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現代版世界帝國—美國的比較:《大唐帝國的遺產》選摘(1)

2020-09-09 05:00

? 人氣

原本在歐洲的多國籍足球隊中,最成功的是法國,席內丁.席丹(Zinedine Zidane,阿爾及利亞籍)、尤里.德約卡夫(Youri Djorkaeff,亞美尼亞籍)、利利安.圖拉姆(Lilian Thuram,加勒比海法屬瓜德羅普島出生)等移民出身的選手們,被編入法國代表隊後,讓法國踢出了變化的訊號,在一九九〇年代晚期到二〇〇〇年初期高踞世界足球的王者;一九九八年法國就得到了世界盃的優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的德國強調「日耳曼血統」的純血主義,不開放其門戶。然而,二〇〇〇年擔任教練的魯迪˙佛勒(Rudi Voller),以及承繼其後成為戰車軍團領導的尤爾根˙克林斯曼(Jurgen Klinsmann),果敢地打破原有的框架;特別是標榜著脫離純血主義的約阿西姆˙勒夫(Joachim Low)在二〇〇六年就任德國代表隊教練時,觀眾們能看到代表隊產生很大的變化。從迦納出身的移民者傑拉德˙阿薩莫阿(Gerald Asamoah)開始,到大衛˙奧東科爾(David Odonkor)、熱羅˙博阿滕(Jerome Boateng,迦納混血)、卡卡奧(Cacau,巴西歸化)、梅蘇特˙厄齊爾(Mesut Ozil,土耳其裔)、薩米˙赫迪拉(Sami Khedira,突尼西亞血統)等選手接連不斷地穿上代表德國國家隊的白色制服;二〇一四年巴西世界盃優勝,是由移民家庭出身的選手們與德國出身的選手們,一起努力達到的成果。

與此相反,身為冠軍對手的阿根廷國家隊卻是只以自己國家出身的純白人選手所組成隊伍。希特勒只強調日耳曼民族的純粹性並試圖躍升成強國,但最終卻導致滅亡。也許我們可以說自一九九〇年十月統一以後,德國社會走向脫離純血主義的結果,反映在世界盃的成績上。

混血主義的優點是什麼呢?為什麼非得要走向混血主義呢?不管擁有多好的選手與戰術,如果無法團結在一起的話,就不過只是一盤散沙而已。德國在與阿根廷一戰中所展現出的樣貌,是一個團結的「Team」,每次隊友因對方犯規而被絆倒時,坐在板凳上的選手全都會站起來;在延長賽後半場時,右眼眼皮受到撕裂傷的巴斯蒂安˙施魏因斯泰格(Bastian Schweinsteiger)直到最後仍在球場上奔跑,並在板凳上縫補傷口時不斷激勵場上的隊友;即使是梅西華麗的個人特技和阿根廷的鐵壁防守,也遠遠無法阻擋團結為一體的戰車軍團。主張「德國不管有沒有最棒的選手都不成問題,因為我們擁有最棒的隊伍」的菲利普˙拉姆,讓我們重新思索「跟隊伍比起來,我們沒有偉大的選手」這樣平凡的真理。這就跟混凝土的特性一樣,不是只有水泥就好,還需要沙子跟礫石才能成為混凝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