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像蘇聯一樣分裂嗎?《大唐帝國的遺產》選摘(2)

2020-09-10 05:10

? 人氣

春秋時期是中國較為分裂的狀態。(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春秋時期是中國較為分裂的狀態。(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雖說中國的人口有十三億,但要正確掌握實際的人口數是很困難的;每四個地球人之中,大約就有一個是中國人。韓國人的祖先生活在這麼大的國家旁邊,未來也勢必得在狹窄的朝鮮半島繼續和中國當鄰居。所以,筆者常常對於「中國是分裂的嗎?」這個疑問回答:「如果是分裂的就太好了。」而主張「中國會分裂」的人也很多。筆者在就讀碩士期間開始主修分裂時代的關係,對於分裂的中國,其實筆者內心感到有點痛快,特別是第一次讀到遊牧民族西進都城洛陽,造成所謂的「永嘉之亂」時,全身有股顫慄般的感受。可是,中國的歷史並非總是照鄰近國家的人民的希望發展,反而更多時候是截然相反的狀況;因此,韓國人不能只是接受韓國作為中國鄰居的現實,更應該要聰明應對才是,就像韓國人的祖先曾走過的歷史一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一生研究「春秋—戰國」時代以及典型分裂時期的魏晉南北朝,同時也研究在中國歷代王朝中,雖然短暫,卻有過最理想的統合狀態的大唐帝國,因此,筆者關心分裂跟統合的問題已經有數十年了。正因如此,筆者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對中國的分裂跟統合問題提出意見,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只是,以筆者現在的觀點來看,認為中國要分裂是很困難的,因為唐朝以後的歷史便是如此,比起分裂,統合早就已經有了固定的框架。

在唐朝存續的兩百九十年間,即使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處於分裂狀態,但在形式上仍然維持統一;而唐滅亡後長達五十四年的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比起魏晉南北朝將近四百年的分裂,在時間上也確實更短。在這之後,「宋→元→明→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一的時代持續地延續下來。中國傳統的天下觀「一治一亂」,從唐、宋以後就被打破了。

讓傳統中國分裂以及統合的要素是什麼呢?在狄托(Josip Broz Tito)領導之下被統合的南斯拉夫(Yugoslavi),雖然有外部勢力的干擾,但最終之所以分裂為七個國家,語言、民族跟宗教(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的差異,可說是決定性的因素。

面積不過五十萬五千平方公里的巴爾幹半島,今日分裂為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斯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亞、科索沃、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土耳其等十餘個國家。(圖20)

巴爾幹半島的歷史是多人種、多文化、多宗教混合在一起,經歷了矛盾跟分裂的局面,未來似乎也會持續下去,可說是習慣分裂更甚於統一的地區。跟歐洲相比,中國保有更大的領土和人口;若將遊牧民族進入中原排除在外,大多是因為農民叛亂導致中國分裂。雖然在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以後,以宗教之名的叛亂便經常出現,但在天主教進到中國(清朝)之前,幾乎沒有發生過因教義差異而引起的宗教叛亂。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農民叛亂的主要原因在於貧富差距。三國時期,地方勢力崛起的主因雖然也是如此,但不久後中國就被西晉統一。可是,四世紀初開始一直到七世紀初為止的分裂局勢,卻是因為激烈的民族矛盾與衝突;自從隋唐帝國降低民族衝突以後,最起碼在中原王朝的疆域內,民族問題已不像歐洲那樣如此強烈。

現在,困擾中國最不安的因素便是西藏跟新疆,這兩個地區全都是清朝時被編入中國疆域的「生地」,也就是「新的疆域」。新疆具有獨立性的宗敎,特別是信奉伊斯蘭基本教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中國政府而言是最大的難題。在歐亞大陸的中央,也有在宗教、民族上同類的國家。[1]在中國的自治區中,西藏和新疆是最有可能分裂的地區,但因為中國政府的漢族大量移居政策,導致分裂的可能性逐漸降低;一九四九年,新疆維吾爾族占當地人口比例還是百分之七十六,但到了二〇〇〇年已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九。

