湖泊中禪寺湖畔。那天零度天氣,紅葉早已凋落,觀光客極少,與同伴沿著環湖步道健行,隔很久很久才見到遠方迎來一、兩身影。待走到微倦、微汗,拿出早上買的在地小番茄權充午餐。天是冷的,身體是熱的,心是安靜的,望著冬陽下藍到發亮的湖水,油然心生:「人生怎麼能這麼幸福呢?」

忽然頓悟,行至中年,「幸福感」最強烈的moment,皆發生於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走路,在大自然中呼吸,在大自然中放空大腦,身體經過行走、經過流汗後,打開毛細孔,喚醒平常麻木的感官。所謂「動靜」,先動之後才能靜;所謂「體驗」,只用身體去接收當下、感知當下。

這種在大自然中用身體感受的幸福感,曾如此陌生。省視前半生,少年十五、二十時,十足嗜字獸電影狂,所有的熱情都放在抽象的想像世界。三十歲階段,在婚姻、育兒工作間奔忙,只想把日子安穩應付,所謂接近大自然,就是與家人到陽明山賞花、吃土雞了。

四十歲階段,進入工作高壓期,慣以旅行來紓壓。一年出國六趟是平常,似乎只有到了陌生語言、陌生環境的異國,才得以放鬆。因此養成了「旅行癮」,每每還在回程飛機上,就開始計畫下一個城市、下一段逗留。

在祕境謐徑旁若無人練功

然而,卻在太平山停車場,在強烈的幸福感中,竟然感謝起這讓人無奈、氣憤的二○二○年,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帶來或許是此生中最重要的禮物:愛上山徑,重新認識大自然、重新學習運用肢體的力量。

那天,台北測到入夏最高溫三十九.六度,深坑的炮仔崙瀑布仍清涼無比,親眼目睹一奇景就更清涼了。三位男士打赤膊,先在瀑布下打坐,接受瀑布流水灌頂,接著打起類似太極拳的招式,相互餵招,其中一位長髮飄逸,如果忽略其突出肚腩,也算仙氣十足。

瀑布陸續有人到訪,人人駐足觀賞。我猜大家一邊笑一邊內心羨慕,雖是祕境謐徑,仍是公眾場合,能如此旁若無人練功,必然不是偶一為之,而是長期領略奧妙。最少我一直思考,接受瀑布灌頂可以打通任督二 脈嗎?對身體帶來何種益處?

看完練功,面臨抉擇,從炮仔崙瀑布往茶山古道若要走捷徑,必須攀繩而上。於登山老手是小菜一碟,但對大部分同行者難度太高。看我們在上下之間掙扎,一位俠客開口了:「你們往回走要走很遠喔,從這邊往上爬很快,只要十五分鐘。」奈何功力不夠,決定放棄。

山徑走多了,該來的總是會來,那天隨著領隊走入他的陽明山獨家路徑:「橫嶺古道─半嶺水圳古道—翠峰古道—水管路步道」四合一行程。橫嶺古道太美了,短短一公里竹林路,空靈清幽媲美京都都嵐山;第二程的半嶺水圳古道沿著灌溉小水圳一路階梯往下,一旁許多絲瓜架,蜻蜓、蝴蝶飛舞,三、兩農家隱於路旁,彷若桃花源。

發現這樣的熱情,太幸福

正當覺得此行太輕鬆,領隊說:「現在才要開始呢!」結束半嶺古道,穿過一座小橋,毫無心理準備之下忽忽步入完全原生態的森林步道翠峰古道,不再有人工開鑿的階梯,只見純天然碎石路,應是山友日積月累踩踏出來的山徑。

最後從翠峰瀑布連結到第四段的水管路,必須經過五十公尺左右垂直往上的攀繩路,左手拉著繩索,右手抓緊岩石,踩穩腳下的立足點,深吸一口氣,用力向上,原來我做得到,並且很享受四肢並用的過程。

「不是在旅行中,就是在計畫下一次旅行」是過去,「不是在山徑中,就是在計畫下一條山徑」是現在。能發現這樣的熱情,太幸福。

*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748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宜芳 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