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智庫》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格局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2020-09-02 05:50

? 人氣

(三)推動數字全球化的標準制定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投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和專案投融資安排上,推動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主要計價貨幣,支持以資訊網路為主的「新基建」,幫助發展中國家能夠在科技驅動的普惠金融中受益,在參與數字產業鏈的重新整合中,共用發展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鼓勵中國的科技企業為全球金融體系建立全新數位支付網路。重點支援一批大型科技企業走出去,鼓勵創新數位產品和服務的出口,國家在出口准入、數字稅收等配套政策上要大膽嘗試,先放開再規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跨境電商出口監管試點成熟後儘快向全國推廣,加快跨境電商的技術標準和資訊化建設。要重點關注跨境物流普遍存在的成本高、運輸效率低、效益差等問題,從財政、稅收、法律等方面的政策提升跨境物流的效率。

鑒於資料將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重要作用,數字企業國際化可能面對的最大風險就是資料服務中的侵犯隱私行為,以及基於平臺服務的壟斷行為。目前各國政府正在制定資料當地語系化法律以限制資料的跨境流動,並為國內資料的處理制定嚴格的規則。目前可行的一種解決方案是:出口企業做出資料監管承諾,保護海外消費者的利益,以換取進口國的市場准入承諾。最近一些關於資料流程動的協定就體現了這種模式。

(四)加強國際合作,堅持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不應該是替代美元,在全球範圍內樹立新的貨幣霸權,而是尋求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與全球經濟金融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相匹配的貨幣地位。尊重並相互支持其他國家的貨幣國際化戰略,加強與利益一致的各國央行合作,對Libra等超主權數位貨幣加強監管,既要避免其紊亂本國貨幣制度和金融穩定,又要防止其成為美國在數字全球化時代樹立美元壟斷地位的新工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銀行的DC/EP在境外的推廣要堅持市場行為,水到渠成,否則有可能引發貨幣主權的爭議,令其他國家對人民幣產生不必要的戒心,最終導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事倍功半。

*作者為王雪磊 為太和智庫研究員、經濟學博士,本文首發於財新網,轉刊於《太和智庫》,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