中國近年來不斷迫害新疆維吾爾族的穆斯林,甚至設立再教育營對穆斯林進行政治洗腦。(圖/美聯社)
新疆具有獨立性的宗敎,特別是信奉伊斯蘭基本教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中國政府而言是最大的難題。(資料照,美聯社)

今日,不論是哪個自治區,漢族都已成為多數;人口比例正在逆轉,少數民族的人口比例也正在降低。內蒙古自治區也是如此,當地的蒙古人人數只占了當地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說,中國已成功進行漢人殖民政策;西藏現在也有許多漢族移居,維吾爾地區也有五個兵團進入,「漢族化」可謂現在進行式。

直達西藏首都拉薩的青藏鐵路也已經鋪設完畢,使得很多人可以輕易往來四千公尺高的高原;少數民族地區改由漢族占據人口多數,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這是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共同現象,政府擁有控制少數民族地區的強大軍隊,再加上大眾傳播媒體急速擴張的衝擊,導致方言逐漸消失,意識上的同質化也正在大幅度地進行中;現在到中國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聽見年輕人說著標準的普通話。

此處將中國與蘇聯做一下比較吧。蘇聯的人口由(白)俄羅斯系及其他少數民族組成,在比例上是各占一半;但是在中國,漢族占人口比例達百分之九十二,少數民族僅有百分之八。蘇聯的少數民族是住在生活不錯的地區,且具有經濟能力,沒有附屬大國的需要,就算獨立也可以維持其自主性;因此,當十五個國家全部綁在一起的必要性喪失時,不論分立或獨立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在一九一七年十月發生的十月革命之後,十五個國家被綁在一起,當沒有這個必要時,它們就有可能紛紛獨立。曾由十五個共和國組成的蘇聯,有十二個共和國在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以形成獨立國家國協為由而解體。反觀中國,占據大部分人口的漢族居住在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則居住在跟荒蕪地沒兩樣的貧瘠地方;在蘇聯,俄羅斯系之外的少數民族,仍具備獨立國家的條件,但中國的少數民族好像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西藏佛教領袖達賴喇嘛(Dalai Lama)也不是要求完全分離的獨立,而是要求「高度的自治」。

近代以後,國土大小的意義特別重大。俄羅斯因為國土遼闊的關係,占有全世界天然氣四分之一的儲藏量,雖然也有被稱為「荒地」的地區,但現在已幾乎沒有無用之地;一八六七年,俄羅斯以七百二十萬美元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當時美國議會曾經反對購買,這在今天是不可能發生的。無論是漢族還是中國政府,都無法接受和想像失去百分之六十的中國現有領土以及居住其上的少數民族。那些地方藏有石油、煤炭、天然瓦斯、稀土元素等礦物,少數民族的脫離也不會像蘇聯的情形一樣和平落幕。如果將蘇聯跟現在的俄羅斯領土相比,差異不算太大;但中國若是分裂,則將會流失一半以上的領土。當遊牧民族進入中原之後,中國的西北地區跟東南地區便維持密不可分的關係,直至今日;儘管中國西北地區跟東南地區在景觀差異上非常大,但兩者間的凝聚力量更為強大。

中、蘇兩國的客觀狀況也有很大的差別。要分裂的話,國家得先崩潰;要崩潰的話,國家則應該具有足以滅亡的條件。但是中國沒有面臨直接的危機(如經濟危機或戰爭敗亡),將來會面臨危機的可能性也很低。另外,國家要崩潰的話,掌權勢力的正統性通常會先受到挑戰,可是中國並非如此,由中國共產黨主導的高度經濟成長並不輸給任何國家。不只如此,國民對於政體也得有不滿才行;中國人雖然對腐敗、貧富差距有所不滿,但對西歐式的民族主義更加反感。

《大唐帝國的遺產》立體書封。(八旗)
大唐帝國的遺產》立體書封。(八旗)

*作者朴漢濟(박한제),首爾大學東洋史學系博士,現為該系名譽教授,曾任韓國中國學會會長。著有《東洋史講義要綱》、《中世中國胡漢體制硏究》、《人生,我的五十自述》、《走去歐亞大陸的一千年》、《朴漢濟教授的中國歷史紀行》、《江南的浪漫和悲劇》、《阿特拉斯中國史》等書。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大唐帝國的遺產:胡漢統合及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